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科醫生的援非日記:生死一線間的較量與勝利

2023年12月,我作為第28批中國(江西)援突尼西亞中國醫療隊的一員抵達突尼西亞,開始為期一年的援外工作,這将是我新的一段旅程,也會是一段難忘的經曆。

我,一名中國兒科醫生,來自江西省兒童醫院,肩負着國家的重托,跨越山海,來到了這片充滿未知和挑戰的古老非洲大地上。在這裡的200多個日夜裡,不僅用我所學的專業知識去救治病患,更身負着國家使命、時刻牢記作為中非友誼的橋梁。

我所在的加夫薩地區醫院兒科,醫生緊缺,連續的on call 30小時、48小時、72小時都是家常便飯,我經常和同僚們笑稱:C’est incroyable(這太不可思議了)。我工作的江西省兒童醫院是綜合性兒童醫院,“專而精”的醫療理念和科室劃分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優質而精準的醫療服務,但這一切在非洲大陸并不适用,作為加夫薩地區最好最大的兒科科室,有着“泛而淺”的傳統,需要承擔從産房、早産兒、新生兒、幼兒到大兒這一系列的醫療任務,這對于我的綜合全科水準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我需要經常“惡補”知識,充分利用休息時間和國内同仁探讨交流病情和心得體會,收獲滿滿。

兒科醫生的援非日記:生死一線間的較量與勝利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裡航" 。在過去的兩百多個日子裡,我與當地的醫生和護士建立了深厚的默契。我們并肩作戰、彼此依靠,共同面對緊急情況,共同抵禦病魔的侵襲。每一次眼神交流,每一個手勢,都傳遞着無聲的指令。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信任和依靠我的團隊,他們是我在這片土地上的家人。當他們生病或人手緊缺時,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幫他們值班,解決科室運作的困難。我們的團結和互助,讓整個醫療團隊更加堅不可摧。

搶救那個重度窒息的新生兒,至今仍曆曆在目。當時我在病房處理新入院的病人,突然一陣呼喊:“Dr Tan, il y a une urgence à maternité ”(譚醫生,産科有一個急診),護士着急的表情告訴我情況肯定不容樂觀,我趕緊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趕往産科,還沒進門就聽到撕心裂肺的嚎叫在走廊回蕩,映入眼簾的是檢查椅上的産婦和已經露頭的新生兒,當地婦産科醫生和助産士們正圍繞在産婦周圍面露難色,“初産婦,足月,宮内窘迫,羊水渾濁,頭位”我第一時間收集到有用資訊,此時胎兒已經娩出,但是并沒有出現那令人心安的一聲聲啼哭,軟綿綿的身體沒有絲毫起伏、安靜得可怕,我和助産士們迅速轉移新生兒到隔壁的輻射台上,期間快速評估病情,立即開始心肺複蘇,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們與死神賽跑,深知早一秒複蘇成功,就可以盡可能減少窒息導緻的不良後果、降低緻殘率和死亡率。

在持續胸外按壓、正壓通氣、腎上腺素等的多重作用下,寶寶終于有了呼吸和心跳,臉色由青紫轉為紅潤,發出了虛弱的啼哭,此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發出來歡呼,每一次心跳的回響,每一聲動聽的啼哭,都是對我們的鼓勵和安慰,如同天籁一般,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喜悅。這生死一線間的較量,與死神的賽跑,不僅是我個人的勝利,更是我和當地醫療團隊的勝利,是我們共同對抗死神的證明。“Ok, ça va bien.Transférer à pediatrie ”(好的,沒問題了,轉入兒科),這場勝利隻是是階段性的,後續的治療和評估還得依靠我們兒科醫生,我填好住院卡,便轉身離開了産房,繼續投入到大學室的工作中,夏日走廊上夜晚的涼風吹過我被汗濕的頭發和衣服,牆角慵懶的貓咪看着我這個匆匆而來又開心離去的不速之客,給了我一聲軟萌的喵叫。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了生命的美好與寶貴,以及作為一名醫生的意義與使命,行醫多年,盡管已經百煉成鋼,可每每這樣的十萬火急之後,身體的疲乏和心靈的安慰總讓我百感交集,眼眶微濕。

不僅僅在産科會出現這樣的争分奪秒,在兒科病房,也經常出現各種突發狀況,一天我例行巡視病房時,發現一個新生兒呼吸困難,在無創呼吸機支援下血氧不能維持,聽診雙側呼吸音不對稱,一側呼吸音微弱,我當即讓護士給患兒安排床旁胸片明确肺部情況,很快結果出來,不出所料,就是新生兒氣胸,面對該病例,我迅速評估情況,如果不立即處理,患兒死亡機率極大,一邊溝通決定進行胸腔穿刺放氣維持患兒的生命體征,一邊和科主任聯系轉院事宜,在簡陋的條件下,沒有專門的胸穿針,我憑借着手感和經驗,定位穿刺點,随着針頭穿透皮膚,氣體緩緩排出,患兒的血氧較前有所改善。

但目前患兒的情況,我所在的加夫薩醫院并不具備進一步治療的能力,需要及時轉運去條件更好的醫院,轉運途中患兒能否維持血氧和呼吸成了一個大難題,在我和科室護士努力下,終于找到了閉式引流裝置,我的突尼西亞同僚也趕到了醫院,順利放置好閉式引流裝置,複查胸片效果良好,成功轉運該患兒。我心中充滿成就感,同時也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這完全不同的醫療體系和制度裡,我突尼西亞同僚們總是在我需要幫助時第一時間出現,給予我支援和力量。

兒科醫生的援非日記:生死一線間的較量與勝利

在非洲國家高糖飲食是司空見慣的,随之而來則是兒童糖尿病的高發。工作中,我經常能接診到糖尿病患兒,甚至是酮症酸中毒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我深感醫從性和科普的重要性,單純的治病不能夠提高患兒及家屬對該疾病的認識、預防、管理和自我保健能力,更需要為他們進行科普如何正确管理血糖水準,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自我保健和疾病管理。我耐心地向他們解釋病情,教他們如何監測血糖,如何調整飲食。我看到了家長眼中的擔憂逐漸轉變為有信心,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醫生的社會責任和使命,閑暇時光,我們分隊還多次在當地醫院和社群展開義診活動,為當地的小朋友送去愛心和健康,每一個笑臉和感謝,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和肯定。

兒科醫生的援非日記:生死一線間的較量與勝利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半年多的非洲生活,有苦有樂,有收獲更有感動,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寶貴。我學會了在逆境中尋找希望,在挑戰中成長。感恩每一次能夠挽救生命的機會,感恩那些信任我、依賴我的家庭。我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名醫生,尤其是一名援非醫療隊隊員的意義。我們的團結和互助,不僅讓我們的團隊更加強大,也讓非洲的孩子們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媽媽的溫暖和關懷。

我也衷心感謝國家對我的委托和信任。這次援非經曆,不僅讓我在專業上得到了成長和提升,更讓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禮和升華。我為能夠代表我的國家,為非洲的孩子們帶去健康和希望而感到無比榮耀。同時,我也深深地感激我的非洲同仁們,他們的友誼和支援是我在這片土地上最寶貴的财富。

兒科醫生的援非日記:生死一線間的較量與勝利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當然,每逢佳節倍思親,我也有很多想家的時刻,每當夜幕降臨,我仰望星空,心中會湧起對遠在中國家人的無限思念和對稚嫩兒子的無限愧疚,每次聽到他在螢幕的另一頭對着我說話,分享他的日常點滴,我都驚喜于他的每一點進步。我想念他溫暖的懷抱,更想念家中的歡聲笑語,以及在熟悉的戰場與同僚們并肩作戰的日子。好在科技發達,盡管相隔千山萬水,但我的心與他們緊緊相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身在何方,通過電話和網絡我們可以每天雲見面,分享我在非洲的經曆,傾聽他們的聲音,感受他們的愛與支援,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在非洲這寶貴的一切經曆。

盡管遠離家鄉和親人,但我對接下來的援非工作仍充滿了深切的期待和憧憬,期待自己能夠繼續在這裡發揮我的專業技能,救治更多的病患,傳授更多的知識,期待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播撒希望的種子,用我的雙手和醫術,為非洲的孩子們築起健康的堡壘,讓他們在更加健康和安全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作者:中國第28批援突尼西亞醫療隊隊員 譚 笑

通訊員:羅英 魏美娟

編輯:黃萌楣

審校:陳師睿

核發:戴利紅

圖檔:本文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