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三個共融”:推動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改革創新
中新網甘肅新聞8月4日電 近日來,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關聯蘭州市安甯區、城關區、蘭州新區、張掖市、武威市、嘉峪關市、酒泉市、臨夏市、慶陽市等,立足甘肅地方特色資源優勢,連點串線,連線成圈,不斷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激活社會參與共享、深化改革創新理念,着力探索建構具有甘肅特色的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新模式。
課程體系共融:促進思政課程建設内涵式提升
7月30日,安甯區委宣傳部、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舉辦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高品質發展”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集體備課會。
“身邊的故事、眼前的變化是最有溫度的‘活教材’。”安甯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懷霞認為,隻有讓一線教師“行走起來”,才能更“接地氣”地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
國小階段注重“啟蒙性”,國中階段注重“體驗性”,高中階段要注重“常識性”,大學階段需要注重“理論性”,在“同題異構”的教學片段展示環節,思政課教師們認真研讨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有更深的了解和領悟。
童心覓新城、童眼看新家,童聲唱新歌、童手繪新篇,來自蘭州市安甯堡國小教師陳麗麗對照“改革創新謀發展”的國小課程内容,進行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設計。
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樹亮表示,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關鍵在凝聚“合力”,重點在打造“品牌”,在一體化的教研活動中打造“同心圓式”的課程體系。
實踐活動共融:探索思政教育載體立體式拓展
共看隴原巨變、共訪紅色舊址、共話民族團結、共續文化傳承,10餘個主題式的思政實踐教學活動在這個暑期開展得如火如荼。
“純粹的課堂實踐活動已經不能為學生的成長‘解渴’,建構‘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雙向協調育人體系勢在必行。”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周方、青年教師漆調蘭、于建貴先後帶隊到訪蘭州新區、慶陽南梁。通過走“讀”隴原文化,傳“習”紅色故事,實踐團成員們表示,“走出校門的思政課”更有與現實接軌的“鮮度”。
“當今世界,人們提起中國,就會想起萬裡長城;提起中華文明,也會想起萬裡長城。”在嘉峪關關城上,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姜潭,與嘉峪關市酒鋼三中教師陳彤、第六中學教師佟光宇、長城路國小教師杜霞結合各自所在學段進行了“同課異構”的現場教學。
武威市古浪縣富民完全國小的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充實而豐富,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郎得明、青年教師趙赫依帶隊的暑期實踐團在這裡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一老一幼”關愛服務。“身體力行的思政課堂才能潤物無聲。”郎得明認為,應當推動大學生思政課實踐環節融入社會實際生活,以具體事實、鮮活案例、生活體驗,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教育主體共融:推動思政教育方式創新式改革
7月30日,安甯區委宣傳部與五所高校簽署了“思政引領 共建未來”高校聯盟合作備忘錄,共建思政課程體系、共建思政實踐基地、共建思政研究平台、共建思政師資隊伍。安甯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維龍介紹說,牽頭成立“五校聯盟”的初衷就在于開展更深入的合作交流,通過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形成協同發展機制,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創新。
作為甘肅省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牽頭機關,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不斷完善協同關聯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先後與省内27家高校及中國小開展“手拉手”的一體化建設工作,共舉行磨課會、研讨會、座談會、教育訓練會等融合“理論+實踐”“線上+線下”“情景+體驗”等多形式的集體教研活動27次。
“引進來、走出去,立足全域育人大視野,才能凝聚思政育人大合力。”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宏淵認為,學院近年來打造“思政實踐大課堂”的實踐經驗就是,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實作教學育人與社會現實的深度融通。
“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全學段一體化’的系統性工程,其覆寫之廣泛、規模之龐大、程度之深入前所未有。”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史小甯表示,在甘肅省教育工委和西北師範大學校黨委的支援下,目前學院正在積極嘗試搭建起更為務實開放的一體化研究平台,努力形成一批有水準、有品質、有層次、有特色的一體化思政教育成果,唯有立足地方特色,堅持系統謀劃,才能在落實大中國小一體化共同體建設“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創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自選動作”,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創新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