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雪豹财經社,作者:陳丹,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今古傳奇·武俠版》前主編李宗明小時候,村裡隻有幾戶人家有電視,隻要有金庸的武俠劇在播,小孩們都會帶着闆凳一起來看。那個圍坐看劇的情景,承載着他這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後來,李宗明進入《今古傳奇·武俠版》編輯部,還做了幾個武俠相關的公衆号,身在“江湖”二十多年。但這幾年,他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武俠的凋零和金庸世界的逐漸沉寂。
2024年是金庸誕辰100年。金庸IP還值得改編嗎?這個難題切切實實地擺在了從業者的面前。
改編自《射雕英雄傳》的武俠劇《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今年6月上線(以下簡稱“鐵血丹心”),口碑、熱度均不及預期。網易豪擲10億的遊戲《射雕》,上線25天後iOS端流水2745萬元(點點資料),評分隻有2.5分。截至7月29日,由徐克執導、肖戰主演的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想看人數僅有13.79萬,且40歲以上人群占比高達25.4%(貓眼資料)。
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顔鬓邊見白發。在中文世界風靡數十載的金庸,真的過時了嗎?
改編金庸,吃力不讨好
《鐵血丹心》的折戟再次證明,改編金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這部劇改編自金庸最負盛名的IP《射雕英雄傳》,由拍出過《三體》《紅色》等高分口碑劇的楊磊執導,還請到了周一圍、高偉光、明道、何潤東等知名演員飾演東邪西毒和南帝北丐。
爆款劇《慶餘年第二季》收官當日,騰訊視訊特意在首頁推出固屏,為《鐵血丹心》預熱。
然而,這部野心勃勃的金庸誕辰百年獻禮之作遭到了冷遇。
在豆瓣上,《鐵血丹心》的評分隻有6.3。在騰訊站内,《鐵血丹心》最高熱度為24237,距離熱度3萬的爆款俱樂部門檻還有很長的距離。
《鐵血丹心》的失利,讓尚未播出的幾個單元也蒙上了陰影。6月底,《鐵血丹心》超點大結局,但另外幾個單元遲遲沒有定檔的消息。“金庸武俠世界停播”的話題,還登上了微網誌熱搜。
盤點最近10年的金庸劇,豆瓣評分在6分上下的已屬“佳作”,近幾年翻拍的《鹿鼎記》《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都在2~3分徘徊。唯一的例外是2017年版《射雕英雄傳》,豆瓣評分沖到了8分,在愛奇藝前台的播放量也超過了47億。
金庸劇的接連失利,勢必讓平台和制作方未來更慎重地衡量金庸IP、乃至武俠IP的影視化價值。編劇祝明在微網誌透露,“觀衆不喜歡武俠,是以導緻金庸劇也播不好”這句話,已經被平台方拿出來告訴若幹制片公司。
這多少讓人感到意外。
在香港電影和TVB興盛的時代,武俠片、武俠劇是最熱門的題材之一,金庸IP更是誰演誰火的香饽饽。TVB時代,金庸劇捧出了劉德華、梁朝偉、古天樂等巨星。2006年播出的張紀中版《神雕俠侶》,競争楊過和小龍女這兩個角色的有黃曉明、聶遠、周迅、劉亦菲、蔣勤勤等,都是當紅的小生花旦。
即使改不好的金庸劇,也能享受一波“黑紅”——雖然被罵,但收視率和播放量依舊高企。以至于曾有這樣的說法流傳:“每一個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作為一個中國導演,最終要以一部武俠片來檢驗”。
但現在,相比其他高人氣的網文IP,金庸劇已經很難再吸引行業的頂尖資源,主角大多是新人演員,大制作也越來越少。
制作再有誠意,花再大力氣營銷,金庸劇也很難再成為話題的中心。
江湖魔法消失
在“僅有”1600多人的《鐵血丹心》豆瓣小組,讨論最激烈的一個話題是:改編金庸IP,還有意義嗎?
有人認為,《鐵血丹心》的失利,是因為消費人群變化,金庸的故事在當下已經不再有市場。也有人認為,大師的IP仍然是經典,歸根究底是改得不好。
但不得不承認,金庸劇、武俠劇興盛的土壤正在消失。
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香港報紙上連載的金庸武俠小說,是當時最火的話題之一,街頭巷尾的人們都在談論金庸,幾乎談到任何話題都可以引用金庸小說裡的人和事。1980年後,金庸小說進入内地,并通過一系列影視化劇集,影響力迅速擴大。
做過20多年武俠小說編輯的李宗明兒時生活在農村,機緣巧合之下看到了《神雕俠侶》第一冊,“驚為天人”。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等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和他們的語言,曾是80後人際交往的黑話。
李宗明告訴雪豹财經社,當時可供選擇的文娛産品不多。金庸小說中的“江湖”兩個字仿佛有一種魔法,能瞬間帶他們進入一個幻想的武俠世界。
但現在,這種魔法正在消失。
到了90後和00後的讀者群中,這種集體默契已不複存在。在年輕人的成長經曆中,外國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大量湧入,遊戲、動漫、短視訊占據了更多時間。所謂“江湖”的想象共同體消失了。
随着武俠片在螢幕上的落寞,創作者在項目鍛煉中積累經驗的機會也在變少,“手感”變得生疏。觀衆是否還喜歡武俠片?觀衆喜歡什麼樣的武俠片?他們同樣感到迷茫。
與此同時,在衆多影視劇的改編和後來者武俠小說的創作中,“俠”的内涵也并沒有進一步的發展。
金庸通過15部作品,細細建構了“俠”的精神核心,既有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有張無忌的“放下與原諒”。但在李宗明看來,在現在的武俠劇中,已經很難看到主創對“俠”的核心的建構。脫離了哲學根基和思考,所謂的武俠劇變成了複仇劇、愛情劇,甚至是爽劇。層層視聽語言包裹之下,内裡卻是空的。
就像作家徐皓峰在影評集《刀與星辰》中所寫,是時代群眾對武俠有心理需要,方成就了金庸。
“類型片的基礎不是視聽炫技或明星派對,而是大衆心理。焦慮令人看電影,有恐慌,有救贖,才能建立類型。”
在他看來,武俠片的恐慌是禮崩樂壞,但救贖是什麼,卻是當代創作者的課題。武俠片想要繼續生存,必須寫出切合大衆情緒的故事。
一個俠客消亡的故事
快意恩仇的金庸武俠小說,在很多90後、00後讀者的心中已然不夠爽。
在寫武俠小說前,金庸曾擔任過長城電影公司的編劇,對影視語言和大衆流行作品有很深的了解。同時,他又接受了完整的“士大夫”教育,古典文化根基深厚,能夠在小說中旁征博引,武功秘籍、人物設定都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在寫作中,金庸也更多地采用了古典小說的叙事方式。譬如,在《射雕英雄傳》中,故事首先在牛家村展開,細緻鋪陳了父輩的家國情仇,主人公郭靖和黃蓉在幾章後才相逢。以至于牛家村被書迷戲稱為“宇宙中心”。
但在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中,直給的“爽”變得更加重要,快速展開情節和制造更激烈的沖突成為吸引流量的通用套路。隻要給人物和小說打上“霸總”“嬌妻”“複仇”這樣的标簽,讀者就能迅速進入故事。
換句話說,金庸小說中“雅”的部分,已成為其大衆化的障礙。
在《鐵血丹心》中,為了照顧現代觀衆的觀影習慣,第一幕便讓江南七怪在草原找到了郭靖,第一集郭靖和黃蓉便在江南相遇,“宇宙中心”牛家村的故事都在回憶中展開。但這樣改編,既沒有取悅當下的年輕觀衆,又招緻原著粉的批評,被認為是用短視訊解說的方式拍劇。
這也是當下金庸改編劇普遍面臨的困境。
近幾年,很多金庸劇會往輕量化方向改編,放大愛情元素,甚至索性拍成偶像劇。但這種追求“爽”和“輕”的改編方式,并沒有讓原著變年輕。
還有人試圖将金庸作品的一些人物單獨拎出來講故事,就像一些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哪吒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但金庸IP的讀者基礎和厚度能否支撐這樣的改編,又是一個問題。
在李宗明看來,這些都是金庸IP從流行逐漸沉澱為經典過程中,不得不面臨的陣痛。
金庸31歲開始寫武俠,48歲封筆。在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中,最後一位大俠陳近南溺亡于江上。他死得并不體面,稀裡糊塗地死于宵小之手,他作為俠客的一生和反清複明的事業,在《鹿鼎記》中也頗具諷刺意義。
在自媒體創作者六神磊磊看來,金庸封筆,是因為他自己都不相信“俠義”這個東西了。《鹿鼎記》的故事,也是一個俠客消亡的故事。他還發現,自己每次開簽售會,來的讀者都變老一點,“再過30年大家可能要推着輪椅來了”。
2022年12月,曾湧現出鳳歌、小椴、滄月、步非煙等一批大陸新武俠作家的《今古傳奇·武俠版》正式停刊。它被稱為“江湖上最後一本武俠雜志”。
李宗明告訴雪豹财經社,雜志在停刊前10年已經維持得很艱難,能容納武俠小說的平台變得很少,武俠小說創作整體上處于停滞狀态。
但他仍然沒有失去信心。畢竟,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排名榜上,金庸位列第四。
在他看來,金庸小說的影視化仍有空間,隻是在改編過程中不能隻借鑒其叙事結構和文本,更需要還原作品中的文化細節和傳統,還要彌合作品中的不合邏輯之處,找到适應當下的俠文化核心。
“就像四大名著一樣,必須要将其放在經典劇的位置上考究制作。”這才是對當下創作者能力的考驗。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雪豹财經社,作者:陳丹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