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三場打鬥,武松出戰也隻能打赢一場?

在兩個版本的水浒電視劇中,武松的左臂都是被方臘斬斷,武松單臂擒方臘之說,也被很多評書采用,但是在蔡東藩的《宋史演義》中,武松的胳膊是方七佛砍的,武松單臂擒住的也不是方臘而是方七佛。

在施耐庵的水浒原著中,方臘的武功并不怎麼樣,魯智深拿他,就像獅子搏兔:“方臘肚中饑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内尋讨些飯吃。隻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禅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魯智深。”

方臘非魯智深一合之将,卻被說成能斬斷武松左臂,而且是在公平打鬥中砍傷武松,這兩種說法哪個靠譜暫且不論,咱們今天的話題,是來聊一聊水浒原著中的魯智深和武松: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的三場打鬥,換做武松,能打赢幾場?

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三場打鬥,武松出戰也隻能打赢一場?

魯智深是種家軍正規軍官出身,他三拳打死鎮關西不跑也沒事:第一,平民鄭屠在軍官魯提轄面前動刀子,這就是如同造反,被格殺是罪有應得;第二,魯提轄是種家軍借調到渭州“幫扶”小種經略相公的,即使犯了法,渭州地方官府也沒權利處置,就連小種經略要處置,也得向老種經略相公請示報告,老種隻需把魯提轄調回延安府,這件事就過去了。

魯智深反對招安,但是招安之勢不可逆轉,為了照顧那些兄弟,魯智深隻好跟着參加了破遼國、打田虎、滅王慶、征方臘四次戰役,跟武松焦不離孟,最後又都選擇了六和寺做歸宿。

魯智深雖然受了招安,但是在作戰中卻很少痛下殺手,能生擒的就絕不打殺,隻有在武松受傷斷臂後,魯智深才“破戒”殺了夏侯成,而且是勢如瘋虎、不死不休:“魯智深卻殺入後陣去,正遇着夏侯成交戰。兩個鬥了數合,夏侯成敗走。魯智深一條禅杖,直打入去,南軍四散。夏侯成便望山林中奔走,魯智深不舍,趕入深山裡去了。”

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三場打鬥,武松出戰也隻能打赢一場?

魯智深不殺夏侯成,心中怒氣無處散發,是以也忘了智真長老告訴他“逢夏而擒”,窮追不舍并痛下殺手:“灑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松林裡厮殺,追趕夏侯成入深山裡去,被灑家殺了。”

夏侯成能與魯智深打上幾個回合,說明其武功可能不在黑旋風李逵之下,武松如果沒有受傷,當然也能斬殺夏侯成,但能不能像魯智深赢得那麼幹脆,可就不好說了。

魯智深完勝夏侯成,打鬥過程魯智深沒有細說,可能在魯智深看來,打殺夏侯成也好,擊斃其他敵将也罷,都不值得誇耀,真正讓魯智深使出全力而沒有獲勝的,還是那個寶光和尚鄧元覺。

鄧元覺是方臘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帥之一,在方臘軍中的地位,基本相當于梁山的馬軍五虎将或步軍十頭領之首,他跟魯智深步戰,倒也是旗鼓相當。

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三場打鬥,武松出戰也隻能打赢一場?

太子方天定和“梁山克星”石寶(急先鋒索超、火眼狻猊鄧飛、喪門神鮑旭、鐵笛仙馬麟、錦毛虎燕順均死于他手)看了魯智深與鄧元覺單挑,也是目眩神迷:“隻說梁山泊有個花和尚魯智深,不想原來如此了得,名不虛傳。鬥了這許多時,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見這一對敵手!”

熟讀水浒原著的讀者諸君可能早就發現了:魯智深是一路步行長途奔襲而來,宋江很不講義氣,魯智深原先那匹大白馬不知道被他調撥給誰了,是以魯智深隻能“從湯鎮路上村中,奔到菜市門外,步行搦戰”,而鄧元覺則是以逸待勞,在體力上占了很大便宜。

魯智深是見獵心喜,隻求打個痛快,倒沒有要殺人立功的念頭:“原來南軍也有這秃厮出來!灑家教那厮吃俺一百禅杖。”

鄧元覺“守土有責”,也是為生存而戰,在他看來,跟魯智深的單挑是既分勝負也決生死,必然傾盡全力下死手。

此消彼長,鄧元覺尚且赢不了魯智深,如果魯智深也像鄧元覺一樣殊死力戰,這場單挑可能早就以鄧元覺失敗告終了。

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三場打鬥,武松出戰也隻能打赢一場?

掠陣的武松當然知道魯智深的想法,同時也看出了時間拖得越久,對魯智深就越不利:鄧元覺體力充沛,而魯智深已經扛着禅杖跑了很遠的路,再加上魯大師餓不得,要真打上兩三個時辰,他就低血糖了。

武松知道魯智深不可久戰,就抽出雪花镔鐵雙戒刀往前沖,鄧元眼看自己拿不下胖大和尚,又來一個虎面行者,不跑就得沒命,隻好“拖了禅杖,望城裡便走”。

武松不依不饒追趕,斬殺了出來擋橫的貝應夔,魯智深和鄧元覺那場打鬥,隻能算平局。

魯智深五十回合戰平鄧元覺,如果第一個出手的是武松,他能不能在五十回合之内斬殺鄧元覺,或者在一百回合之後輸給鄧元覺,因為打鬥沒有發生,是以一時間不好下結論,隻好放在最後再說,咱們回過頭來看魯智深唯一一次的戰鬥負傷。

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三場打鬥,武松出戰也隻能打赢一場?

魯智深那次負傷是被沒羽箭張清打的,雖然張清勝之不武,但畢竟是他赢了魯智深輸了:“魯智深擔着禅杖,大踏步隻顧走,卻忘了提防他石子。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呐喊,都搶将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

如果魯智深有頭盔,結果肯定不一樣,但是宋江對魯智深和武松太過刻薄,連李逵上戰場都有盔甲,宋江卻既不給魯武二人盔甲,也不給配備戰馬——魯智深騎着大白馬,是可以跟梁山馬軍五虎将中的雙邊呼延灼打成平手的,而且戰平呼延灼那次,魯智深也是長途奔襲而來。

李逵打仗有時候脫膊,但他并不是沒有盔甲,吳用智賺玉麒麟,盧俊義被騙到梁山腳下,第一個撲上去單挑的李逵,當時是這般打扮:“茜紅頭巾,金花斜袅。鐵甲鳳盔,錦衣繡襖。血染髭髯,虎威雄暴。大斧一雙,人皆吓倒。”

魯智深在戰場上一勝一負一平三場打鬥,武松出戰也隻能打赢一場?

宋江給李逵裝備鐵甲鳳盔,就是怕他受傷或斃命,但是對魯智深和武松,卻沒有那麼關照,就連魯智深的大白馬也被剝奪,以至于魯智深不得不扛着六十二斤的水磨渾鐵禅杖行軍,體力消耗必然不小——北宋一斤相當于現在的一斤三四兩,六十二斤就是現在的八十多斤。

魯智深如果有頭盔,就不會被張清一石子打倒,這場仗就不會輸,幸好魯智深和武松都是肯為對方舍生忘死的好兄弟,兩人互救性命,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魯智深在戰場上這一勝一平一負三場打鬥,如果換成武松出戰,他肯定能打赢夏侯成,跟寶光和尚鄧元覺或沒羽箭張清單挑,武松多少回合能結束戰鬥、他的勝算能有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