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系列專欄自刊發以來,持續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誠如樊希安先生在《軍履回望》序章所言:“論他的寫作成就,我認為最高水準還是展現在理論造詣上。作為黨的進階幹部,明剛具有很高的理論素養,他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進行學思踐悟,許多方面的見解獨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優美的語言,闡述深奧新穎的道理,使人樂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是以,他的文章被廣泛采用傳播,不僅擁有大量的網絡讀者,還是一些機關黨團組織的學習教材。”應讀者們的要求,中華善德網将繼續轉載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請大家關注并支援!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将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後,引發讀者廣泛熱議好評和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軍報軍網、中新社、中青報中青網等主流媒體關注推介。
(張明剛,男,漢族,湖北随州人,研究所學生學曆,中共黨員,陸軍少将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産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軍官)
該書由“理論之光”、“軍營之聲”、“心靈之窗”三卷組成,收錄了作者張明剛從軍40年來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新聞作品、文學作品183篇、55萬字。這些文章,有30多篇獲獎或被選為教學範文,部分文章被網絡平台轉載百餘次、浏覽量超千萬。
2022年10月,該書首版問世後,受到鐵凝、邵華澤、孫曉雲、孫繼煉、徐貴祥、樊希安等大陸當今文壇大家泰鬥高度評價和廣大讀者喜愛。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時間,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計印數超過12萬本。2023年2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民出版社會同作者張明剛,共同向全國一千餘所高中贈閱一萬餘本《軍履回望》,受到全國廣大青年師生的熱烈歡迎。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讀《軍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剛同志以真誠、笃實之心書寫着從鄉村少年到邊防戰士,到共和國将軍的生動、奮進之路。他的超常勤奮,他對事業始終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氣,以及對故土、親人、戰友淳樸、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獵廣泛的題材、篇章裡,讀者從中看見了一位時代追夢者有血有肉、有膽識、有擔當的英姿和風貌。”
中國記協原副主席、《解放軍報》原總編輯孫繼煉将軍說:“明剛是寫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稱雜家大家……《軍履回望》一書,集明剛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徐貴祥說:“在我看來,《軍履回望》可以作為軍營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輔導教材。”
原國務院參事、三聯書店原主要負責人樊希安說:“我感到明剛這部文集具有教科書意義,不僅适合普通讀者閱讀,更适合黨員幹部和新聞工作者、理論工作者、文學愛好者、老幹部工作者閱讀,誰讀誰受益。”
【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心靈之窗卷》“軍營詠歎”闆塊之《一首歌的懷念》
(本文原載《江城日報》1991 年 11 月 21 日第 3 版)
一首歌的懷念
平生最喜歡的一首歌,卻叫不出歌名,更不知為何人所唱。但那歌詞,我是忘記不了的:“假如我有一天,邀請你到海邊,在那裡,有一艘織滿了鮮花的小船……”
之是以喜歡這首歌,是因為她總是在我人生旅途最疲憊不堪、最孤苦寂寞和最心灰意冷的時刻,悄然飄進我的耳朵和心田,美好的旋律、天籁般的歌聲,動人心弦,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還給我些慰藉、給我些信心、給我些力量,鼓勵我戰勝困難,戰勝自我,進而不斷地躍上人生的新高度。
首次與她“相遇”,是在一個春寒料峭的傍晚,那時的我正做着作家夢。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艱苦緊張的新兵集中訓練結束之後,半年多的訓練工作之餘,我不放過點滴時間,硬是創作出了一個中篇小說。這是一個不幸的産物,當我第三次信心滿懷地将它投寄之後,盼來的仍是挂着鉛印的冷冰冰的退稿信的原稿。我相信事不過三之說,預設了失敗,同時又十二分地不甘心。沮喪和悲憤之中的一怒之下,我将它付之一炬……然後,我像一隻放了氣的氣球,當初的雄心壯志頃刻間煙消雲散。我百無聊賴地打發着日子,常常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山路上閑逛,偶爾腳邊遇着塊石頭,它會倒黴地被我踢得老遠。
“完了,怕是情書也喚不回‘作家’的熱情了。”我知道,戰友們議論的就是我。
索性,我盡可能地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之下,一個周日,我請假上街辦事,走着走着,突然聽到一家咖啡屋裡飄出了優美流暢的旋律,如詩如夢的意境,甜美輕快的歌聲,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令我陶醉,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那一刻我甚至認為,這歌是專門為我所作,為我所唱,因為她仿佛……不,她就是我期待了很久的歌聲。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地狂奔猛跑……啊!生活,生活原來是這樣的美好;啊!假如,假如真的有那麼一天,我應她之邀去了海邊,走進那鋪滿了鮮花的小船時,應當帶去點什麼?……這個美妙的思緒,在我腦海裡萦繞、馳騁和回蕩了很久。此後,我修改了讀書和寫作計劃,不求一鳴驚人,但願一步一個腳印;此後,我每年都有百十篇文章散見于首都和地方的報刊上;此後,帶着成功的喜悅和感激,我蓦然回首,苦苦搜尋,卻不見這首歌的蹤影……
四年前的冬天,我告别和平與安甯,走向西南邊疆那塊被戰火染紅了的土地。寒冷的黑夜裡,師長親友們披一身潔白的雪花為我送行。黑的夜,白的雪,呼嘯的風,還有他們臉上的淚珠。這情景頗悲壯,真有點壯士一去不複返的意思。列車就要開動,我與大家一一握别。上車後,剛一落座,那熟悉的歌聲,便飄進了我的耳朵……我有點不相信,遲疑了一下,然後激動了,熱淚盈眶,突然間想就此對誰說點什麼,說說關于我和這首歌的故事……可我最終什麼也沒說。說給誰聽呢?說什麼呢?列車裡沒有一個熟人,而且這是很難用一兩句話說得清楚明白的,即便說了,又有誰知曉我心海深處的這片情愫?……
在貓耳洞的 400 多個日日夜夜裡,這首歌始終默默地伴随着我。在心裡,在夢中,她究竟回響過多少回,我答不出,算不清。我隻曉得她給了我許多鼓勵、溫暖與激情,伴着我穿過彈雨雷場,伴着我進行戰場采訪,伴着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寫出了百多篇彌漫着戰火硝煙味的新聞和文藝作品……
凱旋了。友人為我接風洗塵。酒過三巡,大家請我點支歌助興。我想起了這首歌,因為不知歌名,我取出筆,在餐巾紙上密密麻麻地寫下了這首歌詞。
可号稱“包點包唱”的歌手卻唱不出這首歌,甚至都沒有聽過這首歌。席間,我訴說了關于我和這首歌的故事,友人聽之無不動容,并感到很新鮮、很神奇、很有意思。後來,有朋友給廣播電台寫信,為我點播這首歌。電台答複得很熱情,但“沒找到,暫時無法滿足”。
啊,人生旅途上竟有如此奇妙的事情。這首歌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可每當我用心尋找,卻又總也不見她的蹤影。這究竟是為什麼?……我真的很喜歡這首歌,我期盼着她的再次出現。
又是一年春草綠。今年鮮花盛開的五月,我離開生活了近十年的第二故鄉牡丹江,前往将是我第三故鄉的江城——吉林市。就在我将要踏上這座城市的土地的那一刻,列車廣播裡響起了那十分熟悉的聲音……我怦然心動,急忙取出空白錄音帶,跑到播音室請求錄下這支歌,播音員對我說:“到站了,下次吧。”
啊,下次,下次是什麼時候啊?在真正了解了什麼是可遇不可求之後,我有點茫然,但我仍在期盼着……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