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8月15日電 經濟熱點問答|美政府“旗艦産業政策”緣何面臨困境
新華社記者熊茂伶 徐超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實施第一年宣布的重大制造業投資項目中,約有40%被推遲或暫停。
盡管備受保護主義指責,美國2022年仍推動上述兩項法案生效,試圖通過大量補貼促使産業回流美國。兩年來,美國政府引以為傲的旗艦産業政策遭遇哪些困境?這些生發于政治操弄的所謂産業政策為何舉步維艱?這些飽受争議的政策操作又産生了哪些負面影響?
這是4月2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政策遭遇哪些困境
2022年8月,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先後經總統拜登簽署生效。前者旨在通過巨額産業補貼和遏制競争的霸道條款,推動晶片制造“回流”美國本土;後者借抗擊通脹之名,計劃以包括高額補貼在内的大量激勵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的生産和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兩項法案預計提供超過4000億美元的各類産業補貼。當時,不少美國媒體報道,這些政策有助于提升美國制造業競争力,加快美國經濟數字化和脫碳程序。
但是,就進度看,當時不少高調宣布的項目,如今已陷入停滞。據《金融時報》調查,兩項法案生效第一年内宣布的過億美元項目總價值約2279億美元,其中總價值840億美元的項目被推遲或無限期暫停,占比約40%。
舉例來說,擱置的大型項目包括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在俄克拉何馬州投資10億美元的太陽能電池闆工廠、LG新能源公司在亞利桑那州投資23億美元的電池存儲設施,以及美國雅保公司在南卡羅來納州投資13億美元的锂精煉廠。
還有一些項目推遲的消息尚未公布。半導體制造商帕迪杜斯公司去年打算将總部從紐約搬到南卡羅來納州,投資4億多美元開設生産線,原計劃2023年第三季度投入營運,但工廠目前仍處于閑置狀态。
政策因何難以推進
美國政府官員曾聲稱,兩大法案令美國制造業發展取得全面成功,但不少項目被披露陷入困境後,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能否真正帶來經濟回報,受到越來越多質疑。市場狀況的變化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原因,更是給很多投資計劃蒙上陰影。
首先是供應鍊不完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進階研究員加裡·赫夫鮑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通脹削減法案》一些項目延誤,與材料、專業建築領域合格勞工短缺問題有關。在亞利桑那州,多個上億美元項目推遲了兩年。“由于勞動力和供應鍊的原因,每個人的成本都高于預期。”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市市長克雷格·麥克法蘭說。
二是市場需求未達預期。受美國市場對電動汽車需求放緩影響,南韓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三起公司将其在亞拉巴馬州開設電動汽車生産線的時間推遲了一到兩年。
三是政策變數增加。《晶片與科學法案》資金發放緩慢以及《通脹削減法案》規則不明晰,已經讓多個項目處于停滞狀态。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對美國大選變數的擔憂。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曾表示,如果當選總統,将“終止”民主黨推動的《通脹削減法案》。
政策有何負面影響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美國以犧牲其歐洲、亞洲盟友的産業利益為代價,引發新一輪産業保護主義競争,給全球供應鍊帶來嚴重幹擾。
以歐洲為例,不少企業本已因烏克蘭危機更新面臨高昂能源成本,經營面臨困境。在《通脹削減法案》高額補貼誘惑下,這些企業将生産部門向美國遷移,進一步削弱歐洲經濟的“有生力量”,加劇歐洲“去工業化”風險。
6月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輛駛過歐盟委員會大樓(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歐盟委員會2023年初釋出“綠色協定産業計劃”,支援歐洲清潔能源技術産業發展,緩解産業外遷壓力。不過,由于各成員國之間缺乏統一、透明、高效的審批流程,大大增加歐洲企業獲得資金的難度。歐盟在與美國的補貼競争中始終處于劣勢,一定程度拖累其經濟增長前景。
歐盟統計局7月底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國内生産總值(GDP)環比增長0.3%,“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出現環比萎縮,未來歐元區經濟走向仍不明朗。
在亞洲,美國的兩項法案吸引了一些企業到美國投資,倒逼日本等國制定綠色産業政策,為脫碳提供财政支援。南韓《韓民族日報》在一篇評論中指責美國已成為“自由貿易破壞者”,當國際貿易原則不再符合其國家利益時,“它完全願意放棄這些原則”。
對美國自身而言,這些保護主義政策不僅加劇通脹擔憂,而且産業回流能否真正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競争優勢尚不得而知。
《通脹削減法案》推出之時,200多名經濟學家聯名緻信美國國會,認為巨額支出計劃将帶來通脹壓力。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曾表示,該法案意味着更高的稅收、更貴的能源賬單。赫夫鮑爾認為,雖然被稱為《通脹削減法案》,但該法案釋放巨大支出,實際結果是推升了美國通脹。
澳洲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員塞缪爾·哈德威克認為,因“美國優先”而拒絕更優質的外國同類産品,長期而言不利于美國強化國家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如果越來越多國家參與補貼競争,美國實作這些目标的成本将變得更加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