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風來,一篙槳下,一擺舵轉……“讀懂廣州:文物會說話”系列廣播劇的第七集将由國家一級文物——東漢陶船隆重登場,重制中國走向深藍的悠久曆史。
劇情概要:鎮海樓臨時停電終于恢複正常,樓内又亮堂了。此時,一艘船登場了,想要自我介紹卻不知從何說起,一旁清代貝雕裡的“撐船人”出來救場了,他駕輕就熟地撐動船隻,把船開進了貝雕百子橋的河道裡,衆文物一邊飽覽河岸美景,一邊聽船工講述這艘船的“威水史”……
《穿粵記——發現廣州寶藏》繪本書籍的東漢陶船
【劃重點】
東漢陶船 複制件現藏廣州博物館 原件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東漢陶船為微縮模型,預估是一艘20米長、5米來高、能裝載萬斤的航行于内河兼淺海岸的客貨兩用船。
東漢陶船解析圖
船分前中後三艙。船尾有望樓,有舵;船前系錨。船頭兩邊安插漿架三根,艙内橫架梁擔八條,以加強船體結構的牢固及加深吃水量。從它的規模結構來看,說明廣州人民在造船方面已掌握了高超技術,并領先世界一千多年。“舵”的發明是大陸古代人民對世界造船史的一大貢獻。
問:“舵”對于一隻船有什麼作用呢?
答:船舵是用來控制船舶行駛方向的重要構件,它一般情況下位于船尾,是以,又被稱為“船尾舵”。
水中行使,當衆多船夫一起劃動船槳時,因為兩邊的力量不均,故此,難以控制船體正确的行駛方向,極容易發生危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舵出現了。
掌舵者在船尾工作,可以說是整條船的“靈魂”人物。掌舵者可以通過轉動船舵,來改變木船的前進方向,而“東漢陶船”的發現,證明了漢代人已在木船上用到高科技的“船舵”。
【留言互動赢福利】
光聽廣播劇還不過瘾?粵學習用戶端為大家争取到了廣州博物館聯合廣州酒家、廣州出版社等開發的《穿粵記——發現廣州寶藏》桌遊手信、繪本書籍、撲克牌等周邊文創産品,等你免費領取!領取方式如下:
近期,南方網、粵學習用戶端推出“粵文創”系列報道,其“共促文化傳承,赢中秋盲盒福利”留言互動活動正在進行中,參與留言者将有機會獲得廣州博物館周邊福利。(參與方式:或掃描下方的活動海報二維碼,進入該篇報道“評論區”一欄留言。)
“粵文創”第三期和第四期互動留言活動福利
此外,在往期“粵文創”活動中已獲得福利的幸運兒,若第四期“粵文創”活動再次中選,将獲得全套動物系列疊色章明信片。
快來粵學習用戶端,一起關注“粵文創”系列報道、聆聽文物的故事等,盡情感受廣東的文化魅力吧!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藍娟
(圖文來源:廣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