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在這個新車、新品牌爆發式成長的年代,作為一個被中國車企盤活的品牌,smart的處境還好嗎?

對于這個問題,有人認為,如果聚焦于精品純電小車,smart仍将以一個獨立、講究個性的形象,赢得潛在使用者的認可;也有人會說,當smart将目光放到國外,就可以有理由相信,不那麼卷的國際市場必定能成為smart複興的主戰場。

的确,随着新能源産業的快速擴圈,有朝一日,背靠吉利汽車的smart總會有機會籠絡到一部分不愛随大流的使用者。但話說回來,就現在這個市場發展趨勢去看,smart真的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嗎?

這兩年,有過一些品牌沉澱的smart,或多或少吸引了不少曾經被smart fortwo種草過的年輕人。在這紛亂無序、又同質化嚴重的新能源市場,smart獨樹一幟,略帶西化的形象,倒也和其他新勢力品牌做出了很明顯的區隔。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夢想總要有的,萬一能實作呢。”也正是帶着那種背靠行業轉型紅利而産生的期望,smart一直都在多元競争中打着自己的算盤。隻是,當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對洋品牌報有天生的好感,而中國的後起之秀又冷不防地祭出大招,有時,市場給不給面子,已然成了決定品牌未來發展的重點。

那smart想要革新嗎?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先前,從精品小車僅僅演變到潮流小型SUV,是smart骨子裡的倔強在堅持,無論如何都放不下自己成立時定下的家規。但到了今天,都選擇要在硬派SUV市場發力了,誰敢說,smart不是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先活下去,再讨論品牌調性

smart的精神是什麼?不管你熟不熟悉這個品牌,動動手百度一下,就一定能清楚了解smart與生俱來的特征——小而精。

從戴姆勒和Swatch建起合作關系,到二者脫離後自我發展,smart從始至終都延續着這樣的車型特色存在着汽車市場中。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當然,也得益于這樣的品牌專注性,那些喜愛小衆文化,偏要玩點個性的群體總能對smart表露出了十足興趣。甚至在一定時間段中,smart都有資格和加入寶馬後的mini在品牌文化建設上打得個有來有回。

那既然這樣,在成了吉利麾下的品牌後,smart緣何又不斷在産品上做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塑呢?歸根結底就是,曾經的smart高估了市場容量。

在隸屬于戴姆勒集團時,smart就動過腦筋用三菱Colt的平台打造初代smart forfour,後來索性以雷諾Twingo為藍本催生出了fortwo和forfour兩款新車。而做這一切的原因,無非就是市場供給側無法給予smart更多的助力用來平攤研發成本。同時,也無法讓smart的體量得到進一步的擴張。

基于這樣的曆史,吉利全面複興smart的第一要求,自然就落在了僅保留品牌個性化的一面,而對産品不做過多限制。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這樣的舉動是好,還是壞呢?smart的死忠粉會覺得,這樣的smart已經不配稱為smart了。喜歡smart的普通消費者又會覺得,不局限于造小車的smart才是現在年輕人所需要的潮流品牌。

對此,雖不想說孰對孰錯,但直覺告訴我,吉利很清楚,相比品牌的固有标簽,smart值得利用的會是整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為此,将smart塑造成一個純電動品牌隻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擯棄原來的産品陣列,從精靈#1到精靈#3,再到剛剛亮相的精靈#5,市場需要怎樣的産品,smart就得造什麼的産品。

眼下,随着大量插混和增程式新能源車大量進入市場後,消費者對于純電動車的需求慢慢趨于平緩,smart能做的其實就是另辟蹊徑再次從産品下手。

而事實上,距離smart正式對外釋出精靈#5已經過去了十多天,在這段時間内,關于這個品牌的讨論也逐漸從對推出這樣一款很不smart的産品的不解,回到了産品本身。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或許,在常人眼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smart都和硬派SUV八竿子打不着,但如果我們可以明白,現有純電市場的發展局限性,想必也就能明白smart為何要這麼做。

對于大多數的個性品牌而言,迎合消費者看似是一種需要抛棄自身個性的純商業行為,smart當然也不能例外。可伴随市場激烈競争的戰火愈發燒到smart的細分領域,相較于守着所謂的品牌标簽,沒什麼比先讓自己活下去更重要。

個性雖好,也得向現實低頭

當我們細細去揣摩完smart從推出精靈#1和精靈#3到推出精靈#5的邏輯,其實不難看到,smart已經不再将自己當成一個需要客戶來主動貼身前來的小衆品牌。

在精靈#5亮相成都車展時,smart中國營銷公司CEO易寒也說了,“精靈#5的出現,就是要改變大家對該品牌根深蒂固的印象。這款個性化車型并不是奔馳造型師為了炫技,而是真的出于市場的需求。”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與此同時,他還很笃定的是,“我不能把精靈#5做得太陽春白雪。我們不會把它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産品,對于我來說是回歸主流營銷的做法,同時堅持smart的品牌基因和調性,這是做好這款車的一個關鍵。”

這兩年,也不知道為什麼,硬派SUV在市場上就流行了起來,尤其是在中國,但凡是一款長得還不錯的硬派SUV,都能在終端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銷量,即便是在純電動領域,此類車型都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典型的例子就是奇瑞iCAR 03。

既然如此,一旦smart自己有了進入這一市場的想法,我們還真能有理由認為,過去的一切都不再成為制約品牌發展的理由。

再一個,據乘聯會的資料顯示,2023 年,smart 累計銷量為67024輛,其中國内銷量 42292輛,占比63%;出口銷量24732 輛,占比37%。到了今年,smart的銷量也還無法突破去年同期的水準,這就意味着,smart不得不想想辦法在現有的産品線之外做出些突破。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盡管你很難想象,精靈#5居然是一款尺寸到中型的新能源SUV,完全和smart最早的品牌暢想背道而馳,可綜合以上的現狀,特别是銷量上的整體表現,請問,smart将自己變成硬漢,又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從最近這幾年的市場競争格局去看,小衆品牌一直在講究的東西已經無法從根源把握住大多數消費者的神經。年輕消費者早已在新車層出不窮的新能源市場中挑花了眼,個性化的标簽幾乎存在于任何一個面向年輕客群的新興車企的品牌規劃中。

是以,别看smart如今的操作是那麼不同于過去。基于對行業未來的判斷,精靈#5的推出都隻可能是其面對新一輪市場競争,給出的一個新的嘗試。

加之,為了避免集團内的同門相殘,也為了在海外市場中不受到其他友商的攻擊,在這個價位,smart本就沒有更多的選項可以選。

硬漢smart,不得已而為之?

走到今天,受限于純電動車的市場增速,smart總是要想盡辦法活下去的。從精緻boy搖身一變成硬漢,确實太出乎意料,可作為一個以盈利為最終目的的汽車品牌,smart又能怎麼辦呢?在品牌力還能在全球市場上發揮出一些效力時,沒什麼比盡早打破自己的品牌邊界來的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