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句話:“四零五零後,陸續歸隊;六零七零後做好準備。”
時間是有輪回的,一代人就是一個輪回,誰都沒有辦法抗拒。
曾經的我們,站在田裡放牛,在暑假裡雙搶,在傍晚趕鴨子,和玩伴下河遊泳。
一晃,都是冒白發的人了,站在了四五十歲的光陰裡。
回頭看,多少家庭,父母已經走了,不是去走親戚,而是走進了一堆黃土。
把人生的迷霧,一點一點驅散,我們就看到了以下幾個真相,很是心酸。
01
除了父母,再也沒有人無條件幫你。
這個世上,幫忙的人很多,但是有幾個人,是無緣無故幫忙呢?
你有權有勢的時候,幫忙的人特别多,因為他們都想巴結你,起碼在你面前混個臉熟。
你在往上走的時候,也有人幫忙,這是一種潛在的價值交換。因為他們知道,你未來可期,也就約等于“未來可用”。
“雪中送炭還有誰”,這樣的道理,你若是經曆過了,那就真正看明白了人情世故。
鄭振铎說過:“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隻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是的,你的父母是無條件幫你的人。
就是父母很老了,知道你落難了,也會垂淚,然後想辦法湊一點點錢,讓你吃一口飽飯。
你從小到大,花了父母很多錢,也算不清,反正父母也從來不記賬。
你長多大,仍舊是父母眼裡的孩子。幫忙帶娃,做家務,幫你的工廠看大門,送貨,父母是無怨無悔的。
沒有了父母的幫助,你才發現,原來那些免費的“愛”,才是真愛,太貴重了。
02
沒有父母的故鄉,是回不去了。
70後,關于老家的記憶是很深刻的。
有山水,有村莊,有炊煙,有牛羊雞鴨,玩伴等。
村口的老樹下,有你嬉戲的地方。随便畫幾個格子,就可以下棋;你找人踢毽子、跳格子。輸了就賴賬,赢了就洋洋得意。
累了,聽到母親在門口喊:“吃飯喽。”這“喽”字很長,并且是你一聽就熟悉的。
要吃飯了,撒腿就往家裡跑。
終于你聽不到那一句“吃飯喽”,回到家也是冷清的。
牆壁上的鐮刀,已經生鏽了。你會想起父親拿着鐮刀去割草。
蓑衣也落滿了灰塵,但充滿了記憶,那是母親去插秧時用過了。
也許有一個雞窩,很久沒有雞蹲在裡面了,一點溫度都沒有。
滄桑的老房子,讓你百感交集,也讓你不敢久留。
你回故鄉的次數,開始變得屈指可數。不是故鄉不好,而是故鄉再也沒有了牽挂。
03
從今往後,兄弟姐妹都是普通親戚。
父母過世的時候,兄弟姐妹說:“以後,我們就是最親的人。”
也許,兄弟姐妹會抱頭痛哭,總是不舍得分開。
當然,還有一種惡劣的情況,父母屍骨未寒,就開始争奪遺産。
不管是什麼情況,你總是和兄弟姐妹會分開的。大家都是中老年人了,各自有家庭。
當我們更老一些的時候,都淡忘了父母,為自己的家庭而操勞。
過年過節也會互相走動,但總是匆匆忙忙來,沒有太多的交流。和普通親戚差不多。
有過節的兄弟姐妹,還不如普通親戚,走動都是多餘的。
04
父母是擋在你和死亡之間的簾子。
《百年孤獨》中說:“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
小時候,看過祖輩過世的場景,但不是很悲哀。
也許你會覺得,那是一位老人,安詳地睡着了。
老人的後事,也不要你安排,對于其中的奧妙,你是看不透的。
中年的時候,陸續有長輩過世,但是你印象不太深刻。你多半是去走一圈,給一份禮,表達安慰之情。
村裡也有老人過世,你也需要參與落葬的環節。擡着棺材,慢慢往後山走,一路都是鞭炮,熱鬧掩蓋了悲傷。
直到父母過世,你才把悲傷的真相揭開。原來,再大的鞭炮聲音,都是虛假的熱鬧,你的心的涼的。
你終于發現,自己和生死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我們看過很多八九十歲的人,也知道很多人可以活一百歲。但是你還會發現,有的人活五六十歲就結束了。
其實你的父母在病痛的時候,你就已經預感到了什麼,你真的害怕失去父母。這就是生死觀在蛻變的迹象。
05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70後的人,多半經曆了從農村到城裡,從家鄉到異鄉的過程。
我們在外頭打拼,不容易。老想着,等自己有了房子,經濟上好一點,就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多住幾日。
但是你想了很久,也沒有行動。一來是房子不夠大,二來是父母在農村習慣了,不太樂意打擾你。
父母也想去旅遊,提起過。你沒有當一回事。
直到父母走了,你才發現,怎麼反哺父母的東西,太少太少。
愛父母,到底是經不起等待的。等來的,是一陣遺憾。
你是哪一天覺得,自己虧欠父母太多呢?這樣的感覺,不好受,常常讓人流淚,自責。
06
學過好多的道理,都以為是說别人而已。
後來發現,這些道理,都會逐一落實到自己身上。
作家畢淑敏說過:“相信天底下每個孩子都曾許下對父母盡孝的願望,他們相信來日方長,也相信自己必定會功成名就、從容盡孝,可是,他們忘記了人生的短暫和時間的殘酷。”
70後,你的父母還在嗎?還是父母之中,隻有一個人在呢?多一些孝順吧,沒有豐富的物質,就多一些陪伴;無法陪伴,就隔三差五打個電話,哪怕是說一句“平安”,都是幸福。
70後,你的父母走了嗎?若是走了,自己就好好過日子;對兄弟姐妹友善一點。父母在天國,知道子孫幸福安康,就是遺願有成。
盡力而為吧,不負時光,不負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