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系列專欄自刊發以來,持續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誠如樊希安先生在《軍履回望》序章所言:“論他的寫作成就,我認為最高水準還是展現在理論造詣上。作為黨的進階幹部,明剛具有很高的理論素養,他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進行學思踐悟,許多方面的見解獨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優美的語言,闡述深奧新穎的道理,使人樂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是以,他的文章被廣泛采用傳播,不僅擁有大量的網絡讀者,還是一些機關黨團組織的學習教材。”應讀者們的要求,中華善德網将繼續轉載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請大家關注并支援!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将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後,引發讀者廣泛熱議好評和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軍報軍網、中新社、中青報中青網等主流媒體關注推介。
(張明剛,男,漢族,湖北随州人,研究所學生學曆,中共黨員,陸軍少将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産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軍官)
該書由“理論之光”、“軍營之聲”、“心靈之窗”三卷組成,收錄了作者張明剛從軍40年來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新聞作品、文學作品183篇、55萬字。這些文章,有30多篇獲獎或被選為教學範文,部分文章被網絡平台轉載百餘次、浏覽量超千萬。
2022年10月,該書首版問世後,受到鐵凝、邵華澤、孫曉雲、孫繼煉、徐貴祥、樊希安等大陸當今文壇大家泰鬥高度評價和廣大讀者喜愛。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時間,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計印數超過12萬本。2023年2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民出版社會同作者張明剛,共同向全國一千餘所高中贈閱一萬餘本《軍履回望》,受到全國廣大青年師生的熱烈歡迎。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讀《軍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剛同志以真誠、笃實之心書寫着從鄉村少年到邊防戰士,到共和國将軍的生動、奮進之路。他的超常勤奮,他對事業始終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氣,以及對故土、親人、戰友淳樸、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獵廣泛的題材、篇章裡,讀者從中看見了一位時代追夢者有血有肉、有膽識、有擔當的英姿和風貌。”
中國記協原副主席、《解放軍報》原總編輯孫繼煉将軍說:“明剛是寫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稱雜家大家……《軍履回望》一書,集明剛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徐貴祥說:“在我看來,《軍履回望》可以作為軍營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輔導教材。”
原國務院參事、三聯書店原主要負責人樊希安說:“我感到明剛這部文集具有教科書意義,不僅适合普通讀者閱讀,更适合黨員幹部和新聞工作者、理論工作者、文學愛好者、老幹部工作者閱讀,誰讀誰受益。”
【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心靈之窗卷》“先鋒模範”闆塊之《為了踐行入黨誓言》
(本文原載《解放軍報》2001 年 7 月 7 日第 3 版頭條,與丁登山、徐彤合作訪談整理)
為了踐行入黨誓言
——訪“希望将軍”趙渭忠
寫在前面:河北省軍區原副政委趙渭忠 1993 年退休後,滿腔熱忱參加希望工程的活動。8 年來,他個人向希望工程捐款 18 萬元,捐助 300 多名學生;同時聯系萬餘名“希望朋友”資助失學兒童 1800 多人,建成希望國小 10 所。人們稱他“希望将軍”。去年他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榮獲“希望工程特殊貢獻獎”。最近,我們來到石家莊他的家中,采訪了這位老黨員。
問:您參加希望工程的事迹在全社會受到廣泛好評,用您的話說是“為黨掙個好名聲,為子弟兵樹個好形象”。在建黨 80 周年來臨之際,請談談您的感受?
趙:我是在抗美援朝的硝煙中入黨的,入黨時的情景仿若昨天。從入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的誓言銘記在心,立志把自己的一切交給黨。回顧我所走過的路,我堅信我的選擇沒有錯。我退休後為希望工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踐行我入黨時的誓言,是我在職工作的延續,是一個老共産黨員、一個老戰士應該做的。
問:您8年如一日,講“希望故事”,交“希望朋友”,辦“希望實事”,做“希望文章”,是什麼力量支援您堅持到現在?
趙:我始終是帶着一種對黨和老區人民的深情來做這件事的。我出生在浙江東陽縣一個農民家庭,3 個月時父親病故,4 歲時失去母親,由于家境貧寒,先後 4 次失學。失學之苦,求學之難,我是刻骨銘心的。黨和軍隊培養了我,人民養育了我,我有一種對黨和人民的負債感;我任河北省軍區副政委時分管群衆工作,每年都要到革命老區走訪,在那裡看到不少學齡兒童為生活所迫,不能讀書,即使能讀書的孩子,也沒有像樣的教室,每當回憶起這些情景,我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有一種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此外,孩子們等不得,我也等不起,是以又有一種緊迫感。
問:您全身心地投入到希望工程,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對于這些您是怎麼處理的?
趙:萬事開頭難。隻要做點事,就會有困難,我的原則是力所能及,盡力而為。做不到的事不許願、不吹牛。“希望朋友”交多少是多少,多多益善;“希望”捐款,捐多少是多少,十萬八萬不嫌多,一進制兩元不嫌少。但有個底線,就是我每月 2000 元的工資一分不少捐給希望工程,還有我全家老少“愛心社”的捐款也有計劃。當然,我從事希望工程之初,确有一些人對我不了解,有的出于對我的關心,勸我退休了要好好休息、安度晚年;有的勸我不要“太苦自己”,不要“太傻了”;甚至有個别人說風涼話。但我總認為,我是一個老黨員,黨把我培養成為一名将軍,給了我許多榮譽,這是用錢買不到的。我始終把這些榮譽當成是對自己的鞭策,當成一種動力。我從事希望工程一不圖名,二不圖利,三不圖官。一樣活着,活法不一樣,我的活法就是為希望工程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問:請您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談談上司幹部退休後,怎麼保持“共産黨人先進性”?
趙:作為共産黨人,上司職務不能搞終身制,但要自覺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強化終身改造思想的意識,真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奉獻到老。保持先進性,首要的就是學習不能放松。第二,要更加堅定共産主義理想信念,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革命的初衷,任何複雜情況下都要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不做有損老黨員、老幹部形象的事。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三,要向鄒本興等先進典型學習,不斷激勵自己的革命鬥志。我感到,希望工程是老同志發揮餘熱的最好載體、最好去處、最佳選擇。我是希望工程的參與者,也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從事希望工程 8 年來,深切地體會到參加希望工程活動的好處很多:道德上可以陶冶情操,精神上可以淨化靈魂,政治上可以保持晚節,身體上可以延年益壽。通過參加希望工程活動,使我做到政治和身心的“雙料保健”。
問:您現在年歲大了,有沒有就此止步的想法,下一步您有什麼打算?
趙:我即将進入古稀之年,但為黨、為人民做貢獻的鬥志不減,隻要還有貧困失學的孩子,我的希望之路就将繼續走下去。我要把有生之年的分分秒秒,奉獻給二十一世紀的助教興學活動,奉獻給希望工程。今年 2 月,由我牽頭捐款 5 萬元,在河北贊皇縣修建一所大家峪國小,将于“六一”前後竣工,作為向建黨 80 周年的獻禮。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