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冷不冷,就看立秋”,民間廣為傳頌的一句諺語表明了人們在點綴立秋這個節氣的同時,對未來天氣的期許。
但常有人說立秋過後反而依舊是酷暑,有人為了解決立秋出現的酷暑稱之為“秋老虎”。
那麼秋季的地方氣候發展又有怎樣的特征?
立秋過後有多久沒有名副其實的秋天,這種“老虎氣”又是否和冬天的氣溫有着必然的聯系,甚至可以預測冬天的氣候到底如何?
傳統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諺語是否具有實用性呢?
立秋之後還是酷暑。
在現行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立秋作為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于8月7号或8月8号附近登場,這一天地球繞日運動到達立秋這個時間點,是以此時代表夏季即将結束,秋季即将到來。
但是天氣上卻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有些地方仍有大雨等夏季天氣,甚至有的地方到了立秋也依舊處于酷暑。
有一些人也許會質疑:“這不是立秋了嗎,怎麼還這麼熱呢?”
這其實是因為大陸大部分地區都有一個氣溫上升的過程,立秋雖然代表着夏季的結束,但卻往往是秋天最熱的時候,代表這個時間點的氣溫可能完全沒有秋天的感覺。
秋天剛開始的時候,北方的冷空氣穿插着來,是以局部地區有可能迎來立秋之後便刮風下雨,氣溫驟降的天氣,總之和炎炎夏日即将結束并不沖突。
然而這樣的機率并不高,通常立秋還是最熱的時節,且持續時間可能非常的長。
在古代有這樣的農諺,那就是“立秋吃瓜”,意思也許很難一眼看出來立秋和吃西瓜的聯系在哪裡。
但是如果注意到古人制定農曆的方式和一年四季之間的對應關系就不難琢磨出這句話的含義了。
古人按照月亮的亮度發展而成就了陰曆,按照秋分就是農曆第八個月的第一個節氣,是以這一時間段古人正好可以收獲西瓜,于是就慢慢地形成了“立秋吃瓜”的說法。
但是由于地球運作軌道的原因,從立秋開始到秋分結束,也可能出現連續一段時間以每日日均氣溫22℃為分界的暖天氣候,這樣的現象本可以使“立秋吃瓜”也有着科學依據。
但古代科技不發達,在分辨現代氣候體系中常見的“小暖”和“大暖”的氣溫判斷方法難免不太嚴謹,是以在大多數地方,這些農諺也常常說中的也不高。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立秋後“秋老虎”一般會持續17天,也就是從8月7号開始到8月24号,這個時間段是以氣象學上判斷是否有“秋老虎”這一現象,是根據過去的結論進行推測的。
是以,對于秋老虎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能以往的結論說一定,往往都得以現象為準,是以現代人再參考這些農諺的時候需要多參考更多的因素。
冬天冷不冷,先看立秋。
既然有“立秋吃瓜”的農諺,那麼“冬天冷不冷,先看立秋”的農諺又是什麼意思呢?
也是類似于“立秋吃瓜”的意思,是說,如果立秋的時候天氣非常寒冷,就表明這年的冬天氣溫不會很低。
而如果是一個晴天,那麼冬天的氣溫就會比較寒冷。
這并不是巧合,古人實際上就是根據立秋這一節氣的氣象活動進行冬天氣溫預測的。
有人也許會講,立秋是在夏天結束之後,所代表的是氣溫漸變寒冷,那怎麼會如冬天一樣寒冷呢?
這和立秋這一天的天象有關,據說,古人認為若是立秋這一天下雨才好,冬天氣溫就會比較暖和。
而如果這一天刮風,就表明冬天氣溫會比較低,如果還閃電下雨,冬天會更加涼爽。
可以總結為這樣:“立秋閃電下雨冬不冷”。
甚至還有人下結論說,立秋如果中午氣溫比較高,那麼冬天的最低氣溫也不會很低。
盡管如此,即使在那時,也有人認為這并不準确。
如今有現代氣象技術的應用,誰都不用擔心氣溫預測不準,但其實即使現代人也對這些古老的諺語似乎深信不疑。
立秋的氣象變化是否具有科學依據?
在古代,古人的一生也基本處在同一個地方生活,是以他們的日常生活形态不會因為搬家等原因變化太多,是以可以比較精準地根據氣象資料總結出很多優秀的諺語。
現代人的生活更加繁雜,不僅會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經常搬家,而且可能還會有旅行等活動,是以會改變生活在不同地域,在不同時間段的生活狀态,也就無法像古代人那樣總結出如此精準的農諺了。
但這并不代表古代人總結出來的智慧不具備科學依據,反而是藏在其中的道理被現代人認為不可靠的情況。
随着現代氣象預測的日益精準,大多數人已經不再需要依靠這些農諺來确定未來天氣了,是以很少有人會再去驗證這些農諺是否真的準确。
是以,認為這些農諺不準的人并不能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不适應這些農諺就斷言它們不準。
即使這些農諺不準,也不能就完全否定它們的價值。
再來看看氣象學專家對如何判定“秋老虎”的看法,他們認為,應該從立秋後開始判斷五天氣象指數,而非“立秋閃電下雨冬不冷”。
所謂“五天氣象指數”指的是前五個天氣現象,包括了立秋當天的氣候變化,這一天的天氣狀況對冬天氣溫預測的影響最大,是以如果立秋那天有大風、中雨等天氣是氣象學家認為的“氣候異常”,則表明冬天氣溫不會很低。
然而像現代這樣憑借先進的技術,能輕松精準地預測未來天氣的地方應該不多,大多數地方還是需要利用這些農諺進行判斷氣候。
但是站在現代人的角度,這些農諺能不能用上就得看是不是合适了,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于立秋的“五天氣象指數”,不是所有人,都習慣用的上“立秋冬天”等農諺。
結語
立秋吃西瓜、立秋冬天等一些農諺并非都能科學地預測未來天氣,但這并不代表它們沒有價值,而是需要根據現實情況進行搭配使用,進而獲得更貼近現實的結果。
同時,農諺中不乏大量能夠與現代氣象預測技術相輔相成的智慧,這些智慧也應該繼續積極保留,不斷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