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遊泳運動員賽後臉色發紫的照片引發了廣泛讨論。這一現象被戲稱為“紫薯臉”,引來了不少猜測,有人懷疑這是服用興奮劑的結果。奇怪的是,這些照片在國外的社交媒體和搜尋引擎上幾乎無法找到,甚至使用圖像搜尋也無果。雖然照片在中文網際網路迅速傳播,國外的自媒體卻很晚才開始關注這一事件。随着熱度上升,美國媒體開始讨論這個話題,但其回應卻引發了新的争議。
美國媒體的反應是典型的倒打一耙,他們指責中文網際網路在造謠和抹黑,并且聲稱這種質疑帶有民族主義色彩。某些報道甚至用“中國網民稱發現美國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标題,試圖将争議推向一個更大的層面。這種解釋似乎是在用中國運動員的興奮劑問題來轉移視線,并且以此為借口來抨擊中文網際網路的讨論。面對這種反應,質疑的聲音變得更加尖銳和複雜。
美國媒體對“紫薯臉”事件的反應可以說是别出心裁。他們迅速将話題轉向了中文網際網路的“造謠”,聲稱這些照片和讨論都是對美國運動員的诽謗。報道中甚至出現了“中國網民質疑美國運動員興奮劑”的字眼,暗示這是一種試圖分散對中國運動員自身問題的注意力的手段。通過這種方式,美國媒體不僅回擊了質疑,還試圖将其解釋為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攻擊。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美國媒體大量引用了運動員的社交媒體照片,聲稱這些照片顯示運動員的臉色本來就是紅的。舉例來說,他們強調了胡斯克的比賽照片,聲稱她的臉色泛紅隻是因為自然情況,并不是興奮劑的副作用。可是,這種解釋真的令人信服嗎?他們忽略了凱特的情況,凱特的皮膚非常白皙,臉色的變化和胡斯克截然不同。這種選擇性解釋讓人對媒體的公正性産生懷疑。
在“紫薯臉”事件中,美國媒體不僅對中文網際網路的質疑進行反擊,還巧妙地将這些質疑标簽化為“民族主義”。他們聲稱,任何對美國運動員臉色變化的讨論,都帶有針對美國的歧視。這種做法讓争論從關注運動員是否使用興奮劑,轉向了更廣泛的民族沖突。
這種政策不僅模糊了問題的焦點,還利用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來分散公衆的注意力。美國媒體的報道将中文網民的質疑視為對美國的攻擊,而忽略了質疑本身的合理性。這種轉移視線的手法,讓人懷疑是否真的是在回應公衆的關切,還是在用民族情緒來掩蓋真相。
在全球體壇中,興奮劑問題從未離開過讨論的焦點。美國媒體将中文網際網路對興奮劑的質疑形容為無理的攻擊,但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比如,美國體操選手西蒙·拜爾斯因注意力缺陷需要服用包含興奮劑成分的藥物,中文網際網路對這種藥物是否給予不公平優勢提出了質疑。雖然這種藥物在國際奧委會的豁免規定下被允許使用,但是否真的公平,仍然讓人質疑。
有趣的是,美國媒體對此的反應是,任何對拜爾斯藥物的質疑都是對她身體缺陷的歧視。他們聲稱,這些質疑實際上是對運動員個人的攻擊,而忽略了藥物本身是否公平的讨論。然而,早在2016年,CBC體育就曾報道過類似的争議,讨論了包括哮喘藥物在内的興奮劑使用問題。報道指出,興奮劑的使用是否合理,長期以來就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美國運動員用藥的豁免申請數量大幅增長,反映出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另一方面,當中國運動員因為吃了含有生長素的肉類而出現興奮劑檢查微弱陽性時,美國媒體卻不認可這一解釋,認為這是借口。然而,美國選手奈頓在今年被查出興奮劑陽性時,卻被解釋為“食用了受污染的肉類”,并且允許參加比賽。這樣的雙重标準,引發了更多的不滿和争論。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在不同國家和運動員之間公平地執行興奮劑規定?這一争論顯示了國際體壇中興奮劑使用的灰色地帶,以及對公平競争的真正挑戰。
#和安踏一起為中國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