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遠征在光明日報撰文:戲劇的獨特魅力無法被AI取代

人工智能(AI)橫空出世,讓戲劇演出中的角色可以完全由AI虛拟而成、立于舞台之上,AI甚至可以獨立完成劇本寫作。然而,在探讨AI技術發展對戲劇領域的影響時,我愈發覺得,AI帶給戲劇的是新的創意,但它無法取代戲劇演員,舞台劇的獨特魅力與生命力是永恒的。

随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方面面的影響,也以各種形式影響着戲劇舞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72周年院慶之時推出了話劇《張居正》,在這部劇當中,我們運用了投影、動畫、虛拟現實影像等科技手段,使得該劇與時代審美結合,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表演形式都得到了豐富,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張居正》也是以成為我們在曆史劇探索上的一次新突破。這讓我們看到,科技使戲劇人在創作上有了更多源泉,更強大的物質支援。

其實,科技進步給戲劇帶來的影響還不止這些。人工智能(AI)橫空出世,讓戲劇演出中的角色可以完全由AI虛拟而成、立于舞台之上,AI甚至可以獨立完成劇本寫作。

然而,在探讨AI技術發展對戲劇領域的影響時,我愈發覺得,AI帶給戲劇的是新的創意,但它無法取代戲劇演員,舞台劇的獨特魅力與生命力是永恒的。

首先,戲劇作為流動變化的藝術形式,其核心在于情感的即時交流與互動。戲劇具有現場性、即興性和現實感,這些都是AI技術難以模拟的。如果現在去看1984年我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青春祭》,依然可以看到二十二歲的我,哪怕看一百遍,我的表演都是一樣的。但如果看一百遍話劇《茶館》,同樣的劇情、演員、台詞,每一場卻都呈現得不一樣。這與演員每天的身體狀态和心情、演員之間的交流、演員和觀衆的互動等都有關聯。

在戲劇中,演員與觀衆共享劇場這個空間,通過眼神、肢體語言乃至每一次呼吸,傳遞着細膩的情感波動,建構起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深刻聯系。當我演到有意思的情節,觀衆開懷大笑;當我演到悲情處,觀衆會哭。這種情感的即時回報與碰撞,是人類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也是舞台劇所獨有的,AI與任何藝術形式都代替不了。

其次,戲劇是演員個性與創造性的展現舞台。每位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他們通過聲音、形體的精準塑造,使角色鮮活生動。從我自己演過的角色中看,雖然顧貞觀、司馬遷、杜甫、張居正都是文人的形象,但不能對他們做出同樣的處理,必須演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

另外,現實生活中的人本來就是高矮胖瘦都有,戲劇中無論是聲音還是形體的塑造都要與人物貼近,是以演員的選擇也需要各色人等。例如《茶館》中的黃胖子就需要長得胖的演員來扮演。隻有從各個方面還原劇中的細節,才能呈現出一場身臨其境的好演出。演員個性化的演繹與對劇中人物全方位的還原,是AI算法難以企及的。

再者,戲劇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創作者的辛勤耕耘與不懈努力。北京人藝的每一代戲劇演員都要苦練基本功,為的就是踏踏實實演好每個角色。比如演員台詞必須清楚,北京人藝一直堅持演員不戴麥克風演出,人藝的考生必須具備不戴麥克風将聲音清晰傳到最後一排的能力,讓觀衆知道演員是需要功夫的,而不是隻靠臉蛋。這是對演員基本功的極緻考驗,也是對舞台藝術的尊重與傳承。

藝術創作沒有定式。準備一個劇目也許可以用AI即刻生成,但也可能需要創作者花費很長的時間,比如《張居正》花了四五年時間,《司馬遷》和現代戲《玩家》則花了十年。現今,AI興起、短視訊盛行,人們可以迅速浏覽海量的作品,花五年甚至十年打磨一部作品,從短期的商業角度而言一定是不劃算的。但對于戲劇藝術來說,成為佳作乃至流傳千古的經典,一定是需要經曆長時間不厭其煩的磨合的。

近些年來我們不斷強調工匠精神,正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大家慢下來制作或品味的事物。曹禺先生的《雷雨》、老舍先生的《茶館》,每年上演時,依然有很多觀衆觀看,而且每次都能從中獲得新鮮感。當作品擁有了觀衆的持久性喜愛,能夠不斷演出,不斷讓觀衆買票觀看,這就是長期效益。隻有這種打磨過的經典才能夠流傳數十年,值得人們反複細細品味,展現其無限的價值,才能在中國戲劇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戲劇創作者通過日複一日的排練與演出,不斷磨砺演技,提升自我,将經典劇目代代相傳,這種工匠精神與對藝術的執着追求,是AI無法替代的。

此外,戲劇還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社會價值。經典劇目如《雷雨》《茶館》等,之是以能夠經久不衰,不僅因為其精湛的藝術表現,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與廣泛的社會共鳴。這些作品通過演員們的精彩演繹,不斷觸動觀衆的心靈,引發對人生、社會的深刻思考。這種文化價值與社會責任,是AI技術難以承載的。

最後,演員們不斷挑戰自我、勇于探索的進取精神,也是戲劇藝術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他們敢于嘗試新角色、新劇目,不斷突破自我限制,為觀衆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這種對藝術的熱愛與執着,是AI無法了解與模仿的。

就我自身來講,當我演繹的一個角色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類角色如果不能在藝術價值上超過它,我便不會再接。演員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能為了多掙些錢而重複創作,這有損于演員的藝術生命。要知道,對于一個合格的演員來說,好角色的标準不是靠錢和市場來衡量,而是在于藝術在心目中所占的分量,好的角色對演員來講是無價的。想成為好的演員就要不斷挑戰自己,即使有些戲的市場價值低,但我覺得有藝術價值,我就會去演。

當你不斷地去塑造新人物的時候,你是在體驗不同的人生。你演過多少角色就能體驗多少人的人生,反過來他們對你的人生也會有激勵和補充。當你接到新角色,進入另外一種人生的時候,感受是新鮮的,而戲劇這個行業永遠可以讓你嘗鮮,處于創作的興奮狀态。這種創作者與藝術之間的互動之精彩也不是AI所能描摹的。

AI技術雖然為戲劇領域帶來了諸多變革,但無法取代戲劇演員的地位與作用。戲劇的獨特魅力與生命力,将永遠依托于演員們的精湛演技與戲劇創作者的不懈追求。

(來源: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