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就發生在幾個小時内。
7月31日當天,一個滿臉雪白胡子的男子,出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國會大堂裡。他對着鏡頭舉起了兩根手指,擺出象征着“勝利”的手勢V。圍在他身邊的,是一衆慕名而來的伊朗國會議員。
随後,享受高規格待遇、被嚴密保護的他,住進了伊朗革命衛隊營地裡的招待所。
這是哈馬斯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應邀出席伊朗新總統就職典禮的軌迹,也是他生命倒數幾個小時留下的最後畫面。
哈馬斯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 / 圖源:新華社/美聯
就在這一夜,伊朗國境外的某個發射點,一枚不明飛行物進入空中,徑直闖入這個國家的領空,直奔首都德黑蘭而來。哈尼亞下榻的招待所,是一棟三四層高的白色獨棟建築,三面被山地包圍。按道理,這裡應該是伊朗最安全、戒備最森嚴的地方。但在午夜時分,一陣爆炸聲響起,那棟白色房子頓成一片火海。
這個被伊朗革命衛隊層層保護的地方,成為了哈馬斯政治局主席的葬身之處。
外界把哈尼亞之死的矛頭,指向了以色列國防軍,而以色列擺出了一貫的不置可否的态度。
7月31日這一天,還迎來了以色列另外一個頭号敵人的噩耗:黎巴嫩真主黨最高階軍事指揮官蘇克爾,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郊外一處居所,被以軍空襲炸死。這次,以色列大方承認是自己的空襲所為。
7月31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拍攝的以軍空襲後的建築廢墟 / 圖源:新華社發 比拉爾·賈維希 攝
一周前,内塔尼亞胡通路美國,以超越丘吉爾的紀錄,第四度在美國國會發表了演說。底氣十足地回國後,他便在中東再次大開殺戒。
這一系列事件對于伊朗來說,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對國内外有所交代,伊朗作出反制措施是必然的。有消息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已經下令直接打擊以色列。
全球呼籲停戰的當口,一天兩次重磅刺殺,讓中東和平的幻想,就此破滅。
撲克牌中的方塊A
在去年10月7日以色列南部遭哈馬斯襲擊之際,這樣一段視訊,不斷被以色列媒體轉播:哈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亞,指着報道襲擊事件的電視螢幕,跟随從們有說有笑,随即還率領房中衆人下跪祈禱。
這段引起以色列社會強烈反感的視訊,在哈尼亞死訊傳出後,再次被大量轉發。
在那次襲擊事件後,以色列就鎖定活躍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組織,認定其為事件的背後兇手。而作為哈馬斯的政治局主席,哈尼亞自然成為了以色列軍方獵殺的頭号對象。一副由以色列和美國團隊制作的撲克牌“加沙最大通緝犯”(Gaza’s Most Wanted),包括了54名哈馬斯高層成員,其中哈尼亞被放在了方塊A的位置。
2023年10月7日,在加沙地帶城市汗尤尼斯拍攝的向以色列發射的火箭彈 / 圖源:新華社發 亞西爾·庫迪 攝
2024年,以色列針對哈馬斯高層的刺殺行動,也進入了加急階段。在今年1月,哈馬斯的海外軍事總指揮Saleh Al-Arouri在黎巴嫩被殺;7月上旬,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軍事總指揮Mohammed Deif被殺,其副手Marwan Issa也早在今年三月被以軍空襲殺死。
作為哈馬斯最高層級的上司人,哈尼亞一直居住在海灣國家卡達。但他的龐大家族有部分成員沒能躲過以軍的刺殺行動:在今年4月,哈尼亞的三個兒子(他總共有13個子女)在加沙地帶死于以軍空襲。
伊斯梅爾·哈尼亞(中)/ 圖源: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由于以色列要通過卡達作為中間人,跟哈馬斯進行談判,是以面對長期居住在卡達的哈尼亞,以色列一直無從下手。這次哈尼亞出席伊朗新總統的就職典禮,終于給了以軍下殺手的機會。
如今,那張位列“加沙最大通緝犯”榜首的方塊A,終于被拿下了。
屠刀停不下來
事實上,内塔尼亞胡的戰争,已經停不下來了。
沖突爆發9個月,内塔尼亞胡需要給右翼基本盤出一份答卷和交代。根據“以色列民主研究所”在今年進行的一份調查問卷,以色列群眾對政府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的期待有着極其嚴重的分歧。左翼群眾認為,以軍在加沙的優先目标應該是解救人質;而右翼群眾則認為,消滅哈馬斯,才是以軍在加沙地帶的重要戰略目标。
在整個民調資料中,以“解救人質”為戰略優先目标的受訪者占了47%,比支援“消滅哈馬斯”的受訪者多5%。
2024年7月25日,以色列群眾在特拉維夫舉行遊行集會 / 圖源:新華社發 賈馬爾·阿瓦德 攝
當然,由各個極右政黨支撐的内塔尼亞胡政府,其軍事行動肯定是為了滿足其基本盤,解救人質的任務,被擺在了次要的位置。在今年2月,那些還沒被營救的人質家屬,在特拉維夫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跟哈馬斯的和談程序緩慢。
政府給出的回應則是,讓警察發射水槍驅散他們。
當下,那個主管以色列警察和國内治安部門的國安部長,正是在政治光譜上位于最右端最保守的依塔馬爾·本-格維爾。
從去年10月7日至今,當初251名被哈馬斯挾持的人質,被解救了大概一半,剩下的如今大部分生死不明。根據以色列媒體Haaretz的報道,也許仍然活着的人質人數可能已經不超過50人。7月中旬,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再發現5名被綁人質的屍體,那些剩下的人質,回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有時候,“解救人質”和“消滅哈馬斯”兩個目标之間,甚至會互相沖突:要解救人質就必須邊打邊談,把談判對手打死了,那就沒有了談判。如今哈尼亞被殺,解救人質的和談,更加變得遙遙無期。
以色列軍方宣稱,自從加沙沖突以來,哈馬斯的飛彈存庫已經消耗了60%,并且超過一半活躍的哈馬斯武裝分子被殺死。“加沙最大通緝犯”上的撲克牌,越來越多被标上了紅叉,也顯示哈馬斯上司層正在走向“團滅”。
加沙地帶加沙城,被以軍摧毀的建築廢墟 / 圖源:新華社/法新
但《經濟學人》雜志認為,以色列在内塔尼亞胡的帶領下,可能“赢了戰役,輸了戰略”。面對交戰雙方在加沙制造的空前慘烈的人道主義危機,以色列在國際社會上面對空前壓力。以色列的國内政治環境也急劇激化,希望回到10月7日之前那種歌舞升平日子的那批人,是肯定要失望的。
以軍的軍事行動持續了大半年,内塔尼亞胡的支援率始終徘徊在32%左右,戰争在國民心中并沒有起到因為生存危機而激發的“團結”效果。原本支援内塔尼亞胡的溫和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主席甘茨,在6月宣布從戰時内閣離職,讓内塔尼亞胡的執政更加倚重右翼勢力的支援。
根據以色列法律,戰争結束後,戰時内閣必須解散,失去民意支援的内塔尼亞胡下野的機會極大。由于身上背負貪腐法律訴訟,再加上以色列曆史上有追究戰時總理的傳統,一路厮殺的内塔尼亞胡,為了保住權力和躲避追責,隻能繼續緊握屠刀。
如今,那把屠刀已經揮向和談對象。既然對象已經一個個被宰殺,那麼和談就根本無從談起。
誰在點火
哈尼亞被殺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馬上作出反應,聲稱美國在事前并不知曉以色列的相關行動。
但内塔尼亞胡突然強硬,跟他的美國之行卻不無關系。
7月24日,内塔尼亞胡第四度(打破丘吉爾的記錄)在美國國會發表了演說,呼籲美國以色列必須團結,并稱:“在中東,伊朗的恐怖軸心對美國、以色列和我們的阿拉伯友邦構成挑戰。這不是一場文明間的沖突,而是野蠻與文明的對決。”
當地時間7月24日,内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
在演講中,内塔尼亞胡多次提起伊朗,“我們和哈馬斯作戰,實際上是跟伊朗作戰。我們和真主黨作戰,實際上是跟伊朗作戰。我們和胡賽作戰,實際上是跟伊朗作戰。我們和伊朗作戰,實際上是跟美國最極端和最有殺傷力的敵人作戰……我們在保護你們!”
以色列國内的反對者則認為,他的演講,不像其他外國首腦那樣,給出一個和平的願景,絲毫不提及未來數年如何在中東和鄰國相處的話題。相反,處處提及伊朗,内塔尼亞胡那磨刀霍霍的姿态,實際上已經擺上了台面。
關鍵是,一番激昂的演說,還赢得議員們的熱烈鼓掌,末了還在左擁右簇下與人拍照合影,俨然大明星一般的待遇,這毫無疑問也給了他底氣。
之後,他先後會見宣布放棄競選連任的拜登、副總統卡馬拉·哈裡斯,再飛往佛羅裡達州,跟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會面。相比起隻有50%選民支援以色列的民主黨,共和黨的選民對以色列的支援可高達70%。
内塔尼亞胡會見特朗普 / 圖源:央視新聞
在政治光譜上,強勢而且依賴民粹的内塔尼亞胡,跟特朗普可以說處于相似的段位。相比拜登頻頻向内塔尼亞胡施壓,讓他推動和談協定,特朗普跟内塔尼亞胡向來惺惺相惜。
在宣布放棄連任之際,拜登也宣布在餘下的六個月任期内,專注國際事務,集中力量解決烏克蘭和中東問題。而對于拜登來說,平息中東戰火,讓雙方簽署和平協定,是其任期内的外交政策一個重要遺産。
在這六個月時間段内,讓中東局勢火上加油,讓美國選民看到拜登任内全世界戰火紛飛,誰才是最大受益者?内塔尼亞胡和特朗普在佛羅裡達州的莊園裡到底談了什麼,特朗普對内塔尼亞胡許下了什麼承諾?非常值得玩味。
相似的局面,在曆史上并不是沒有出現過。時間回到1968年,時任美國總統約翰遜深陷越戰泥潭,最後被迫放棄連任。為了給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休貝特·漢弗萊護航,約翰遜試圖在餘下任期内,推動南越和北越簽署和平協定。
但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松,為了打亂民主黨的計劃,私下派代表向雙方提出推遲和平談判計劃,并且許諾稱,自己當選後,将抛出更好的和平方案。當然,約翰遜沒能在任内達成南北越和平,含恨下台。尼克松上台後,越戰還是繼續燃燒了5年,戰火甚至被共和黨政府擴大到寮國境内。
美國的選舉,總是跟世界某些地方的戰火息息相關。
如今,試圖為卡馬拉·哈裡斯護航的拜登,迫切需要改變一下中東的局勢;而共和黨陣營當然希望中東的戰火,至少在拜登任内繼續燃燒。
拜登 / 圖源:新華社發 亞倫 攝
但無論如何,這一番操作下來,内塔尼亞胡可謂是底氣十足,回去便“大開殺戒”。中東沖突,由最初的加沙地帶軍事沖突,以及在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的一系列零碎沖突,如今很有可能進一步演變成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國與伊朗之間的大規模沖突。
中東和平,遙遙無期。
作者 | 遠遊
編輯 | 阿樹
值班主編 | 黃茗婷
排版 | 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