天天看點

人民之聲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審議“雙千行動”報告

人民之聲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審議“雙千行動”報告

7月23日,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李德新向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千名代表調研視察千項工程行動的報告,就項目建設的成效和特點、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推動項目建設的建議作了詳細闡述。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報告進行了審議。

自2023年開始,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省市縣三級人大、省市縣鄉四級代表關聯開展“千名代表調研視察千項工程行動”,進一步推動項目建設“大提速”、項目品質“大提升”。“雙千行動”作為人大服務中心大局的具體行動、豐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人大品牌”,有力促進了全省項目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得到全國人大、省委和各級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堅持“不換頻道、微調内容”原則,繼續深入開展“雙千行動”,得到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促進了招商引資提效、項目建設提速、發展成果提質,收到了良好效果。參與活動的代表們一緻認為,這是人大發揮職能優勢和代表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撐勁使力的創新舉措,極大增強了對我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信心。

人民之聲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審議“雙千行動”報告

“4月至7月,我們組織三級人大2478名代表,緊盯項目謀劃、項目實施、項目服務、項目效果,采取實地考察、觀看視訊、座談交流、詢問點評等方式,對1533個項目進行調研視察。之後,我們分别梳理分析了14個市州項目建設成效特點、存在不足等情況。組織力量對全省項目建設管理情況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提出了專門的分析報告并委托第三方開展研究,形成了評估報告。在此基礎上,形成‘雙千行動’報告,送出此次常委會會議進行了審議。”7月26日,省人大财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波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有關情況介紹新聞釋出會上介紹“雙千行動”開展情況時說。

各地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引擎”,形成項目建設大提速、項目産能大釋放的良好态勢

李德新在報告中指出,各地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引擎”“硬支撐”,立足全局謀項目、全力以赴招項目、凝聚合力建項目,形成了項目建設大提速、項目産能大釋放的良好态勢。

項目拉動更趨明顯。持續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項目開工複工率、投資完成率、資金到位率同比提升較大。全省工業固投1至6月增長22.2%,高出全國水準9.6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4,規上工業增速、工業固投增速均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省列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84.5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1.74%。積石山災後恢複重建項目開工242個,完成投資60.47億元。

補鍊延鍊加速推進。堅持延補升強一體發力,推動産業鍊條向上下遊延伸,裝備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新能源等産業鍊聚集度和附加值不斷提高。1至5月,14條重點産業鍊産值總規模超過4900億元,其中冶金有色産業鍊實作産值超過1500億元,石化化工産業鍊實作産值超過950億元,新材料産業鍊實作産值480億元,尤其是新能源并網裝機達到5639萬千瓦,居全國第2位。各地以天水麻辣燙出圈為契機,以文旅融合為引領,實施文旅項目595個。

改革創新動能增強。緊扣短闆弱項和堵點斷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創新平台建設,積極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資料等新業态,科技創新和産業更新取得顯著成效。全省高能級創新平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重離子加速器、钍基熔鹽堆等大科學裝置運作,“基于加速器的醫用同位素藥物研發平台”“高端裝備特種潤滑與密封材料研發測試平台”等國家“十四五”科教基礎設施獲批建設,孕育重大原始創新的基礎不斷厚植。

招商引資成績喜人。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以提升招商引資質效為核心開展精準招商,一批優質項目成功落地。1至6月,全省共實施省外招商引資項目3706個、到位資金4303.84億元,同比增長69.72%。新簽約項目2165個、2498.19億元,新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38個;成功引進“三個500強”企業29家,新簽約項目75個、435.7億元。第三十屆蘭洽會期間簽約合同項目總額6039.55億元,較上屆增長7.7%,呈現出投資體量增大、項目數量增多的特點。

幹事創業氛圍濃厚。常态化縱深推進“三抓三促”,通過政策引導、激勵擔當、實踐評價,各級幹部緊弓拉滿、激情滿格,工作狀态不斷提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暢通涉企問題受理服務管道,真心實意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進一步提振,政企交流更加順暢,政商關系更加親清有為,市場活力不斷迸發,市場主體滿意度持續提升、獲得感持續增強。

政策影響、引強育新、協同發展、要素保障、生态發展、系統謀劃等方面還存在短闆

李德新在報告中指出,省市縣三級調研視察共發現472個問題,有共性的問題,也有個性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部分政策影響不容忽視。國家和省上為了積極應對發展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個别政策措施給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帶來的影響需要高度關注;引強育新力度還需加大。盡管項目數量比較多,但整體結構偏低偏粗,品質有待提高;協同發展程度尚待提高。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揚長避短,培優增效,在更大範圍内強化要素配置,推進高品質協同發展還有不小差距,存在省級統籌有待提升、區域協同亟待深化、“飛地”打造尚待強化等問題;部分要素保障制約趨緊。各地程度不同地存在土地、能源、資金等保障不充分的問題,要素成本偏高。其中,用地沖突較為突出、水資源管理水準低、項目資金短缺、專業人才緊缺;生态與發展還需更好統籌。各地注重在項目建設中加強生态環境保護,但不善于“彈鋼琴”,統籌兼顧少,單打一現象突出,存在底線意識樹得不牢、耦合共生不夠緊密、投入保障與需求差距較大、園區建設與發展階段不比對等問題;系統謀劃能力有待提升。注重通盤籌劃,在實作工作力量有機整合和資源有效利用上還有不足,存在前期工作不夠紮實、項目推進不夠有力、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問題。

在謀劃儲備優質項目、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有效破解瓶頸制約、促進協同發展、助推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上再用力

李德新在報告中指出,針對發現的問題,按照國家政策導向和市場發展趨勢,結合各地實際,建議在以下六個方面再用力。

緊扣目标定位,在謀劃儲備優質項目上再用力。深入落實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戰略部署,進一步在發展大局中精準定位謀劃布局項目。揚優勢,發揮特色農産品加工和玉米制種、肉奶、中藥材等産業優勢,推進行業标準化,解決産品開發碎片化、低端化問題,推動優勢産業集約高效發展;做大“文旅+”市場規模,科學布局、整體設計,科技賦能文旅新業态、新場景、新模式,推動文旅産業全鍊條打造、體系化躍升、爆發式增長;發揮資源優勢,綜合考慮環境容量、資源耗度、投資密度,形成梯次推進、良性循環的項目運作格局,在規模體量、投資強度、産出效益上實作新突破。強龍頭,充分發揮大型企業優勢,當好産業“龍頭”和“鍊主”,瞄準行業龍頭、繪準招商圖譜,推動産業向價值鍊高端邁進;支援骨幹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增強發展活力;推動龍頭企業與科技深度融合,開發新産品、新業态,拓展新發展空間。重培育,通過人工智能重塑産業發展,打造電子資訊、內建電路封測、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産業叢集;進一步提升樞紐節點的算力服務能力,建設全省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拓展對接東部城市資料存算需求市場,建構“網際網路+”供應鍊模式和商業模式。調結構,全面推進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拓存創增工程和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程,加快形成良好的産業生态;加快推進煤化工等産業高效利用,促進化工與“綠電”“綠氫”等新能源産業耦合,培育更多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聚焦創新突破,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上再用力。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圍繞新質生産力謀劃好項目、鍛造産業鍊,不斷厚植發展動能。布局新産業,及早做好“十五五”重大項目籌劃,制定産業發展圖譜,謀劃一批技術更新、數字賦能、安全環保項目;聚力培育新興産業,緊盯通道物流、綠電、數字經濟等“新風口”,加快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産業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引擎;超前布局未來産業,加快出台未來産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發展新業态,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強國際産能合作,争取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供電園區、風光電制氫等新能源電力直供試點;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和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前瞻性布局和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裝置資源循環利用産業,建設全國(甘肅)退役風電光伏裝置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區。建構新機制,聚焦資源要素保障、債務規模控減、國有平台轉型等,深化改革,破解難題,打開局面;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産學研合作體制機制創新,及時将科技創新成果運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鍊上。

堅持問題導向,在有效破解瓶頸制約上再用力。深刻把握新形勢下要素保障内涵的新變化,全方位提升保障能力,高水準推進招商引資走深走實。破解“電”的問題,抓住國家批複支援甘肅省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區的機遇,加強與國家相關規劃銜接,推進新能源制氫(氨)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打造新能源高效利用新高地;積極發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加強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建設和煤電機組“三改關聯”,強化與周邊省份電網互通,提升跨區輸電通道使用率和新能源電量占比;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擴大綠電綠證交易規模,建構适應高比例新能源的電力市場體系,促進電價在正常軌道上有序運作。破解“地”的問題,組織完成地方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健全監測評估預警機制;探索建立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通過增減挂鈎、彈性出讓、“空間換地”“騰籠換鳥”等途徑,優化建設用地名額調配;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深化企業投資工業項目“标準地”改革,提高土地投資強度,設定合理的建築密度和容積率,鼓勵和推廣多層廠房建設,提高土地使用率。破解“水”的問題,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系統考慮調水、節水、改水、管水,通過水網連通、智慧管水、階梯水價、設施改造、産業轉型、再生水利用等,形成一個全面的集約節約用水體系,堅決整治違規采水、超标用水問題,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加快河西地區水網建設規劃,積極争取将河西走廊調水納入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推動引大濟西、引大入秦延伸增效等調水工程建設。破解“錢”的問題,用好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撬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加大對産業項目的投入,解決财政補貼資金績效評價難問題;健全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機制,促進政銀企有效對接,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營運,補齊民間投資不足短闆;發展産業鍊供應鍊金融,積極推廣企業首貸、信用貸款、供應鍊貸款等多元融資模式。

強化統籌協調,在促進協同發展上再用力。增強一體化意識,堅持一盤棋思想,把各地的自身優勢變為區域優勢,提升區域發展整體效能。深入推進區域協同,促進強省會與強工業、強科技、強縣域協同發展,13個市州充分運用蘭州的人力、科技、資源、交通等優勢,與各自的發展深度融合,使蘭州成為科技研發創新中心,13個市州成為生産加工基地,不斷增強蘭州的牽引力和帶動力;加快建設蘭白都市圈城際快速通道,構築聯通甘青甯的重大基礎設施,打造西北交通物流樞紐。積極探索“飛地模式”,在發達地區謀劃布局一批高能級“反向”飛地,在更大範圍内配置人才、資料、技術、資金等優質要素,形成借船出海、彎道超車的生動局面;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産業梯次轉移的曆史機遇,圍繞重點主導産業培育方向,積極對接與東部産業溢出效應強、互補性高和市場消納容量大、競争力強的省區建設跨省區“飛地園區”。加快推動園區高品質發展,按照區位相鄰、集中連片、産業互補的原則,采取“一區多園”“園中園”模式,引導主導産業鍊和細分産業鍊在專業園區内集聚發展,形成專業化、規模化、叢集化競争模式;全面梳理處置園區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積極推進高容積标準化廠房建設和工業上樓,提高園區用地保障水準和承載能力。

樹牢“兩山”理念,在助推綠色低碳發展上再用力。按照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要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全面提升項目建設“含綠量”“含金量”。助推擴綠護綠,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抓好“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築牢國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打造沙漠和綠洲之間堅固的綠色防沙牆。助推治污降碳,實施污染源頭管控,建立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加強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入實施除塵清塵、散煤治理、控排減污、尾氣減量、面源嚴控、生态增容等大氣污染防治,徹底扭轉空氣品質“靠天幫忙”局面;對标國家重點行業能效标杆水準,推動高能耗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穩妥有序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助推點綠生金,創新生态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和生态環境治理模式,推動治理項目與關聯産業“融合”開發,大力推進生态與産業“兩化”雙強;積極探索開展林草碳彙項目開發和交易,加快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生态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探索拓寬生态産品價值實作路徑,推動綠色金融、綠色保險等産品創新。

優化服務保障,在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上再用力。始終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發展的“生命線工程”來抓,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不斷厚植投資興業沃土。優化政務服務,加快建設數字政府,完善政府信用體系,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加快形成全省統一的标準化政務服務事項體系;聚焦企業開辦、建築許可、融資服務、合同執行、招标投标等關鍵環節,推動制度優化、流程再造,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效能。注重靶向施策,根據各市州具體情況,精準出台考核名額體系,引導各地結合實際、科學發展;主動适應公平競争審查稅收返還政策調整最新要求,相應調整招商政策,促進良性發展。推動降本增效,積極争取建設蘭新第二貨運線,通過提高用電量、拓寬運輸管道、縮短貨運距離降低企業成本;繼續全面深入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行動,千方百計支援和幫助企業減負擔、卸包袱、渡難關、添底氣,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強化人才激勵,拓寬管道“引”才,把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結合起來,靶向引進“高精尖缺”人才,“一事一議”引進高端團隊;因地施策“育”才,聚焦重點産業鍊和産業叢集,培養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用心用情“留”才,通過“人才飛地”“雙聘制”等靈活方式,拿出“真金白銀”拴心留人,真正把人才彙聚起來。

持續做好“後半篇文章”,切實把“雙千行動”的成果展現到政府部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行動當中

人民之聲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審議“雙千行動”報告

7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報告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一緻認為,與去年相比,今年一系列穩投資政策積極發力,重大項目建設高效推進,重點領域投資穩中有升,項目資金保障持續強化,項目投資有力支撐工業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全年投資穩定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調研視察,既看到了項目建設的成效、找到了苗頭端倪,又議出了解決之策、形成了具有較高決策參考價值的調研視察成果,達到了預期效果。

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與去年相比,今年“雙千行動”組織更周密,成效更突出。對此,陳波在新聞釋出會上還介紹了今年“雙千行動”呈現出的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上下協同更加緊密。省市縣三級人大常委會按照統一部署,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明确目标要求,突出着力重點,自下而上有序組織推進,形成了“一盤棋”的工作格局,凝聚了整體合力。

二是問題導向更加鮮明。調研視察前,認真梳理研究調研視察項目背景、進展、存在困難及發展前景等問題;調研視察中,深入項目建設一線查尋實情,挖掘問題、分析根源;調研視察後,梳理彙總問題清單,形成分析報告,研究提出解決建議。

三是代表作用發揮更加充分。充分發揮代表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立足代表職能職責,發揮代表專業優勢,建立代表與項目對接機制,代表對具體項目進行現場點評、把脈問診。

四是方式方法更加靈活。在充分運用“八看五分析”的同時,調研視察中注重代表與專家相結合、視察與點評相結合、全省與分片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度來認識和把握項目建設情況,提高調研視察的工作品質。

五是工作作風更加務實。調研視察工作厲行節約,輕車簡從,進一步優化時間安排和點位線路,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紛紛建言獻策,助力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有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要在有效推動問題解決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探索務實管用的方式方法,着力破解項目建設中的難題和制約,助力項目建設高效推進。要在服務保障上再提升,建立要素優先保障機制,創新綠色通道服務機制,完善金融協同支援機制,建構科技人才保障機制,定向發力,久久為功,形成市場活力增強、投資吸引力增強、經濟發展韌勁增強的良好态勢。

有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做好總結提升的工作,充分吸收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的改進建議和意見,逐漸完善“雙千行動”機制,不斷完善閉環監督工作機制,持續做好“後半篇文章”,切實把“雙千行動”的成果,展現到政府部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行動當中。

對此,陳波在新聞釋出會上說,省人大常委會将按照審議意見對報告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式向省委報送,向省政府和市、縣人大轉送;同時,将依法做好項目建設相關跟蹤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