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卡科普地圖、在“牛頓蘋果樹”下玩科學,科普+遊戲、科普+藝術,這場科普盛宴有趣又有料!

2024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将于9月22日啟動。 去闵行看航天航空、去虹口了解綠色低碳和航海……上海16個區将釋出創意十足、各具特色的“科普地圖”,為市民提供便捷的科普資源導航,打通科普最後一公裡。孩子們可以在“牛頓蘋果樹”下做科學實驗、還可以在Game for Good“科普+遊戲”互動體驗展裡體驗原來科普真的很好玩。

釋出“科普地圖” ,打通科普“最後一公裡”

如今,全市共有64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8家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305家市級科普基地,這些科普基地為市民提供了了解科學、探索科學之門。

為全面提高公衆科學素質,打通科學普及“最後一公裡”,啟動儀式上,上海16個區釋出創意十足、各具特色的“科普地圖”,為市民提供便捷的科普資源導航。

例如,闵行區圍繞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未來概念飛行器科普基地等打造航天航空特色主題科普路線;虹口區以綠色低碳和航海科普主題分别形成特色科普地圖;黃浦區以“中央科創區”為主題繪制科普行走手繪示意圖……一個個科普基地、一所所科技類博物館串起了上海這座科學之城的“科學基因”,緩緩滲透進城市的精神脈絡。

各類企業、園區立足科技創新資源,發揮科技人才優勢,有序開放企業展示場館。如,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展示中心将向公衆推普及 5G 和 AI 前沿科學知識,通過運用智能融合、弧形投影、實物投影等技術,全方位展示紫竹高新區 發展軌迹及獨特魅力,讓創新成果走向公衆,推動科研、科技成果科普化。

随着啟動儀式的舉行,“第十六屆上海市大衆科學傳播推優選樹活動”也正式釋出。與往屆相比,增設了大衆科學傳播作品與科技志願服務兩大全新闆塊,全面覆寫科普創作與科普服務領域,“矩陣式”多方位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科言科語,實作科普知識“零距離”

從深奧的宇宙探索到身邊的生活科學,從古老的文化傳承到現代的科技創新,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的一系列科普講座成為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的舞台,助力公衆感受科學魅力、厚植家國情懷、激發創新思維。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C919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院士将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新質生産力與科技自立自強的内在聯系,激發聽衆的深入思考。

“惠民科普直通車”——“全國科普日”專線針對社群老年居民,邀請了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等7所醫院的醫生專家,組織開展“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我的腰痛要緊嗎?”等主題的科普互動講座。針對青少年群體,邀請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的科普講師團專家,組織開展“好習慣成就好兒童”、“用魔法打敗魔法,科學家‘以蟲治蟲’”等趣味科普講座,将優質的科普活動送到市民大衆的身邊。

此外,“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彙”國防科普報告團以“大國重器——翺翔海天長空,承載光榮與夢想”為主題,通過大國重器,逐夢深藍——航空母艦“酷”嗎?遠望号追過的那些“星”等主題活動,以講座+體驗的方式,充分打造場景式課堂科普體驗。市民除能參與多場科普講座外,還将登上遠望1号測量船,由專家分享遠望1号的故事,了解遠望1号建造以及裝備情況、遠望1号的科研方向和任務。

除市級的科普講座之外,上海各區也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特色鮮明的科普活動。

松江區打造“3D智造工程師”“遨遊神秘太空 緻敬中國航天”系列科普課程,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以優質豐富的内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

寶山區舉辦國産“ AI+機器人”科普知識主題展,聚焦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曆程和未來趨勢,展示中國制造業的未來願景與發展藍圖。

長甯區依托VR(虛拟現實技術)技術,開展“紅色記憶”VR雲遊紅色科普場館活動,通過模拟參觀國内各類紅色場館及紅色教育基地,讓黨員和白領身臨其境接受紅色教育,助力“新時代”應用“新科技”講好紅色故事、生動傳播紅色文化。

有趣有料,科普盛宴彙聚多元體驗

今年的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彙聚多元沉浸式科普體驗,為熱愛科學的青少年打造一場難忘的科普盛宴。

數月前,一棵承載着科學精神與智慧傳承的“牛頓蘋果樹”落戶上海科學會堂。它是目前國内唯一一株既有“英國出生證”,又有“中國戶口本”的“牛頓蘋果樹”。9月22日,2024上海“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牛頓蘋果樹青少年科學體驗活動在此舉行。小朋友們将沿着“牛頓蘋果樹”,參觀享譽國内外科技屆的“上海科學會堂”,聆聽先輩的聲音,傳承科學家精神,并通過“腦電對抗”、“神奇的偏振現象”等多場精彩有趣的科學體驗活動,暢遊科學世界,與科技前沿“零距離”接觸,在他們的心裡埋下科學的種子。

上海正向數字化技術研究院旗下Game for Good(G4G)平台将在科學會堂國際會議廳舉辦“科普+科普”互動體驗展,以遊戲化的形式為觀衆帶來全新的趣味科普體驗。本次互動體驗展将重點展出G4G與新華網、上海天文館合作的《我是航天員》及《星火之旅》系列遊戲化科普項目,為觀衆帶來還原空間站環境的趣味拍照打卡區、航天知識有獎問答等互動玩法,寓教于樂,用遊戲實作趣味科普、弘揚科學精神。

相融相織,藝術之光照進科學之城

“科學是探索未知的火把,藝術是表達夢想的畫筆。”“科幻不僅是文學的一種形式,更是對未來的想象,對科技的探索,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啟動儀式上,《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制片人龔格爾以及科普圖書《宇航員的終結:誰将飛往無人星際》的譯者甯理分别送上寄語,期待有更多人延續對科學與藝術的熱愛,擁抱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實體系教授汪品先院士的新作《科學與文化:院士談創新源頭》将于科普日期間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新書釋出會。

将于9月24日舉辦的上海科學會堂草坪音樂會邀請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越劇範派傳人韓婷婷、中國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聯袂獻演,以音樂為橋梁,促進科學與藝術的深度融合。

普陀區科協聯合上海藝助行公益促進中心開展“非遺竹文化科普+DIY動手做”活動,以非遺文化碰撞科普知識,同時開設科普動手藝術體驗,努力營造曆史與現代的對話、科技與藝術的融合。

楊浦區通過讓市民體驗古法草紙花燈制作,帶領他們回溯曆史,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驗古代匠人的智慧與匠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