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夥食怎麼樣?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一直擔負着正面作戰的任務,在前數次的大會戰中,國府從全國各地進行調兵遣将,累計投入了百萬大軍和日軍作戰。

但是,即便是占據了兵力、地形等優勢,國民黨軍隊許多場正面戰鬥,大多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表面來看,是因為國民黨軍的武器裝備、單兵能力完全落後于日軍,但是“吃”也是維系軍隊戰鬥力的重點。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夥食怎麼樣?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每逢戰事,打得就是後勤。

那麼,在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的軍隊夥食究竟怎麼樣?

雖然說,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時候,我軍也得到了一定的糧食補給,但是完全不夠我軍開銷,便隻能大搞生産,自給自足。

不過,你以為國府是把糧食,留給國民黨軍隊享用,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說實話,在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大多數人的夥食條件,甚至比不上我黨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許多國民黨軍士兵連飯都根本吃不飽,哪有力氣去打仗呢!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夥食怎麼樣?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在抗戰時期,南京國府對于士兵的每日軍糧有着嚴格的供給規定,一天三頓飯,一共9兩米。

1935年,軍政部制定了陸軍戰時夥食标準: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鹹菜2兩,并按照一日三餐供給。

但是,真到打仗時候,哪還顧得上一日三餐,許多國民黨軍一天可能最多吃到兩頓飯,一天吃到6兩米都算是不錯了。

然後,國民黨軍的軍隊内部太過于腐敗,倒賣軍糧的事情經常發生,不少軍官、政客大發戰争國難财。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國民黨軍士兵,一天可能隻吃得上一頓飯,而且這頓飯,說不定還是“上路飯”。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夥食怎麼樣?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在國民黨軍隊體系内,普通士兵能夠吃得上一日三餐的,也就隻有蔣氏的第五軍,号稱當時中國最強的機械化部隊,還有一些嫡系部隊和黃埔學員。

其中,第五軍的一日三餐,還是蔣氏明令執行的,就連嫡系部隊吃個一日三餐都費時費力,更何況地方雜牌軍,給的糧食少的可憐,完全就不管死活。

然後,大多數國民黨軍隊,除開糧食少,糧食的品質也是差勁,裡面有沙子、石頭、老鼠屎,甚至發黴不能食用的大米,久而久之就把這種糧食稱為“八寶飯”。

不過,雖然說蔣氏号稱“運輸大隊長”。但是,其戰時後勤能力确實差,以至于很多士兵連發黴的大米都吃不到,隻能圍着一口鍋吃着幹癟的鹽水煮菜。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夥食怎麼樣?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同時,在廣西、貴州、雲南等貧困地區,饑困交加的國軍士兵,隻能吃鹽水煮芭蕉,以此來最低成本保障生存安全。

1941年,軍政部在對國民黨軍士兵進行體檢時發現,居然有近8000人的營養狀況,沒有一個人合格,很多國民黨軍士兵可以說是瘦骨嶙峋,看起來毫無戰鬥力。

正所謂“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無論是抗日戰争,還是解放戰争,國民黨軍高層的A錢腐敗,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就導緻軍隊的“吃飯”問題,始終沒有得一個到徹底解決。

同時,在南京國府時期,其大頭收入主要來自于關稅,而軍隊的軍費的90%以上,也依賴于财政關稅和大城市商稅,地方農稅這一塊,南京國府并沒有精力去管控,多是被地方軍閥牢牢控制。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夥食怎麼樣?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不過,随着日軍封鎖海岸線,阻斷了海陸貿易,導緻南京國府的關稅收入直接下降,關稅貿易優勢也是不複存在,養兵的軍費更是大跌。

其實,除開中央軍嫡系部隊,也就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的夥食條件,處于一流水準。

當時,遠征軍有英國提供的野戰口糧,包括飯,罐頭、餅幹、糖果等,甚至還會有香煙,想吃多少拿多少,完全管夠。

正因為如此,當時駐防在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戰鬥力提升非常迅速,接連重創東南亞的日軍部隊。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夥食怎麼樣?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是以說,國民黨軍的夥食呈現嚴重的派系之分,嫡系夥食條件好,雜牌軍夥食條件差,總體來說甚至比不上八路軍的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