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超級豬豬俠
編輯|超級豬豬俠
"救命啊!救命!"驚恐的呼喊聲在人群中此起彼伏。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身着校服的張麗莉老師一個箭步沖了出來,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幾名毫無防備的學生!
"啪"的一聲巨響,張麗莉被疾馳的貨車狠狠撞擊,兩條年輕有力的腿瞬間化作重度粉碎性骨折。救護車迅速趕到,将奄奄一息的她火速送往醫院...
命懸一線,雙腿再也無法保全
"患者張麗莉,雙側胫腓骨和膝蓋骨嚴重粉碎性骨折,雙下肢缺血缺氧。如果再拖延,将有生命危險!"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急診室,接診醫生在看到張麗莉的傷情後,瞬間判斷出了這場車禍的殘酷程度。
擔任主刀醫生的骨科主任焦建平說:"我從未見過如此重創的雙腿,完全面目全非,幾乎找不到任何完整的組織結構。"
面對這驚心動魄的現實,醫生立即和張麗莉的丈夫李梓烨做了溝通。雙方在"生命"和"下肢"之間進行了艱難抉擇,最終決定高位切除雙下肢以保全生命。
"等她清醒過來,一定會萬分痛心。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是在眼睜睜地看着她離去。這對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丈夫李梓烨哽咽着簽下了切除雙腿的手術同意書。
漫長的90小時手術就此拉開序幕。在刀下,張麗莉的雙腿隻能被切除到大腿根部。即便如此,她仍然兩次出現了生命體征低迷的情況,差點兇多吉少。
就這樣,一位年僅28歲、血氣方剛的姑娘,在救人的途中成為了高位截肢的"生命奇迹"。
生還是死?老師的人生面臨最殘酷的抉擇
手術結束後,張麗莉陷入了長達一個月的沉睡。當她終于醒來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和學生的生命安危。
"學生們沒事吧?"這是她清醒後的第一句話。得知沒有一個學生受傷後,她終于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是令人恐懼的現實——她雙腿的遭遇。了解到自己雙腿被切除,張麗莉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我活着真的好嗎?
生命對她來說,曾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直到親身經曆車禍,她才第一次思考"生與死"的哲學命題。一個大活人,突然變成了"上身活着,下身殘廢"的怪物,她要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
就在她經曆崩潰邊緣的掙紮時,一個人給予了她力量——丈夫李梓烨。
"老師,不怕!有我陪伴你,我會成為你的'雙腿'。相信我,我們一定能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李梓烨的堅定與勉勵溫暖了張麗莉的内心。是啊,還好自己活着!隻要有生命在,就一定還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從那一刻起,張麗莉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她放棄了自暴自棄的念頭,用自己的堅韌和頑強重新武裝了自己的内心。
"既然上天讓我活着,就一定有它的原因。我一定要活下去,好好珍惜這個機會!"張麗莉暗下決心。
而她的這種堅韌和正能量,也感染給了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丈夫、父母、朋友,甚至校方上司和學生們。所有人都為她的勇氣而感動。
老師,您救的不隻是學生,更救了我們全家!
在張麗莉渡過生死關後不久,她就接到了一個特殊來訪者——15歲的學生小張。
小張就是當天被張麗莉老師所救的其中一位。為了表達對恩人的感激之情,他特意騎了幾十裡路的自行車前來探望。
見到久違的老師,小張禁不住熱淚盈眶。他捧着張麗莉的手,哽咽地說:"老師,如果不是您冒着生命危險,誰知道當天會發生什麼悲劇。您的行為救了我們全家,我們永遠也無法報答。"
原來,在那場車禍發生前,小張曾經讓家人傷透了心。作為獨生子,他學習成績一直很差,整日遊手好閑,令父母頗為失望。當天他又逃了課,差點釀成大禍。
如今看到恩師舍己救人,小張的内心受到了巨大震動。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什麼比老師的身教更有說服力?
"老師,我向您保證,絕不會再辜負您的付出!我一定會用自己的行動,讓您放心!"小張語重心長地說。
面對學生的真摯謝意,張麗莉顯得淡然自若:"我隻是盡了一個教師的本分而已,沒什麼可誇耀的。相比之下,你們的未來才更加彌足珍貴。"
她循循善誘地說:"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都是考驗。既然我們都經曆了生命的洗禮,就更應該活出自己的精彩。你也要為自己加油,把握好這個寶貴的青春啊!"
一語點醒了沉迷的小張。從那以後,他的學習成績和品行大有改觀,讓全家人像是重新擁有了一個兒子。
身在殘障人群中,她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車禍後,張麗莉被迫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崗位,轉而投身于殘障人士事業。但這并未讓她就此止步,反而讓她在新的道路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013年,張麗莉考取了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研究所學生。憑借在一線的實踐經曆,她對于殘障人士的處境有着更為深刻的認識。
"無障礙設計是殘障人士重新融入社會的重要基礎。如果連基本的生活起居都無法滿足,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都無從談起。"
張麗莉從自身需求出發提煉出了這一理念。是以,她在畢業後選擇投身于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工作,成為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的一份子。
2018年,張麗莉被聘為黑龍江省殘障人士聯合會的副理事長,負責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規劃和督導工作。
"我們要從生活最基本的地方做起,比如無障礙廁所、無障礙通道、無障礙樓道等。隻有這些'軟硬體'設施跟上,我們這些殘障人士才能與正常人一樣融入社會。"張麗莉說。
總的來說,張麗莉的這一事迹雖然在表面上隻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驚心動魄,但若深究其中所蘊含的内涵,便不難發現"捍衛生命、服務社會"的更高追求。
一位人民教師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救助學生,譜寫了氣吞山河、視死如歸的動人篇章。而後又從病痛中重塑自我,在殘障人士事業上另辟蹊徑,繼續發散自己的正能量和生命力。
正是憑借着對生命的執着追求,張麗莉從一位普通教師成長為了一位社會楷模。她的精神财富,正是當代教育事業的重要核心與補充。
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像張麗莉這樣的英模人物繼續孜孜以求,把最高尚的人生理念落到實處,人性的光輝必将長駐、照亮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