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二戰史的朋友,想必都對二戰之中蘇德戰場的“庫爾斯克戰役”并不陌生。結果萬萬沒想到,在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八十餘年後的當下,庫爾斯克州居然又重新燃起了硝煙。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在庫爾斯克對壘的雙方,正是當年在庫爾斯克并肩作戰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曆史的玩笑”。
當然了,這次在俄羅斯本土庫爾斯克州發生的戰事,與當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不可同日而語,最多隻能說是一次小規模的戰鬥,不過此戰依然有不少值得我們一說的内容。近期,根據俄媒的消息,烏克蘭方面組織了一次對俄羅斯本土庫爾斯克州的攻擊行動,為了此次行動,烏克蘭方面出動了大約300多人,并伴随有包括11輛坦克、20多輛裝甲車和大量的無人機,越境進入了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境内。根據目前的已知的消息,此次出動的是烏軍第22機械化旅的部隊,除了烏克蘭自己的第22機械化旅、TRO旅,烏克蘭無人機部隊等之外,參與此次進攻的還有以投靠烏克蘭的俄羅斯人組成的部隊,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看,這些人妥妥就是“俄奸”。
目前傳出來的畫面,烏軍和“俄奸”部隊出動了大批美制悍馬裝甲車、坦克、美制斯特瑞克輪式突擊車,越境進入了俄羅斯境内庫爾斯克州,這些烏軍随後對俄軍設立在庫爾斯克州俄烏邊境地區的俄軍邊檢站和防禦陣地展開了進攻。
看到這裡,大家想必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對如今的俄烏沖突情況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近段時間以來,俄軍在烏克蘭不說是“高歌猛進”吧,至少也是比較順利的。俄軍已經在包括烏東的頓巴斯地區和烏克蘭北部的哈爾科夫地區都展開了對烏軍的進攻,逐漸的掌握了戰争的主動權。而烏克蘭不僅精銳部隊已經有了很大的損失,而且裝備上也亟需補充。那麼既然如此,為何烏軍不将有限的資源用于防禦,而是還要在兵力和裝備原本就不多的情況下組織反攻俄羅斯本土呢?筆者認為,烏軍之是以這樣做,很有可能是出于以下的兩個原因。
首先,烏軍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進攻或者說一舉奪取俄庫爾斯克州,以其出動的兵力規模看,此次烏軍最多也就是出動了一個機械化營的部隊。是以,我們有理由認為,此次烏軍行動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為了對俄羅斯進行小規模襲擾,以分散俄軍的注意力,并故意在俄烏邊境地區的俄羅斯群眾之中制造緊張氣氛。這樣一來,或許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烏軍的正面壓力。
其次,烏軍這樣做,那就是為了進行所謂的“輿論造勢”了。我們知道,烏克蘭之是以能夠将戰争堅持到現在,最大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因為有美國和西方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那麼為了拿到更多的援助以繼續堅持,烏軍就需要時不時地“證明”一下自己有“援助的價值”,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烏軍在正面估計難以取得什麼亮眼的戰績了,是以隻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給自己“造勢”。如果能夠在西方輿論之中制造諸如“第二次庫爾斯克戰役打響”,“烏克蘭反攻俄羅斯本土”這樣的話題,那麼無疑能夠為烏克蘭吸引更多的西方輿論的關注,這很顯然有利于烏方繼續向西方要援助。
不過,烏克蘭的“如意算盤”雖然打得很好,但是這對真正去執行這件事的烏軍和投靠烏軍的俄羅斯人部隊而言可就是另一回事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以這種300多人的小部隊去進攻俄羅斯本土,大機率就是會“一去不複返”的。打開地圖我們發現,庫爾斯克距離烏克蘭的距離還是很近的,該州的首府庫爾斯克到烏克蘭北部重要城市蘇梅的直線距離約130公裡,到烏邊界距離也不過僅有約90公裡。是以,烏軍趁着俄軍不備,短暫的突入庫爾斯克,完成“進攻俄羅斯本土”這個舉動的難度其實并不大,但是要全身而退可就難了,至于建立堅固的立足點那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了。
果不其然,根據俄羅斯方面的消息稱,俄軍已經出動了邊防部隊和集團軍預備隊,對這一小部分的烏軍展開了攻擊,并且俄軍還出動了戰機和陸航的武裝直升機。在這樣的立體化打擊之下,這小部分突入俄境内的烏軍隻能是四散而逃,以求能夠逃回烏克蘭。據俄羅斯國防部公開的消息,在俄羅斯的遠端炮火打擊下,烏軍16輛裝甲戰車被摧毀,這其中包括:6輛坦克、2輛步戰車、4輛裝甲運兵車、3輛科紮克輪式裝甲車以及一輛破障車。可見,烏軍一共就出動了三十多輛坦克裝甲車,這一下子就被摧毀了一半左右。
雖然此次烏軍不僅損失不小,而且最終也沒能占據俄羅斯本土哪怕一寸土地。但是此舉對于烏克蘭和俄羅斯而言可以說是“雙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對于烏克蘭而言,其目的原本就是制造混亂和輿論宣傳,損失的人員之中估計還有相當一部分還是投靠烏克蘭的俄羅斯人,是以烏方壓根也就“不心疼”。對于俄羅斯而言,烏軍這種行為基本可以說就是“送上門來”的,如果這幾百人躲在烏東的城市叢林之中,那麼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會更大,現在能夠這樣輕松将其消滅,無疑“成本效益”更高。
不過,此事很有可能給了俄軍一個新的思路,據稱,在此次俄軍的攻擊行動之中,俄方還直接對烏克蘭靠近庫爾斯克州的蘇梅地區發動了打擊,并擊毀了烏軍部署在蘇梅州的2台“山毛榉”防空飛彈系統。那麼,俄軍未來會不會在原本相對較為平靜的烏北部蘇梅州“再開一條線”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