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關頭,日本新首相呼之欲出,對華立場曝光,喊話美國對付中國

在東京政壇的風雲變幻中,一場牽動亞太局勢的大戲正在上演。随着9月27日自民黨總裁選舉的臨近,日本新首相的輪廓逐漸清晰。然而,就在這最後關頭,領跑者小泉進次郎的對華立場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位43歲的政壇新秀不僅呼籲日美聯手應對中國,更直言中國鋼鐵行業構成"共同威脅"。這一言論無疑為即将到來的日本政壇變革增添了戲劇性,也為中日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自岸田文雄宣布不參加下一屆選舉以來,日本政壇就陷入了一場激烈的角逐。在這場由9名候選人參與的選舉中,小泉進次郎和石破茂成為了最受矚目的兩位人物。小泉進次郎作為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不僅獲得了前首相菅義偉的支援,更以28.5%的民調支援率領先其他候選人。而石破茂作為自民黨前幹事長,已經是第四次參與總裁選舉,其支援率也不容小觑。

最後關頭,日本新首相呼之欲出,對華立場曝光,喊話美國對付中國

然而,正是小泉進次郎的對華态度引發了争議。他一方面表示願意與中方展開對話,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卻認為中國生産的廉價鋼材對美日構成"共同威脅"。這種沖突的态度不禁讓人聯想到他父親小泉純一郎在任時的對華政策。小泉進次郎更進一步呼籲日美聯手應對中國鋼鐵行業的"共同挑戰",這無疑為中日關系蒙上了一層陰霾。

實際上,小泉進次郎的言論并非空穴來風。近期,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鋼鐵等商品加征高額關稅的決定。與此同時,白宮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日本新日本制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計劃。這一系列事件似乎印證了小泉進次郎所謂的"日美共同利益"。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這種短視的政策真的符合日本的長遠利益嗎?

回顧近年來的中日關系,我們不難發現,兩國關系正處于一個承前啟後、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日本排放核廢水問題、在台灣問題上的不當言論,以及釣魚島争議等一系列問題,都讓中日關系趨于緊張。在這種背景下,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曾呼籲日方樹立客觀正确的對華認知。然而,從小泉進次郎的言論來看,這種呼籲似乎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最後關頭,日本新首相呼之欲出,對華立場曝光,喊話美國對付中國

有分析認為,小泉進次郎可能在"禍水東引",将沖突轉嫁到中方身上。這種做法雖然可能在短期内赢得一些支援,但從長遠來看,無疑會給中日關系帶來新的挑戰。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與美國在某些領域的合作,可能會損害日本自身的長遠利益。

事實上,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産國,其産業規模和技術水準都已達到世界領先水準。2023年,中國粗鋼産量達到10.18億噸,占全球總産量的53.6%。相比之下,日本的粗鋼産量僅為8930萬噸,位居全球第三。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聯合美國對抗中國,而是如何在新的國際經濟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自民黨内派系的解散,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黑金醜聞"的影響。這一事件不僅動搖了日本政壇的根基,也讓人們對政治清明産生了質疑。在這種背景下,新一任首相的選舉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如果新任首相仍然延續對華強硬的立場,不僅無法解決日本面臨的内部問題,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中日關系。

最後關頭,日本新首相呼之欲出,對華立場曝光,喊話美國對付中國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中日美三國關系的平衡對整個亞太地區的穩定都至關重要。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對華政策不僅關乎中日兩國,更影響着整個地區的經濟和安全格局。是以,無論是小泉進次郎還是其他候選人,在制定對華政策時都應該慎之又慎,避免觸碰中國的底線。

對于中日兩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十字路口,無論最終誰當選,日本都應該以更加理性和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中日關系。中日兩國畢竟一衣帶水,也是亞洲重要的兩大經濟體,如果日本繼續一意孤行,那對于整個亞太地區,都不是好事。

在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我們期待日本的新上司人能夠展現出真正的政治智慧,不被短期利益所蒙蔽,而是着眼于兩國關系的長遠發展。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作中日關系的良性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讓我們共同期待,在這場政治博弈的最後關頭,理性和智慧能夠戰勝短視和偏見,為中日關系開辟一個新的篇章。

參考資料:小泉進次郎聲稱:日美不應在鋼鐵問題上針鋒相對,應一起應對中國的“共同挑戰”——2024-09-15 08:47·觀察者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