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二戰”進入風起雲湧的中後階段,蘇聯陸軍司令朱可夫的個人聲名也日漸升高——他憑借高超果斷的戰場判斷、力挽狂瀾的軍事指揮榮膺“軍神”之名,在某些領域甚至比斯大林更受矚目。他在戰後的突然遭貶,也是以成了一件衆說紛纭的事,其中原因,究竟是貪腐變質還是功高震主?
晚宴上的“遲到者”
時值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攻克、“二戰”反法西斯戰争大勢已定之時,曾經被卷入這場大戰的世界各國,也都逐漸開始了新的局勢浮沉。
對于一手掌握蘇聯大權的斯大林而言,他面前擺着的不僅僅是一片剛剛經曆了炮火摧殘、亟待重建的廣袤國土,也包括了紛繁複雜的人事問題。
在一次臨時召集軍隊中進階将領參與的會議過程中,便發生了一件令斯大林極為管住、認為不可小視的“小事”。
由于會議召集較為突然,不少與會的将領都是得到消息後匆匆趕來,有的是從駐地甚至前線直接前來,個個風塵仆仆、帶着趕路的風霜疲憊之色,軍裝上還有灰塵和炮火的痕迹。
斯大林看在眼裡,感受到自己的令行禁止、軍中将領的高效率,是以十分高興。他本人興緻甚好,又看到時間也差不多到了該用正餐的時候,便臨時倡議大家先一起吃頓飯,把原定的會議流程挪到明天進行。
當時,蘇聯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緊張的戰時,是以物資和人員方面都沒有什麼大問題。斯大林的指令傳了下去,内務部人員很快就張羅好了滿足多人晚宴的一切事宜,斯大林本人作為主人早早入席,端着大煙鬥滿意地看着大家魚貫入座,不時和鄰座同僚低聲交談,一場和睦熱鬧的晚宴即将開始。
看着看着,斯大林的眉頭卻不自覺地皺了起來:因為在許許多多熟悉的面孔中,他始終沒有看到一個本應該早早就現身入座的人。
蘇聯衛國戰争、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二戰時期最大“功臣”之一,元帥朱可夫。
諾門罕成名:朱可夫
1939年初,剛剛受任為第57特别軍軍長的朱可夫,還僅僅隻是蘇聯國内諸多将軍之中的一人。但是,發生在這一年的諾門罕之戰充分驗證了他的陸空配合立體式作戰理念,朱可夫堪稱一戰成名,此後在與納粹德國的生死争衡中大放異彩,一躍成為擁有世界級知名度的名将。
這一年,蘇聯及其支援下的蒙古國軍隊與僞滿洲國及其背後的日本關東軍沖突頻頻。受任負責諾門罕地區戰事的朱可夫經過實地勘察,很快判斷日本來意不善,意在染指巴卡爾湖東岸的蒙古國,進而威脅蘇聯。
他将自己的評估判斷上報莫斯科,表明自己需要3個步兵師以及大量坦克、炮兵、飛機作為增援。斯大林重視并首肯了他的判斷,兵員和物資很快就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送上了前線。
有了這些軍事力量作為底氣,朱可夫在諾門罕打出了相當漂亮的戰績——他以三個師的優勢兵力在戰場中部牽制日軍主力,遏制其反包圍能力,南北兩翼則緊緊抓住日軍裝甲性能有限、難于迅速馳援的弱勢,部署了大量優勢裝甲力量突擊包抄,短時間内便摧毀了日軍的炮兵陣地和通訊系統,最終獲得大勝。
此戰中展現出的高超裝甲戰法,本身便是朱可夫戰術天才的證明。而此戰的結局同樣影響深遠,戰場受挫的日本不得不修改了戰争政策,将“北進”改為“南進”,這個大方向的調整為日本乃至整個軸心國的覆滅都埋下了伏筆。
二戰中的蘇聯“軍神”
很可能正是因為朱可夫在戰場上打出來的軍事能力,整個蘇德戰争初期,斯大林對他都頗為信任器重。
朱可夫曾在回憶錄中提到,自己的脾氣并不是特别易于共事的類型,牽扯到軍事指揮問題時哪怕對面是斯大林本人,兩人也不可避免有言語沖突。斯大林一度向他怒吼“總參謀長隻會胡說八道”,并在盛怒後的半小時内将他解職;然而面對德軍節節進攻,蘇聯西南方面軍六十餘萬人覆滅于基輔的現實,斯大林也仍然不得不再次讓朱可夫走上前線負責指揮。
在軍情急如星火的危急關頭,斯大林對朱可夫說:“讓我們來服從祖國的利益吧!”
朱可夫受命重回戰場,大刀闊斧整頓防務,僅用三天就重新組織起了列甯格勒防禦體系。他在諾門罕大放異彩的戰法,又一次被用在随後的首都保衛戰之中,為確定戰場勝利,他甚至連斯大林已經準許的指令都下令撤銷,要求保衛莫斯科的軍隊“不允許後撤一步”。
朱可夫在大戰中的指揮確定了蘇軍反敗為勝,并一步步奪得了戰争的主動權,最終拿到了衛國戰争的勝利。但與此同時,他個人頻頻“挑釁”斯大林權威的舉動,也為他埋下了不祥的種子。
“朱可夫怎麼變了?“
如今隻是一場并不起眼的聚餐,但朱可夫的“遲到”卻引起了斯大林的特别關注,很難不說是某種微妙心理下的結果。
斯大林召來随侍一旁的從業人員,向他探問朱可夫的去向。然而這名從業人員所知道的資訊也并不比斯大林本人多多少,他的回答自然也隻有一句缺乏資訊含量的“不知道”。
開席之前的最後一刻,朱可夫才匆匆步入飯廳,坐在為他留下的位置上。他是整個飯廳内最後一個入座的,直到斯大林舉杯祝酒時,眼角餘光還看到一名服務員悄悄走入飯廳,将一塊卷好的白毛巾放在托盤上,走到朱可夫身後遞給了他。
而朱可夫雖然接受了這份服務,臉色卻仍然說不上愉快,他拿起白毛巾一邊擦手一邊抱怨,擦完後甚至是把毛巾摔回托盤上的!
這一幕整個都被斯大林盡收眼底,他并未當場發作,而是等這場熱鬧的晚宴結束之後專門叫來那個服務員,向他查問:這一幕的起因和經過到底是怎樣的?
服務員向他報告,因為晚宴是臨時決定的,雖然各方面都盡力準備到完美,但還是出了個小漏子——朱可夫元帥入席前索要新毛巾擦臉擦手,偏巧服務員沒有準備,不得不臨時去找,而朱可夫元帥一直等在招待間裡,且臉色很不愉快……
聽到這一細節,斯大林對身邊從業人員表示:“朱可夫怎麼變了?這很危險,需要詳細徹底的調查。”
他認為戰争時期,所有的将領為了勝利,都能夠平靜地忍受種種一線的不便,有的吃混有泥土的飯食,有的在泥濘中睡覺,至于長時間不洗澡不換衣服更是家常便飯。如今戰争剛到尾聲,朱可夫卻已經完全變成了貪求享受的樣子,其中原因值得深入探查。
七個火車皮的罪證
此事被交給著名的國家安全部(克格勃),由部長阿巴庫莫夫負責調查審理。面對來自斯大林的指令,阿巴庫莫夫自然“心領神會”,布置精幹人員開始徹查。
這一番調查之下自然收獲頗豐,克格勃不但查出朱可夫在攻克柏林後私人收羅了幾大火車皮戰利品的“貪腐罪證”,甚至還審出了“朱可夫要政變”的爆炸性罪名。相較之下,幾車皮油畫雕塑貂皮珠寶的貪腐、頻頻出入高檔場所的堕落,這些事情隻能算是小菜一碟了。
七個火車皮的“A錢罪證”究竟是否确有其事?後世的不少研究者認為可能性很大。
因為朱可夫從小家境貧寒,其家中的房屋在整個村子裡都是最破舊的。他僅僅隻有11歲就不得不離家謀生,被父親送到莫斯科的毛皮作坊去當學徒,自小就飽受貧窮拮據之苦。諺語說“老房子着火,往往燒得更快”,從小在貧窮裡摸爬滾打的朱可夫,有了機會就伸手撈油水,并不是什麼不可了解的事情。
但關于他主謀策動軍事陰謀,卻是連斯大林本人都不肯深信的說法。
阿巴庫莫夫授意下的克格勃查出此事,其中不乏羅織罪名的成分。也正因為此事,克格勃首腦貝利亞與朱可夫之間就此結下深仇。
“政變”的罪名不可能輕松過關,一旦成立,就像斯大林時代被處決的其他進階将領一樣,槍斃朱可夫是可以預料的結局。是以軍隊中仍有話語權的其他進階将領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和華西列夫斯基等人紛紛為朱可夫說話,駁斥“政變”指責。
斯大林本人一方面并不深信朱可夫會搞軍事陰謀,另一方面也多少有所顧忌,畢竟朱可夫剛剛在二戰中立下大功,獲得種種聲譽和贊揚。他示意貝利亞見好就收,認為朱可夫高傲固執但性子直率,并不像是會搞陰謀政變的人。
然而斯大林還是對朱可夫進行了嚴厲的譴責和打壓,指責他“不謙虛,太傲慢”,将大戰期間所有重大戰役勝利的決定作用歸于自己的能力。朱可夫身上的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職務很快被撤去,本人被踢出黨中央委員會,先是被貶到敖德薩軍區任司令員,後來又一降再降,發配到更加邊遠的烏拉爾軍區去擔任司令員。
政壇沉浮
關于此事的來龍去脈,朱可夫自己也并非毫無頭緒。
他在晚年留下的回憶錄中寫到,幾乎整個戰争期間,斯大林對他都算信任;即使在被撤職之後,斯大林也并沒有在公開場合口出進一步的指責和貶低。這些姿态也保證了朱可夫的處境并未一降到底,甚至到了斯大林逝世前幾年,他還又重新把朱可夫弄回中央,讓他又當上了蘇共中央委員。
至于連續被撤職的原因,朱可夫将之歸因于斯大林刻意要在本不擅長的軍事領域維護自己個人的最高權威。因為從戰争時期開始就是如此,每當蘇軍成功作戰、獲得了重大戰役的勝利,斯大林總是會千方百計地尋隙打壓,對戰役真正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施加貶低,以此來突顯他自己的英明和正确。
不過,也總算歸功于斯大林對朱可夫大體還算放心,他阻止了克格勃和貝利亞進一步将朱可夫送上絕路的企圖。朱可夫保住了生命、聲譽和一部分權力,等到斯大林逝世後,又在幫助赫魯曉夫登位“第一書記”、剪除貝利亞集團的行動中立下大功,他甚至一度跻身蘇共中央主席團、當上國防部長,走上了個人權力和地位的巅峰。
至于一百多天之後風雲再變,赫魯曉夫以“疑似有拿破侖的企圖”為由将朱可夫撤職軟禁,置于克格勃高強度監視之下,這又是他政壇浮沉的後話了。
資訊來源:
蘇聯"軍神"朱可夫突然下台之謎:功高蓋主被罷官;2008年01月18日;中青線上-青年參考
朱可夫因何直接原因被斯大林“打入冷宮”削職貶官;中國新聞網;2017年11月10日
朱可夫諾門罕大戰扭轉二戰格局;2016-05-14 ;讀書文摘·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