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氧子,一個喜歡寫作的70後心理療愈師。
最近閨蜜和我說了她近期發生的一件事情,她兒子8歲,在學校裡因為和同學發生了争執,心情非常低落,回到家後一直悶悶不樂。
她看到孩子情緒不好,非常着急。就不斷地追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本來不想說,她愣是逼着孩子要他講出來。
孩子說了以後,她又覺得孩子不對,指責孩子,說他不應該和同學吵架,應該學會忍耐和寬容。還拿孩子和其他表現好的孩子進行比較。
後來,孩子得情緒變得更加激動,開始大哭起來。并喊道:你們根本不了解我,隻知道批評我。我再也不和你們說任何事情了。
自此以後,孩子就不再願意和她交流,親子關系也變得緊張起來。
她也在困惑,到底自己做錯了什麼,導緻現在的這個結局。
從閨蜜的這個事情可以看出,她突破了孩子的情緒邊界,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更加合适的做法是:先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援和了解,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引導他放分析和解決問題。
突破邊界幫孩子處理情緒,
孩子情緒越發不能自理
當我們突破邊界去幫助孩子走出情緒時,往往可能會适得其反,讓孩子在情緒管理上更加依賴他人而無法自理。
比如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沖突,感到很委屈而哭泣。
家長如果過度介入,直接找老師理論或者嚴厲批評另一方同學,為孩子“讨回公道”。
這樣看似幫孩子解決了當下的情緒問題,但孩子卻沒有學會自己去處理沖突、調節情緒。
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他們依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隻會期待家長再次為他們解決,進而導緻情緒越發不能自理。
孩子就像需要在實踐中去領悟和成長的人,如果總是由他人代替他們去經曆和處理問題,
他們永遠無法真正學會應對各種情況,包括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面對情緒問題時,我們需要适度引導,而不是過度突破邊界去幫助他們,
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去學會自我管理情緒,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成長。
如果你侵犯孩子邊界在先,
你隻需道歉
當父母侵犯孩子的邊界時,很可能會引發孩子的不良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及時道歉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父母未經孩子同意,擅自翻看孩子的日記。孩子發現後感到非常憤怒和傷心,覺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
這時,如果父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說“寶貝,對不起,爸爸媽媽不應該未經你同意就看你的日記,這是侵犯了你的隐私,我們以後一定注意。”
孩子可能會更容易接受,并且感受到被尊重。這樣的道歉可以緩解孩子的情緒,修複親子關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父母也不是完美的,犯了錯誤及時改正,向孩子道歉,是一種積極的行為。
如果父母侵犯了孩子的邊界在先導緻孩子情緒,真誠道地歉是非常必要的。
這不僅可以緩解孩子的情緒,還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邊界,同時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如果孩子情緒激發了你的情緒,
你就隔離自己,離孩子遠一點
當孩子的情緒激發了父母的情緒時,選擇隔離自己并離孩子遠一點是一種較為理性的處理方式。
實際案例中,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沖突,回到家後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哭鬧、發脾氣。
父母看到孩子這樣,可能會因為心疼、焦慮或者煩躁而也被激發起情緒。
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對孩子進行指責或者過度說教,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相反,如果父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被激發了,選擇暫時離開孩子,去另一個房間或者到外面走一走,讓自己冷靜下來。
等情緒平複後,再回來以平和的心态與孩子溝通,效果會好很多。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被孩子情緒激發時,選擇暫時的退讓和隔離,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問題。
當孩子的情緒激發了自己的情緒時,選擇隔離自己并離孩子遠一點,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這樣可以避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出錯誤的決定,也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情緒問題。
在處理孩子情緒時
保持邊界感的書籍推薦
《邊界感:父母做得少,孩子懂得多》
• 作者:李少聰。
• 内容簡介:這本書強調了在家庭教育中邊界感的重要性,涵蓋了多個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明确規則與界限、尊重孩子的意願、以身作則、識别與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以及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邊界等方面。
通過具體的案例和實用的建議,幫助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時,保持恰當的邊界,
讓孩子在一定的範圍内學會自我管理和獨立思考,進而更好地成長。
我是氧子,一個陪你成長的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