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日軍打仗最會動腦子的戰役:攻克巴丹要塞,最聰明的第4師?

引言:

二戰日軍打仗最會動腦子的戰役:攻克巴丹要塞,最聰明的第4師團

1942年初,太平洋戰争正酣。為奪取菲律賓戰略要地巴丹半島和科雷吉多爾島,日軍經曆了一番慘烈厮殺。起初,日軍16師團進攻受挫,損失慘重。後來,傳聞中的"窩囊廢師團"大阪第4師團接手攻擊任務。誰料,這支看似不起眼的部隊居然出奇制勝,以最少代價拿下了堅固的巴丹要塞。他們又是如何神擋過科雷吉多爾的炮火重圍,一舉占領這座據稱能抵擋3年的海上堡壘?究竟第4師團有何過人之處,能在這次艱難戰役中大顯身手?

一.準備萬全:細緻入微的偵察與部署

自古以來,勿謂侯其無存,便與蓄之則虧。打仗自然也不例外。要想取勝,未戰先做萬全準備至關重要。對此,第4師團頗有心得。

他們來到巴丹半島後,并未急于進攻,而是立刻着手全面偵查。彼時,巴丹半島上布防着聯軍的五條堅固防線,炮火森嚴。第4師團的偵察兵蹑手蹑腳,夜以繼日,深入敵陣地,對每一處炮陣、堡壘、戰壕的方位進行勘察,繪制詳細的地形圖。同時也偵查出聯軍軍力的分布和兵員數量。

此外,第4師團的地形測量人員也并未閑着。他們借助各種手段,即使是夜晚也能不間斷工作,利用新式測距儀,測算出每一處炮陣與日軍陣地的距離,甚至不放過任何一處可能的掩體或射擊死角。所有這些資料,無一遺漏地記錄在案。

憑借着這些細緻入微的偵察,第4師團對整個戰場有了一個清晰全面的了解。他們迅速研判出,美軍左翼防線相對較為薄弱可乘之機,同時也摸清了各大炮陣的射程和威力,為後來的攻擊做好充分準備。

與此同時,第4師團還精心部署了大量掩體和壓頂工事。有經驗的老兵讓新兵們白天埋伏,夜間則瘋狂修築壕溝。很快,一條條蜿蜒縱橫的戰壕,就像蛛網般織就在叢林之間,供日後突然竄出進行掃蕩時使用。同時還選擇了隐蔽的地點,布下狙擊手陣地,以便随時襲擾敵人。

正是憑借這樣細緻入微的偵察和部署,第4師團得以掌控了整個戰場的資訊,成了這場戰役中的"主場作戰者"。而如此充分的準備工作,也為接下來的作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對比鮮明:第4師團與16師團的差別

與第4師團的謹慎作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攻打巴丹的16師團。這支部隊一上來就是滿腔熱血,唯勇毅、視死如歸,卻也是以吃了大虧。

16師團在開戰之初就昂揚着必勝的鬥志,毫無準備、毫無偵察,便盲目地直撲防守森嚴的巴丹要塞。他們視美軍防線為無物,處處以少勢去撞大堅,不講政策,唯一手段就是拚命、拚力氣。

結果可想而知,在聯軍的狙擊手和機槍手的瘋狂掃射下,16師團的人馬遭受重創。一次次的勇猛直撲,換來的唯有被敵軍堅如磐石的火力肆意壓制。很快,16師團就陷入被動困境,節節敗退、兩軍拗阻,戰局一度陷入僵持。

與16師團這種蠻幹作風截然相反,第4師團自抵達戰場就顯示出高度的謹慎和智慧。他們将全面偵察和周密部署作為攻擊的前提,絕不會像16師團那樣盲目沖鋒。

更重要的是,第4師團完全摒棄了"勇猛"而"愚蠢"的挺身作戰思路,而是摸清了敵情,精确分析出美軍的薄弱環節。他們選準時機,集中兵力朝着美軍左翼這一空虛處發起進攻,遂行突破,打個措手不及。

二戰日軍打仗最會動腦子的戰役:攻克巴丹要塞,最聰明的第4師?

與此同時,第4師團還靈活運用各個地形地物為掩護,有步戰車就利用步戰車裝甲進行推進,有叢林就藏身于叢林伺機躍出,敵軍堅壁清野也能在壕溝間鑽行而過,迂回包抄。如此反複流竄、無孔不入,終于撕開了美軍的防線,使其全線潰逃。

可以說,第4師團在這次戰役中所顯現的"會動腦筋"作戰風格,與16師團那種生硬、愚鈍、蠻幹的單細胞打法,形成了鮮明對比。正是這種高明戰術,才使第4師團以最小損失創造最大戰果,收獲了這場難能可貴的勝利。

三.奇襲神兵:遠端炮火的突然打擊

攻克巴丹要塞後,日軍并未就此止步,他們迅速将目光轉向了附近的科雷吉多爾島。這座小島雖然面積不大,卻是把守馬尼拉灣入口的戰略要地,防禦工事堅固,重兵把守。想要強攻顯然是行不通的。

就在此時,第4師團再次施展出了他們過人的智謀。他們放棄了直接進攻的老路,而是憑借日軍的大口徑遠端火炮對島上的炮陣地發動突然打擊。

1.克服物資短缺的創新辦法

其實,對于日軍來說,遠端火力的确是一大短闆。二戰期間,日本國内的工業基礎相對落後,遠不及美軍那般物資富足。是以,日軍的大口徑火炮數量并不充裕。

但第4師團并沒有是以卻步。他們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将散落在各地的野戰炮、加農炮、迫擊炮等炮種集中在一起,形成一支強大的遠端火力叢集,以集中之力突破重圍。

很快,從各地調撥而來的大口徑火炮就在巴丹半島邊陸續開始集結。其中便包括了96式150毫米遠端加農炮、89式和92式加農炮,以及240毫米的重型榴彈炮等多種遠端火力。經過整編,第4師團終于擁有了一支相當可觀的遠端炮兵力量。

2.針對重要目标的精準打擊

接下來,第4師團便開始了對科雷吉多爾防禦工事的遠端打擊。他們首先調遣出射程最遠的96式150毫米遠端加農炮,在20公裡開外就對島上的305毫米重炮陣地進行了精準射擊,一舉将這些最具威脅的重炮摧毀。

美軍當時由于被困孤島,根本無法偵查到日軍炮兵陣地的具體位置,因而無從還擊,屬于單向透明的情況。很快,位于馬尼拉灣入口的155毫米榴彈炮陣地,以及内陸一些重型榴彈炮陣地也在日軍的有的放矢的炮擊下節節敗退。

最終,日軍甚至将射程最遠的240毫米重型榴彈炮也調遣上陣,一舉摧毀了島上所有的高射炮陣地。就這樣,科雷吉多爾堅固的防禦工事在炮火的連番襲擾下漸漸喪失了全部火力,再也無力反擊。

3.借助天時地利的機智運用

除了利用大口徑火炮展開遠端打擊外,第4師團還充分利用了地形和氣候等有利時機。他們精心挑選射擊角度和掩體,在日軍航空兵的配合下,讓炮兵陣地近乎隐形;同時還選擇在陰天潮濕的日子進行射擊,降低了視線,避免被敵人發現。

一系列精心策劃的遠端炮擊行動,使原本森嚴的科雷吉多爾要塞陷入癱瘓,淪為一座"破爛堡壘"。第4師團的奇襲神兵,終于為後來的登陸作戰掃清了道路。

四.猛将臨危:日軍司令官的英勇果斷

二戰日軍打仗最會動腦子的戰役:攻克巴丹要塞,最聰明的第4師?

在這次奪取巴丹和科雷吉多爾的戰役中,第4師團的智勇表現固然出色,但也離不開一位英勇睿智的将領的指揮和決斷。他就是當時第4師團的師團長,東條英機少将。

東條少将原是日軍"陸佐同期"中數一數二的人物,曾在東京一級方面軍步兵連服役,熟讀兵家經典,頗有将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他奉命率領第4師團遠赴菲律賓戰場。

很快,這位後來成為戰犯的将軍就在巴丹一役中大顯身手。當16師團進攻陷入膠着之時,東條英機出任總攻擊指揮官。他臨危不懼,親自部署在最前線,觀察研究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和地形,并迅速做出調整。

正是在東條少将的親自指揮下,第4師團摒棄了16師團的蠻幹作風,轉而采取了偵察布防、奇襲包抄的精銳戰術。他下令炮兵在事先就将每一個炮陣的射程和掩護範圍測算清楚,并在夜間突然竄出進行掃蕩時,緊跟步戰車的掩護,将美軍左翼迅速擊潰。

此後,為了奪取科雷吉多爾島,東條少将更是運籌帷幄,反複斟酌許久。他深知直接進攻注定會陷入血戰。是以,他決定先運用日軍罕見的遠端炮火力量,對美軍的炮陣和防禦工事發動襲擊。

在炮兵連番打擊後,科雷吉多爾島上的炮火漸漸黯然失色。此時,東條英機再次臨機決斷,親自在最前線指揮步兵,突然發動了登陸。結果,日軍幾乎是毫無阻礙就攻克了這個号稱"能抵禦3年攻擊的堡壘"。

從始至終,這位骁勇善戰的将軍都站在最前線,指令到哪裡,他就馳騁到哪裡。正是憑借東條英機少将的精明指揮和英勇果斷的決斷,才有了第4師團在這次戰役中出人意料的輝煌戰績。他被譽為"二戰日軍最有才華的師團長",名不虛傳。

五.智者智勝:武功再現日軍"武之"精神

回顧第4師團在巴丹和科雷吉多爾的戰功,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他們出色的戰術運用,更重要的是展現出了日軍"武之"精神的升華。這支臭名昭著的"窩囊廢師團",用智慧重塑了榮光。

自古以來,日本武士就崇尚"武之"的精神理念,即不僅追求武力的鍛煉,更重視智慧的培養。一味的力戰力鬥固然可嘉,但若缺乏智謀指導,終将會一敗塗地。正所謂"弗智弗勇",武力和智慧并重,方能成就真正的武者之道。

而第4師團的表現,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诠釋。在戰前的謹慎準備、戰時的運籌帷幄之中,無不彰顯着他們高超的軍事智慧。他們不像16師團那樣盲目蠻幹,而是憑借細緻入微的偵察和測算,掌控了戰場的全貌;他們出奇制勝,趁虛而入,發現并攻破了敵人的薄弱環節。

更為重要的是,第4師團還創造性地運用了日軍有限的遠端火力,巧妙避開了正面沖鋒的被動局面,先發制人地摧毀了敵人的火力點,赢得了主動權。如此靈活機智的應變,不僅将日軍的有限兵力發揮到了極緻,也讓敵人陷于無助的境地。

可以說,智勇雙全正是第4師團令人贊歎的地方。他們不僅擁有昂揚鬥志的作戰勇氣,更具備臨機決斷、沉着冷靜的軍事智慧,進而再造了日軍"武之物"的輝煌。

曾幾何時,第4師團也被旁人視為彷徨無助、束手無策的"窩囊廢師團"。但在巴丹和科雷吉多爾,他們的表現卻讓世人重新認識到日軍"勇猛"與"智慧"并重的武士精神究竟多麼可貴。正是這種智者智勝的"武之精神",讓第4師團在這場艱難戰役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驕人戰績,也讓日軍在戰場上重拾了威風。

二戰日軍打仗最會動腦子的戰役:攻克巴丹要塞,最聰明的第4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