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來沂水必須

做的5件事

01必須會唱的歌——《沂蒙頌》

了解沂水,從一首歌開始。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革命戰争年代,沂水作為山東地區革命的“紅色搖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出一部又一部優秀作品。上世紀60年代,著名作家劉知俠深入沂蒙山區體驗生活,進行文學采風,挖掘出紅嫂祖秀蓮與郭伍士感人至深的軍民故事,創作出著名小說《紅嫂》,後被改編成平劇《紅雲崗》、芭蕾舞劇《沂蒙頌》等經典作品。從此以後,沂蒙山人民救護子弟兵的中年女性群體便有了“紅嫂”這個名字,而祖秀蓮便成為了《沂蒙頌》這首歌曲創作背景的第一位紅嫂原型。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上世紀90年代,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紅嫂》公映,其插曲《沂蒙頌》迅速紅遍大江南北,讓更多的人了解沂水,了解沂蒙山區的曆史。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02必須聽的紅色故事——沂蒙紅嫂祖秀蓮與郭伍士

認識沂水,從一個故事開始。

祖秀蓮,沂水縣院東頭鎮桃棵子村人,是沂蒙山區著名“紅嫂”之一。革命戰争年代,負責偵察敵情的八路軍戰士郭伍士在執行任務的途中不幸身中數槍,倒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這時,祖秀蓮及時發現了他。為躲避日軍搜捕,祖秀蓮隻好将其藏匿于山洞,每日為他清洗傷口,送水送飯。為了使郭伍士早日痊愈,祖秀蓮一家吃糠咽菜,并殺掉家中唯一一隻母雞熬制雞湯為郭伍士補充營養,不放棄一線生的希望。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抗戰結束後,郭伍士八載尋母,走遍了八百裡沂蒙的角角落落,憑着知恩圖報的信念,找到祖秀蓮并認其為母親,侍奉終老,譜寫出了母子情深、至死不渝的紅色故事,成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的最好诠釋。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03必須去的地方——院東頭鎮桃棵子紅嫂故裡

走進沂水,從一座村落開始。

院東頭鎮桃棵子村,這裡是紅嫂祖秀蓮的家鄉,也是《沂蒙頌》的誕生地。知名作家劉知俠在此鍛煉生活,芭蕾舞劇《沂蒙頌》劇組40餘人曾在該村體驗生活,該劇首演式也是這裡舉行。走進這座大山深處的小村落,層層梯田、潺潺溪流,紅瓦青牆的院落映襯着百年柿子樹,古樸甯靜的村莊緩緩講述着當年的抗戰故事。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駐足沂蒙紅嫂祖秀蓮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名為《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的油畫作品,描述的正是祖秀蓮在山洞中救治八路軍戰士郭伍士的感人場景。漫步肅靜莊嚴的紀念館,一張張黑白照片、一件件作戰文物,真實再現抗戰時期沂蒙山區紅嫂的奉獻與擔當。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04必須體驗的活動——螢火蟲水洞免費品紅嫂雞湯

感受沂水,從一碗雞湯開始。

“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今年以來,沂水縣依托沂蒙紅嫂祖秀蓮與郭伍士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在螢火蟲水洞景區内打造“我為親人熬雞湯”紅色場景,免費熬制雞湯供遊客品嘗。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微微爐火,溫暖人心。慕名前來的遊客彙聚在爐竈前,端起小茶缸,品嘗“紅嫂雞湯”,同唱《沂蒙頌》,成為景區内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05必須帶走的伴手禮——沂蒙紅嫂母雞湯

記住沂水,從一份禮物開始。

一首《沂蒙頌》感人至深,一碗“紅嫂雞湯”滋味無窮,一份伴手禮心意滿滿。沂水縣聯合山東健康物業集團,依托紅嫂故事,立足于傳統中醫文化中“藥食同源”的滋補養生理念,結合現代化的生産方式與生産技術,打造出适合全民滋補養生的珍雞吉沂蒙紅嫂母雞湯。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做不全這五件事,别說你來過沂水

濃厚的曆史底蘊,化作香醇的雞湯味道,讓味蕾留住故事,讓這份雞湯成為留存沂水記憶的最佳選擇!

以上五件事,你做過幾種呢?

趕快來沂水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