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導語

緬甸一位當地的貧民翻找着垃圾,卻在他的面前驚現一隻巨大的黑色鳥類,但随後貧民又紛紛躲開,再也沒有人下手。

為什麼在垃圾場裡的貧民們不敢吃這些鳥呢?

同時這些鳥是怎麼會出現在垃圾場的呢?

畢竟垃圾場裡的環境對人對動物來說都是十分惡劣的,不可能有生物可以在垃圾場裡繁衍生息吧?

印度垃圾山養出一隻巨大的“秃鹳”。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處理國之一,同時印度的垃圾場中聚集着大量的貧民,在垃圾場中找到可以吃的食物,将其帶回家食用或者直接現場搭起帳篷住下,依靠這個方式過着從垃圾中生存下去的日子。

可以說,印度的垃圾場是一個由垃圾組成的特殊“城市”,貧民們就在這座垃圾“城”裡生活着,雖然生活品質遠比不上富裕人家,但也并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正因為有希望,這些貧民們才會一直依靠在垃圾場中遇到的食物掙紮下去。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垃圾場生活的這些貧民在印度被稱為“低種姓”,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社會地位非常低,遠比不上在印度社會高層地位崇高的“高種姓”人,是以總是受着高種姓人的壓迫,隻能過着饑一頓餓一頓的生活。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和這些貧民一樣選擇依靠吃垃圾過活的動物中有一種非常特别的巨大食腐鳥類,這種食腐鳥體型比人高出不少,極其巨大,是鹈鹕的遠親“秃鹳”。

它們也和這些貧民人一樣在印度垃圾場中掙紮着生存着。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生活在垃圾場中的秃鹳将垃圾當做自己覓食的田地,它們并不将垃圾的污糟當做自己的障礙物,而是非常喜歡生活在垃圾中,因為它們就是為了吃這些垃圾才來的。

而垃圾場的貧民們起先非常在意這些秃鹳,認為秃鹳會将垃圾吃光,那他們就沒法生存了。

但是,當他們發現自己并不懼怕秃鹳的時候,才明白,秃鹳雖然吃垃圾,但并不是稀罕的食物。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秃鹳不吃新鮮的食物,因為新鮮食物容易腐爛,會在垃圾場中引起疾病,秃鹳隻吃已經腐爛,甚至已經發黴的食物,因為這樣的食物不會引起疾病,對秃鹳的身體也沒有傷害。

而且,秃鹳身上的羽毛非常堅實,有着良好的保護能力,是以垃圾上散發出來的腐爛味對于秃鹳來說并沒有什麼影響,他們也能夠很好的應對。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于是,垃圾場中的秃鹳和貧民們漸漸形成了一種距離上的共生關系,兩者不互相擔心對方會搶走食物,然後就開始和諧共處了。

但随着時間越久,秃鹳的身影就越來越頻繁,為什麼呢?

其實并不是因為在垃圾場中有了更多的食物,而是因為秃鹳在這裡發現了築巢的好地方。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貧民不敢吃的原因。

在垃圾場中生活的秃鹳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印度人覺得很奇怪,以為是秃鹳在不同的地方聚集的結果,于是就開始探尋秃鹳的真正數量和分布地圖。

但是,随着調查的深入,印度人才驚訝的發現:這不是秃鹳是什麼鳥呢,原來印度隻有一半的秃鹳是真的,剩下的一半是假的,人們沒想到秃鹳在印度分布頻繁到甚至不知道真假。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但是,人們也很快找到了垃圾場中數量衆多的秃鹳的原因:這些不是秃鹳在求偶,在戰勝對方的過程中,秃鹳會張開自己的翅膀,用翅膀中間的凹槽戰勝異性。

垃圾場中,秃鹳們也是這樣子,幾隻雄秃鹳為了争取雌秃鹳,便揮動着翅膀,但是在垃圾場中有這樣的空間是奢侈的,是以,秃鹳們便自己在垃圾場中找到高大的樹,湊成一群後開始比翼鬥豔,而貧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加接近秃鹳們,可以說非常友善。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雖然在垃圾場中的秃鹳們和貧民們形成了一種不是天敵就是親人的關系,但是貧民們始終不敢吃秃鹳,不是因為害怕吃了秃鹳會引起秃鹳對他們動手,而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印度是個虔誠的宗教國家,不光是人們要尊重萬物,動物也要尊重萬物,是以,動物如果能不吃就不吃,即使吃了,也要很小心的處理,不能粗心大意。

是以,有印度貧民是認為人們應該尊重佛教的,讓别人活着也讓自己活着,人們也是神的使者,不能做出違背教義的行為,是以大家不敢吃秃鹳。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另一方面,是貧民擔心秃鹳會有寄生蟲,畢竟秃鹳是食腐鳥,不喜歡新鮮的食物,但是食腐的副作用就是可能引起寄生蟲,寄生蟲再引起疾病,這對于本身就處于衛生問題嚴重的垃圾場的貧民們是非常緻命的。

給人帶來的巨大疾病可能會讓人直接死亡,是以貧民們都非常理智的在這種環境中不敢食用秃鹳,免得因為一時好奇病死。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最後,還有一部分不敢吃秃鹳的貧民是為了守法,對于民間的行為,當地政府是需要管理的,但是貧民畢竟是低種姓,沒有錢的人,也沒法飽經食物的人,是以,貧民能不找麻煩就不找麻煩,不敢吃。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秃鹳是怎麼生存的?

那麼,秃鹳到底是怎麼生存在垃圾場中的呢?

有人可能會說,食腐鳥怎麼會在垃圾場中好好活下來的。

但是,秃鹳在垃圾場中生活并非是沒有生存的本錢,正相反,秃鹳在垃圾場中有着比其他環境更好的生存條件。

首先,作為食腐鳥,秃鹳是肉食性動物,它們身體中的細胞能制造出一種名為氧化酶的酶,這種酶能夠将蛋白質等食物轉化為能量。

如果秃鹳吃的是新鮮的腐爛食物,那麼這種食物中的能量就會轉化為秃鹳生存的能量,讓秃鹳保持生命活力,而吃的食物如果是沒有氧化作用的,那麼就會被秃鹳的身體分解排出體外。

是以,食腐食物對秃鹳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垃圾中的食物就是食腐食物。

除了這個原因,秃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會在垃圾場中繁衍生息:築巢。

巨鳥們在繁殖巢穴的時候是非常苛刻的,要求非常高。

他們挑選的地方不能有其他鳥類巢穴,是以秃鹳尤其喜歡高大的樹,因為大樹上的位置一直現在沒有樹林的情況下是最好的村落,沒有其他鳥的幹擾。

這樣秃鹳就不用為自己的住所擔心了,接下來就是秃鹳親手築巢了,秃鹳一般會挑選生長在大海邊緣的高大的樹,這樣别的動物,尤其是人類,就不會來打擾它們了。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因為在大海中,有着豐富的食物,秃鹳是食腐鳥,能夠找到足夠多的食物,是以,它們就會順理成章的住下來。

而這樣的巢穴築造的特别嚴密,科學家們是越來越佩服巨鳥的智慧。

巨鳥頂端的位置是很寬敞的,有着足夠的生活空間,而且由于缺少空氣流通可能導緻的潮濕,裡面還非常幹燥,能夠很好的保護巨鳥們,就連人類都沒有辦法比它們築巢。

巨鳥的這種住宿環境,頂端寬敞,裡面幹燥,能很好的應對雨水,有着良好的避雨功能,同時還能保護巨鳥們是非常安全,它們的小巢非常适合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巨鳥們為什麼非常喜歡這樣的樹林。

它們的小巢的構造确實非常好,但生活在其中的巨鳥們的下一代也是非常有趣的。

大家都知道,鳥類是卵生的,一般情況下,一對鳥築一個巢,然後再巢中孵化,當它的小鳥長大的時候,就離開巢穴,開始學習飛行,掌握飛行的技能後,再離開父母,自己過獨立的生活。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然而,巨鳥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說的鳥類的巢穴都是一對鳥共同築造的,而巨鳥的巢穴則是巨鳥們一群共同築造的,這是巨鳥們的特殊的特點。

巨鳥的這種生活方式,也像貧民們一樣,是自然環境帶來的結果

印度垃圾山養出“巨鳥”,比人還大,為何貧民卻不敢吃?

貧民們在垃圾場中生存,都會找一塊好地方,建立一個住所,然後每個家庭再在自己的家就地取材,架起帳篷,一家一戶,形成住所區。

在住所區合理分布,絕對不會出現一家擠一家,沒有人家蹭熱鬧的事情,也不會出現一家無處立足,沒有地方躲避風雨的情況。

是以,這在貧民們中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也不知不覺間就成了他們生活習慣。

防止螞蟻侵襲的方法也是相似的,貧民們會燃燒一些廢物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煙霧彈讓螞蟻逃跑,而巨鳥們則是在巢穴邊上堆一堆馬糞,同樣通過煙霧驅趕螞蟻。

結語

人類和動物是有許多相似處的,通過這些相似處,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生存的特征,也可以看到動物的驚人智慧,是不是很有人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