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随着軍隊現代化建設步伐,打破上司終身制,到年齡的幹部退居二線或者離休。老将按照相應待遇退下來,作為中将以上軍銜,一律都是按照大軍區正職待遇。
也有個别符合條件的将領,卻沒有按照此待遇,如冼恒漢。
說起冼恒漢,他是廣西人,早年參加百色起義走上革命道路,在部隊一直從事政治工作,長期擔任政治部主任,幹具體工作。
雖然他是南方人,可對大西北的感情更濃厚。因為從1936年跟着紅2方面軍抵達陝北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在這裡工作、生活長達半個多世紀,說他是西北人也不為過。
1936年後,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紅2方面軍進行休整補充。沒多久,全面抗戰爆發,所在的部隊改編為120師,到晉西北開辟根據地。解放戰争時期,從晉綏抵達陝北與胡宗南部進行作戰,他在1縱擔任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在1軍擔任政治部主任兼青海軍區政治部主任,1952年被廖漢生推薦擔任西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當時的西北軍區上司實際上都不在軍區工作,彭老總去抗美援朝前線,後回北京主持軍隊工作,副司令張宗遜調去副總長,其他幹部調去負責地方工作。軍區隻有參謀長彭紹輝、政治部主任廖漢生,副主任冼恒漢,後勤部長張賢約等等。
1954年,他擔任政治部主任沒多久,6大軍區撤銷改為12大軍區,西北軍區部隊不多,幹部也外調不少,作為過去大軍區政治部主任改為蘭州軍區政委。雖然是正軍級,但職務卻與不少上将平職。
他在大軍區政委位置上,一幹就是22年,到1967年随着特殊時期而參加支左工作,進而開始負責地方,成為身兼地方與軍區一把手。
實際上,在軍隊工作幾十年,對地方情況不了解,不熟悉,也沒有太多經驗。但環境的變化,也不得不被委以重任。
在特殊的10年裡,也是他工作最忙碌,而且職權最大的時候,負責一省工作,負責一個大軍區工作。那時候,這似乎是一個慣例,其他軍區或是司令員兼任地方一把手,或是政委兼任。
在回憶錄中,他寫到自己與首任司令員搭檔很合拍,很多事情商量來處理。可1973年八大軍區對調後,與新任司令員工作上有分歧,導緻倆人的隔閡不小,也沒有得到一個妥善解決的辦法。
1977年6月,關于蘭州鐵路局的問題,把他叫到北京開會,對他在過去工作上的問題進行批評指導,最終不再擔任甘肅省地方職務與蘭州軍區職務。準備給他換一下環境,但等5年也沒有音訊,最終在1982年給了一個結論。
按說他過去擔任大軍區正職22年,應該享受大軍區待遇,就算沒擔任過大軍區正職,作為開國中将也符合正職待遇,結果為師級待遇。随着時間,他被調整為正軍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