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中國時事新聞網大連中心主任張添強)

2024年9月15日下午13點到17點,在大連南部海域的七賢嶺海灘,來自大連慈善總會陽光少年團和大連海岱生态文明傳播的40餘名義工和志願者們,進行了一場特别的海洋公益科普活動。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在七賢嶺石灘)

大連的原生态海岸帶有豐富的科普旅遊以及研學資源。尤其是南部海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溶蝕作用為主形成的自然景觀。衆人對“黑石礁地質風景區”比較熟悉,然而對七賢嶺附近海域的地質遺迹及喀斯特地貌知之甚少。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在公益科普活動現場)

據任增穎介紹,在此次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過程中,大家對七賢嶺海灘的野外地質岩石進行了觀察,對大連濱海地帶喀斯特地貌認知及考察。深入認知七賢嶺附近海域周邊的地質環境,實踐辨認岩石的種類的方法。結合活動地點的現場,深入認知大連濱海濕地的濕地類型,主要包括淺海水域、潮下水生層、岩石性海岸等多種類型。

大家實地觀察了濱海地帶的常見海洋植物,認知不同種類的藻類,學會分辨外來入侵藻類。對瀕危海洋保護物種進行了重點講述,該片海域經常出現東亞江豚,記載曾發現過座頭鲸、僞虎鲸等等海域哺乳動物與南部海域的關系。另外該區域有個從鎮志上查閱到的坨子“老腽坨”,是以海狗命名的坨子,曾經是斑海豹們聚集的地方。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穿越退潮中的濱海潮間帶)

該片區域,從地質學的角度上來講,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從景觀地貌學的角度來講,我們清晰的認識了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穴等;從生态學的角度來講,是典型的天然牡蛎礁生态系統。

牡蛎礁具有淨化水體、移除水體中營養物以及防護海岸帶等重要的生态系統服務功能,同時也為很多魚蝦蟹等漁業物種的幼苗提供栖息場所,是以又被稱為“溫帶的珊瑚礁”,是重要的海洋栖息地,也是海洋地學科普的重要區域,是瀕危的海洋生态系統。

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帶隊指導老師任增穎,精心為大家設計了行進路線,每一處都可以找到讓大家感到新奇的亮點。在提問環節,10個問題,鞏固了此次公益科普活動的認知目标。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通過此次行動,大家對濱海潮間帶、天然牡蛎礁生态系統、景觀地貌等等的概念有了新的知識,對黃渤海分界線産生了好奇。

今後,這類“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行動将持續進行,帶領更多的義工和志願者們走向深藍深綠。【未經作者授權,轉載與搬運文圖須注明出處】

“跋山涉水,共同保護天然牡蛎礁”海洋公益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時事新聞##遼甯##大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