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關于英雄史詩《瑪納斯》,你知道多少?

作為大陸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之一的《瑪納斯》,被譽為“柯爾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書”。史詩講述了瑪納斯及其子孫七代前赴後繼,率領柯爾克孜族人民抗擊外來入侵者的鬥争事迹,反映了柯爾克孜族人民頑強不屈、團結一緻的精神氣質。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關于英雄史詩《瑪納斯》,你知道多少?

▲2017年9月,中央歌劇院在北京上演大型原創民族歌劇《瑪納斯》。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産生于9世紀至10世紀的《瑪納斯》,千百年來通過不同時代的瑪納斯奇(《瑪納斯》說唱者)接續傳唱,成為一部篇幅宏大、内容深刻、結構完美的口頭史詩精品,也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中不可多得的活态口頭史詩的代表作。大陸各族學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對《瑪納斯》進行系統的搜集、記錄、翻譯、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筚路藍縷 共同開拓

新中國成立以前,《瑪納斯》并無文字記載,全靠瑪納斯奇口傳心授。1960年11月,新疆的《天山》《塔裡木》兩家刊物派人前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組稿,未曾想在烏恰老縣城附近的黑孜葦鄉發現了若幹名在民間活躍的瑪納斯奇,并聆聽了他們的說唱。在克州黨委的統籌協調下,當時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柯爾克孜語班的實習生,對其中的兩位瑪納斯奇所演唱的文本進行記錄和翻譯,并将其中的“賽麥台和阿依曲萊克婚禮”一章翻譯成漢文和維吾爾文,分别發表在《天山》(1961年第1、2期)和《塔裡木》(1961年第1、2、3期)上,成為國内第一次正式公開刊布《瑪納斯》的文本。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關于英雄史詩《瑪納斯》,你知道多少?

▲2007年6月,參加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首屆瑪納斯國際文化旅遊節的居素普·瑪瑪依。沈橋攝

1961年3月,20位相關人員組成調查組,開始對《瑪納斯》進行第一次系統性的調查采錄工作。調查組提出“歌手在哪裡,就到哪裡去;不漏掉一個歌手,不漏記一行史詩”的行動口号。曆時3個多月,調查組最終走訪、記錄了30多位歌手演唱的約20多萬行史詩資料和其他一些民間文學作品。此次調查最大的收獲是發現了居素普·瑪瑪依。這位大師級的瑪納斯奇從8歲起便在哥哥的指導下學習演唱、背誦《瑪納斯》,用8年多的時間把20多萬行的8部《瑪納斯》全部背誦下來。當時,年富力強的居素普·瑪瑪依用了近8個月的時間,為調查組演唱了《瑪納斯》前5部,其中經典傳統章節的漢語譯文發表于《新疆日報》(1961年12月14、15日)和《民間文學》(1962年第5期)。

20世紀80年代開始,“瑪納斯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開始顯露頭角。在此期間,居素普·瑪瑪依用時5年完成了第三次演唱,研究者也從1984年開始編輯、整理、出版這位大師的柯爾克孜文唱本,共計8部18卷23萬行,曆時11年,于1995年完成。這是世界上首個最完整的《瑪納斯》印刷版本,推動了《瑪納斯》從口頭傳唱向文本傳承的轉變。此外,搜集工作仍在繼續,研究者在北疆地區又發現了20多位瑪納斯奇。至此,大陸發現并訪談的瑪納斯奇人數超過100位,搜集記錄的《瑪納斯》口頭文本資料超過百萬行,引起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日本、德國等國學者的關注。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瑪納斯》在研究、宣傳、推廣方面得到大力提升,國際學術會議、成果展覽、史詩演唱會的相繼召開,把中國《瑪納斯》研究推向國際舞台。2006年,《瑪納斯》被列入大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1990年至2019年間,《瑪納斯》史詩文本資料的刊布出版近30部,史詩研究學術專著和論文集的出版累計達27部,内容涉及文學、哲學、曆史學、民族學、民俗學、神話學等衆多學科。中國“瑪納斯學”形成規模,并在國際《瑪納斯》研究中創立了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關于英雄史詩《瑪納斯》,你知道多少?

▲2023年7月,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歌舞演員在第九屆瑪納斯國際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表演《瑪納斯》片段。 新華社記者 張瑜攝

2022年4月,經過18年不懈努力,包含8部18卷,共23.6萬餘行、2000多萬字的《瑪納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版本全譯本出版發行,這意味着《瑪納斯》可以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同時為推動其研究步入大衆化階段,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接續奮鬥 拓展研究

今年3月中旬,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主辦的“學人與學術:新中國《瑪納斯》研究的成就及思考”學術研讨會上,漢族學者郎櫻、柯爾克孜族學者阿地裡·居瑪吐爾地等《瑪納斯》研究學者,圍繞《瑪納斯》的搜集、整理、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交流、讨論。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關于英雄史詩《瑪納斯》,你知道多少?

▲2007年4月,郎櫻(右)、阿地裡·居瑪吐爾地(左)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參加慶祝居素普·瑪瑪依(中)誕辰的活動。 任春生攝

1963年,就讀于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維吾爾語言文學專業的郎櫻,前往庫爾勒地區進行半年的實習,那是她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郎櫻回憶說:“1965年7月,我大學畢業,被配置設定到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工作。到機關後接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到設在萬裡之遙的新疆克州阿圖什縣(現為阿圖什市)《瑪納斯》工作組報到,參加《瑪納斯》的翻譯工作。”在此期間,她結識了居素普·瑪瑪依。首次普查中,她就與工作組一起從居素普·瑪瑪依口中記錄了史詩前五部約11萬行,并在第二次普查中将居素普·瑪瑪依的唱本補增到19萬行。

郎櫻的代表作《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瑪納斯〉》是大陸《瑪納斯》史詩的第一部研究著作,堪稱中國“瑪納斯學”的奠基之作。在該作中,她逐漸擺脫傳統史詩學研究從主題、背景、人物等方面入手的研究視角,開辟了從美學角度分析活态史詩傳承和發展規律的新視角,綜合考量民族文化、民間文學等因素的影響,将其放置在世界史詩的格局中加以比較,使《瑪納斯》研究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11年,郎櫻被授予吉爾吉斯共和國“達納克爾”總統勳章;今年1月,郎櫻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民間文藝)。

緊随其後的學者中,阿地裡·居瑪吐爾地成為新時代《瑪納斯》史詩研究的中堅力量。作為既懂漢語又懂英語,還懂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的作家兼翻譯人才,1990年,在新疆工學院(現并入新疆大學)當教師的阿地裡·居瑪吐爾地正式調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為了搜集、整理和挖掘《瑪納斯》在民間的流傳情況,他幾乎走遍了全新疆。從天山以北昭蘇縣的大草原到克州烏恰縣的帕米爾高原,他騎馬翻過無數崇山峻嶺、冰山雪谷。僅在阿合奇縣,阿地裡·居瑪吐爾地就走訪了30多個自然村、50多個牧民點,采訪了數名瑪納斯奇,并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2001年7月,阿地裡·居瑪吐爾地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民族文學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郎櫻,主攻瑪納斯奇的研究。阿地裡·居瑪吐爾地與居素普·瑪瑪依接觸調研長達17年之久,深入采訪、記錄,形成大量關于這位演唱大師的第一手口頭唱本資料。

如今,《瑪納斯》研究已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團隊,他們有的是在《瑪納斯》研究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者,有的則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年一代學人,為中國《瑪納斯》史詩研究帶來更多更新的理論視野和可能。

激活價值 綻放光彩

經過一代代瑪納斯奇接續不斷的傳唱,以及專家學者的整理、研究、推廣,《瑪納斯》穿過曆史的煙塵,從遠古傳承到今天。《瑪納斯》涉及的民族衆多,内容豐富,既有對英雄主義的贊揚,又有對民族團結的弘揚。做好《瑪納斯》的保護、傳承、整理工作,使之發揚光大,是新時代相關學者和藝術家的責任與使命。

自2011年國家頒布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法》以來,大陸各級《瑪納斯》保護中心、研究中心相繼建立,并不斷完善相關研究資料庫、圖書文獻庫,利用數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對《瑪納斯》及傳承人作品進行搶救性保護。近年來,克州建成州級保護中心和多個縣級保護中心,老中青結合的傳承人隊伍成為促進《瑪納斯》傳承發展的中堅力量。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關于英雄史詩《瑪納斯》,你知道多少?

▲《瑪納斯》史詩人物類剪紙冰箱貼。 王敏供圖

從國家到地方,相關機構和人員不斷挖掘《瑪納斯》的當代價值和社會功能,使其更加适合當代群眾的審美需求,在新時代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今年4月的第四屆《瑪納斯》保護與研究論壇上,新疆大學新疆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王敏教授團隊研發的“瑪納斯”史詩人物類系列文創産品受到關注。團隊深入研讀《瑪納斯》文本,梳理出史詩中的人物譜系,概括提煉出主要英雄形象的特征,創新性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具有特色的史詩人物IP,制作成如表情包、卡通人物手辦、冰箱貼、杯墊、滑鼠墊等産品。這一将非遺元素融入現代日常生活的實踐,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肯定與贊揚。

展望未來,《瑪納斯》研究依然面臨着機遇與挑戰。從宏觀層面看,“瑪納斯學”已成為“一帶一路”國家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在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民間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從微觀層面看,作為文化載體的《瑪納斯》,面對新的時代語境,需要在保護史詩傳統的同時,更好激活史詩的當代價值,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作者系天津财經大學副教授)

來源:國家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