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反對任用陳平?
周勃、灌嬰等人對漢王說:“陳平雖然外表俊美如裝飾帽子的秀玉,但腹中卻未必有什麼真才實學。我們聽說陳平在家時曾與他的嫂子私通;為魏王做事時因不能被容納而逃走去投奔楚國;在楚依然得不到信用,就又逃奔來降漢。現在大王您卻這麼器重他,授給他很高的官職,命他來監督各部将領。我們獲悉陳平接受将領們送的金錢,金錢給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較好的對待,金錢贈得少的人就會遭到極差的待遇。如此看來,陳平是個反複無常的亂臣賊子,望大王您明察!”
言語背後的鬥争
陳平剛到劉邦手下,就受到重用,備受寵愛。官職是都尉,特殊待遇是陪乘官,留在劉邦身邊,職權是監督各部将領。官職不高,特殊待遇很高,職權很大。
周勃、灌嬰在劉邦面前說他的不是,是不是因為羨慕、嫉妒、恨呢?可能有,但從根本上說不是。這種在劉邦面前說陳平是非的方式其實是中傷。
中傷的表象是為了劉邦好,陳平這個人不好,不能重用。其實是要離間陳平和劉邦的親密關系,本質上是權力鬥争。要借用中傷陳平的各個方面,使劉邦疏遠他,不再重用他。
武将們的根本目的其實是解除陳平對自己的監察。因為派陳平監察将領,壓縮了将領們的權力空間,而增強了劉邦的控制權。
中傷的套路,攻擊的要點
周勃和灌嬰中傷陳平的内容共有5個攻擊點:
第一,長得雖然很好,但是沒有真才實學。這诋毀的是才能,學問不行,華而不實。
第二,個人品德不好,在家時與嫂子私通。這诋毀的是品行,人品不端正。
第三,不忠誠,侍奉魏王,不被容納就投奔了楚國。在楚國不受信用就逃跑,又投降了漢王。這诋毀的是忠誠,不能從一而終。
第四,辜負了器重和信任,辦事有問題,收受賄賂。這诋毀的是忠誠、辦事能力、為官之德,有濫用權力的嫌疑。
第五,扣帽子,陳平是反複無常的亂臣賊子,反複無常诋毀的是道德品質,亂臣賊子說明的是後果嚴重,這樣的人不能信任重用。
這段話效果如何呢?相當顯著,因為劉邦對陳平有了猜疑。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麼陳平極有可能會被疏遠,而事實恰恰相反,為什麼呢?因為魏無知講了另一套道理。
魏無知的道理
漢王于是對陳平有了猜疑,即召他的引薦人魏無知前來責問。魏無知說:“我推薦陳平時說的是他的才能,陛下現在所責問的是他的品行。如今若有人雖具有尾生、孝已那樣守信義、重孝順的品行,卻無對決定勝負命運有所補益的才能,陛下又哪會有什麼閑心去使用他啊!現今楚漢抗衡,我薦舉腹懷奇謀異計的人,隻是考慮他的計策是否确實對國家有利,至于私通嫂子、收取賄賂,又有什麼值得去懷疑的呢!”
另立标準
劉邦猜疑陳平之後,招來引薦人魏無知進行批評。保持疑心是必然的,帝王喪失疑心馬上被蒙蔽。但是不能因為有疑心就立馬行動,而要對懷疑進行決斷。決斷的方式就是聽言,先聽取各方意見,最終由自己獨斷。
《鬼谷子·決篇》
凡決物,必托于疑者。
面對批評,魏無知轉換了角度,跳出周勃、灌嬰的言語架構,樹立另一套标準,重新評價陳平,就會得出另外的結論:陳平能夠重用。
周勃、灌嬰對陳平的中傷主要集中在品德方面,而魏無知所講的用人道理主要集中在才能方面,這就是任用人才千古不變的德才問題。
魏無知強調了德行的局限性,目前與項羽争奪天下,再美好的德行對于勝負于事無補,是以在目前階段,品德不是任用人才的第一需要,現在劉邦最需要的是腹懷奇謀異計的人,這些人對劉邦最有幫助,才能戰勝項羽。至于私通嫂子、收受賄賂的缺點,不是當務之急,是可以包容的。
人才與時代
任用人才時,對德才也要有所取舍,不能求全責備。德和才的标準并不是一條,而是可以分成兩條的。“亂世用能,平則去患。”時代混亂,優先考慮能力标準;天下太平,就要追求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魏無知所講的道理是任用人才的時代性,更符合帝王之術。“聖人不朽,時變是守。”
話一說完,劉邦立刻明白,任用人才,德才兩方面要有取舍。目前楚漢抗衡,必須重用有奇謀妙計之人。魏無知的标準對自己更加有利,他推薦的人才對成就事業更有幫助。
其實這裡還有一個隐藏的問題,就是一個人的品德不能影響他發揮能力。如果品德不好,能力很強,但是品德限制了使用能力,導緻其隻想謀求一己之私,這樣的人同樣不能重用。
陳平如何應對批評
漢王随即再召陳平來見,責問他說:“你事奉魏王意不相投,去事奉楚王而又離開,如今又來與我共事,守信義的人原本都是這樣地三心二意嗎?”陳平說:“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納我的主張,是以我才離開他去為項羽服務。項羽不能信任使用人才,他所任用寵愛的人,不是項姓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謀的人他也不用。我聽說漢王能夠用人,是以才來歸附大王您。但我赤條條空手而來,不接受金錢就無法應付日常開銷。倘若我的計策确有值得采納的地方,便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毫無價值不堪使用,那麼金錢還都在這裡,請讓我封存好送到官府中,并請求辭去官職。”
自我陳述
面對劉邦關于一個人是守信義還是三心二意的責問,陳平并沒有強調自己的忠誠,而是闡述了自己的價值。陳平的解釋共有六層意思:
第一,離開魏王是因為不采納意見。
第二,離開項羽,是因為他不能信任重用。項羽隻重用項氏家族和老婆家族的人,自己這種有奇謀的人也不用。
第三,聽說漢王能用人,是以我來了。來了之後确實受到了器重和任用。
第四,解釋收受賄賂的原因要應付日常開銷,因為自己兩手空空而來。
第五,解釋自己的價值,計策是否對劉邦有用,如果有用自己就留,如果無用自己就走。
第六,善後安排,就算自己要走,也會把所有的錢都封存好,辭去官職,赤條條空手而走。
總之,自己侍奉每一位上司都是竭盡全力,貢獻價值,可以空手而來,空手而去,這又何嘗不是忠誠呢?
劉邦的決斷
漢王于是向陳平道歉,重重地賞賜他,授任他為護軍中尉,監督全軍所有的将領。衆将領們便也不敢再說三道四的了。
帝王之術
劉邦精通帝王之術,善于聽言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緻。周勃、灌嬰的進言必須聽,如果拒絕,就會阻斷自己的消息通道,自閉言路,非常危險,容易導緻壅塞之禍。
魏無知的觀點也要采納,因為對目前的鬥争有幫助。陳平展現的是自己的價值,而沒有掩飾品德的不足。因為陳平的品德優劣,對于劉邦的事業影響不大,而且才能則影響巨大。
周勃、灌嬰,魏無知,陳平等三方觀點全面聽取,互相參照,最後才作出決定。
《韓非子·内儲說上》
觀聽不參則誠不聞,聽有門戶則臣壅塞。夫日兼燭天下,一物不能當也;人君兼燭一國,一人不能擁也。
劉邦有一種超強的包容能力,對人才品德不端的評價不足以幹擾其任用人才決心。而在現實中,很多上司不能包容缺點,因為屬下有一個小瑕疵,而不想任用他,哪怕他能力超群。
曆史上也有這樣的國君。子思向衛國國君推薦苟變,衛君也知道苟變是将帥之才,就因為苟變做稅吏時,曾經白吃了百姓兩個雞蛋,是以就不用他。
而劉邦則不然,不僅向陳平道歉,還要重賞,還要升職,一下就樹立了陳平的權威,衆将明白,形勢已定,也就不再說三道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