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
師市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
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9月7日,由兵團黨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慶祝兵團成立70周年“繁榮兵團·新時代新征程”主題采訪團來到共青團農場高标準農田科技示範園區、新疆新途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地,深入了解共青團農場推進數字農業試驗田和智慧農業建設情況。
漸入深秋,共青團農場五家渠國家農業科技園仍綠意盎然,田地裡滿身“智慧”範兒的小型氣象監測站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小型氣象監測站項目包含田間“四情”裝置(土壤墒情裝置,環境氣象站,蟲情監測站,苗情觀察站)以及水肥一體田間自動化灌溉系統。
“有了它,今年試種的820畝實驗田,從出苗、澆灌到施肥,全程實作了智能化管理,通過資料大屏,就能快速了解作物的生長情況,并根據監測資料釋出除蟲、施肥提醒等,省工省力。”共青團農場農業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進階農藝師劉文江告訴記者。
“一張圖”“一應用”和“一個端”,智慧農業系統的應用,讓農作物的生長收獲過程簡單易掌握,實作了節水、減肥、降人工的多效合一。“加強苗情系統監測,切實做好精準管理的同時,還能因苗施策、統籌肥水。”劉文江說。
在新疆新途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寬敞明亮的大棚裡養魚池整齊排列,成群的五道黑、梭邊魚、高體雅羅魚等在池中遊得歡快。新途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薛新偉向我們介紹了“魚菜共生”系統。
“我們采取工廠化高密度循環水冷水魚養殖模式,采用陸基圓池,密度是傳統養殖的30倍。除此之外,養殖池裡的水實作了循環利用。”薛新偉介紹,運用這種模式,一個養殖池可以增收1.2萬元。
該公司的“魚菜共生”系統将養魚的飼料殘渣和魚便殘渣,轉化為水培蔬菜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讓傳統的水産養殖和農耕技術實作了“無縫銜接”,不僅建構了仿自然循環水系統,還實作了活水養魚、肥水種菜。
注明來源 違者必究
全媒體記者:張 樂 蘆軒轅
編 輯:周婷婷
一 審:張新慧
二 審:李新文
終 審:方 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線電話:0994—5805522
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投訴舉報電話:0994-58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