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以色列:困獸猶鬥,還是末路狂奔?
“羅斯福”号航母戰鬥群悄然撤離中東,這消息在國際社會激起千層浪,也讓一直焦灼的巴以局勢再添變數。一直被視為以色列“保護傘”的美國似乎在“收傘”了,而深陷戰争泥潭的以色列,是選擇繼續困獸猶鬥,還是迷途知返?
自巴以沖突更新以來,國際社會,尤其是聯合國安理會,一直在為停火事宜奔走斡旋。然而,以色列卻始終态度強硬,無視國際呼籲,執意将戰火燃燒下去,導緻巴勒斯坦平民傷亡慘重,人道主義危機日益嚴峻。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始終主張和平解決争端,對以色列的暴行和美國的縱容表達了強烈不滿。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安理會公開會議上,直言不諱地批評以色列無視安理會決議,持續軍事行動,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傷亡,并敦促美國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督促以色列執行安理會決議,停止人道主義災難。
耿爽的發言,擲地有聲,代表了國際社會大多數成員的心聲。然而,以色列似乎對這些呼聲充耳不聞,依然我行我素,試圖用武力解決問題,這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的盤算?
答案或許并不複雜。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一直将巴勒斯坦視為眼中釘,試圖借此次沖突徹底消滅哈馬斯,擴大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控制權。然而,内塔尼亞胡的如意算盤打錯了,這場豪賭非但沒有實作預期目标,反而将以色列拖入了戰争泥潭,自身也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和國内質疑。
在戰争初期,以色列曾試圖操控輿論,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随着戰争的持續,以色列軍隊對巴勒斯坦平民的殘暴行徑不斷被曝光,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面對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壓力,以色列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對巴勒斯坦發動更加猛烈的進攻,導緻更多無辜平民傷亡,人道主義危機進一步惡化。以色列的所作所為,已經徹底背離了國際道義和人道主義原則,将自己推向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以色列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美國縱容的結果。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以色列最堅定的支援者,不僅為其提供巨額的軍事援助,還在國際社會上為其撐腰,成為以色列肆意妄為的底氣。
然而,随着巴以沖突不斷更新,國際社會對美國的批評聲也越來越大,美國自身也開始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美國的态度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在安理會關于巴以停火協定的投票中,美國罕見地投出了棄權票,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更耐人尋味的是,“羅斯福”号航母戰鬥群的撤離。這支航母戰鬥群此前一直在地中海東部海域活動,被視為美國對以色列軍事支援的重要象征。如今,美國突然撤走航母,很難不讓人懷疑其背後是否另有深意。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羅斯福”号航母的撤離,可能是美國在釋放“不願卷入巴以沖突”的信号,試圖與以色列保持距離,避免引火燒身。
美國國内的政治因素或許也是其态度轉變的原因之一。近年來,美國國内的反戰情緒不斷高漲,群眾對美國長期卷入中東地區的戰争感到厭倦,要求政府将更多精力放在國内問題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很難忽視國内的呼聲,繼續無條件地支援以色列。
無論如何,“羅斯福”号航母的撤離對以色列來說都是一個危險的信号,意味着其最重要的“保護傘”正在收攏。失去了美國的庇護,以色列在面對巴勒斯坦和其他中東國家時,将更加孤立無援。
懸崖邊上的豪賭:内塔尼亞胡還能撐多久?
“羅斯福”号航母戰鬥群的撤離,對于深陷巴以沖突泥潭的以色列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直為其撐腰的美國似乎在“切割”,這使得以色列國内的緊張氣氛更加濃厚,不少人開始質疑内塔尼亞胡政府的決策,認為其将以色列帶入了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戰争。
内塔尼亞胡政府一直試圖将此次巴以沖突描繪成一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旨在消除哈馬斯對以色列的威脅,然而,随着戰事的持續,越來越多的以色列群眾開始意識到,這場戰争更像是内塔尼亞胡政府的一場豪賭,而他們正在為這場豪賭付出沉重的代價。
戰争的陰雲籠罩着以色列的每一個角落,持續的空襲警報和火箭彈襲擊,讓以色列群眾的生活陷入恐慌和不安之中。曾經繁華的街道變得空蕩蕩,學校、商店紛紛關門,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滞。
戰争帶來的傷亡更是讓以色列社會籠罩在一片悲痛之中。不斷攀升的傷亡數字,不斷出現在新聞報道中的遇難者照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人們戰争的殘酷。
持續的戰争和不斷惡化的安全形勢,讓以色列群眾對内塔尼亞胡政府的耐心逐漸耗盡。越來越多的群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好戰政策,要求立即停火,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巴以問題。
然而,面對群眾的抗議和質疑,内塔尼亞胡政府依然固執己見,拒絕改變其強硬立場。内塔尼亞胡在公開場合仍然表現得十分強硬,聲稱要繼續對哈馬斯進行軍事打擊,直到“徹底消滅恐怖主義”。
内塔尼亞胡政府的強硬态度,與其國内政治困境密切相關。近年來,以色列政壇動蕩不安,内塔尼亞胡本人也深陷腐敗醜聞,其上司的利庫德集團在議會選舉中失去了絕對多數席位,不得不與其他右翼政黨組建聯合政府。
為了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内塔尼亞胡需要轉移國内沖突,而挑起與巴勒斯坦的沖突,則成為其轉移沖突、凝聚右翼勢力的慣用伎倆。
此次巴以沖突爆發後,内塔尼亞胡政府便試圖利用國内的民族主義情緒,将自己塑造成“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以此來掩蓋其執政無能和腐敗問題,并試圖在未來大選中赢得更多選票。
然而,内塔尼亞胡的算盤再次落空了。随着戰争的持續,以色列社會内部的裂痕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意識到,戰争并不能解決巴以問題,隻會帶來更多的傷亡和痛苦。
内塔尼亞胡政府正面臨着來自國内和國際社會的雙重壓力。如果内塔尼亞胡政府不能認清形勢,及時調整政策,懸崖邊上的豪賭最終隻會将以色列帶向深淵。
大國博弈的陰影:美國進退兩難,中國積極斡旋
巴以沖突的背後,是大國博弈的陰影。美國作為以色列的“老大哥”,在巴以沖突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長期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和縱容,是巴以沖突不斷更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國際格局的變化和美國自身實力的相對衰落,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重心也在不斷調整。尤其是在“重返亞太”戰略的指引下,美國越來越不願在中東問題上投入過多的資源和精力。
此次巴以沖突爆發後,美國雖然在口頭上依然支援以色列,但行動上卻顯得猶豫不決。在聯合國安理會多次關于巴以問題的會議上,美國一改往常的強硬态度,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甚至罕見地對停火決議投出了棄權票。
“羅斯福”号航母戰鬥群的撤離,更是被外界解讀為美國不願深度介入巴以沖突的明确信号。美國似乎在試圖與以色列保持距離,避免被拖入戰争的泥潭。
美國的進退兩難,一方面是其自身實力衰落和戰略重心轉移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等新興大國崛起帶來的壓力。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積極推動巴以沖突的和平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等國際場合,多次呼籲有關各方保持克制,停止一切敵對行動,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
在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期間,中國更是積極斡旋,推動安理會通過了有關巴以問題的決議,為緩和局勢、推動停火談判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巴以問題上始終堅持原則,不偏袒、不縱容,始終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緻力于推動巴以雙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分歧,實作持久和平共處。
中國積極參與斡旋巴以沖突,既是其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是其自身利益的需要。中東地區是全球重要的能源産地和貿易通道,中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與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息息相關。
中國深知,隻有巴以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中東地區才能實作真正的和平與穩定,世界才能更加安全和繁榮。是以,中國将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巴以雙方相向而行,早日實作和平的曙光。
迷途知返,還是末路狂奔?以色列的抉擇
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和國内的困境,以色列正站在十字路口。是迷途知返,回到談判桌前,尋求和平解決巴以問題的途徑,還是繼續一意孤行,将自己綁在戰争的戰車上,走向末路狂奔?
擺在以色列面前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選擇和平,意味着以色列需要放棄武力解決問題的幻想,正視巴勒斯坦人民的合理訴求,與巴方進行真誠的談判,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這條道路雖然充滿荊棘,但卻是通往持久和平的唯一途徑。隻有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巴以問題,才能真正消除雙方之間的仇恨,實作共同安全和發展。
選擇戰争,意味着以色列将繼續被仇恨和暴力所裹挾,不僅無法實作其所謂的“安全目标”,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
以色列是一個面積狹小、人口稀少的國家,其周邊強敵環伺,國内社會沖突尖銳。持續的戰争,不僅會消耗以色列有限的國力,還會加劇其國内的社會撕裂,最終将以色列拖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羅斯福”号航母的撤離,對以色列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号。這意味着,美國這個一直以來為以色列提供安全保障的“保護傘”正在收攏,以色列将不得不獨自面對來自各方的挑戰。
在失去外部支援的情況下,如果以色列仍然執迷不悟,繼續其窮兵黩武的政策,最終隻會自食惡果,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被曆史的車輪無情地碾壓。
曆史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武力無法解決巴以問題,隻有和平談判才是唯一出路。希望以色列能夠認清形勢,做出明智的選擇,停止戰争,回到談判桌前,為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世界需要和平,中東需要和平,巴以雙方人民更需要和平。希望和平的曙光早日照耀這片飽經戰亂的土地,讓巴以雙方人民能夠世代友好,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穩定的中東。
參考資訊:
中方敦促美方推動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中國日報網2024-09-17 08:41
美媒:美軍“羅斯福”号航母離開中東——光明網2024-09-13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