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目前,大陸貨币政策繼續堅持“以我為主”,人民币債券以其獨立性、穩定性等優勢,将在一段時間内激發更多境外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原标題:【新華解讀】一年獲增持1.34萬億元!境内債券市場成為外資優化投資組合關鍵“陣地”
大陸債券市場高品質開放在過去幾年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人民币債券更是早已成為外資配置不可忽視的重要選項。最新官方資料顯示,境外投資者已經連續12個月增持境内銀行間市場債券,本輪累計增持規模已達1.34萬億元。
業内觀點認為,大陸監管部門對外開放系統性政策推進、海外市場波動增強以及中美利息環境較為友好等因素共同“加持”之下,人民币金融資産國際認可度不斷增強。目前,大陸貨币政策繼續堅持“以我為主”,人民币債券以其獨立性、穩定性等優勢,将在一段時間内激發更多境外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十二連增”步履不停 外資深度參與境内債券市場
從總量角度來看,外資投資人民币債券的熱情在不斷增強。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8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4.52萬億元,約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3.1%。從券種看,境外機構持有國債2.28萬億元、占比50.4%,同業存單1.12萬億元、占比24.8%,政策性金融債0.95萬億元、占比21.0%。
據新華财經梳理,2023年9月-2024年8月,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規模連續12個月增長,分别為3.19萬億元、3.24萬億元、3.49萬億元、3.67萬億元、3.87萬億元、3.95萬億元、4.00萬億元、4.05萬億元、4.22萬億元、4.31萬億元、4.46萬億元、4.52萬億元,月度環比分别增持100億元、500億元、2500億元、1800億元、2000億元、800億元、500億元、500億元、1700億元、900億元、1500億元、600億元,累計增持規模達13400億元。
同日,中央結算公司釋出2024年8月境外投資者專項統計結果。資料顯示,截至8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托管債券總量3.26萬億元。分管道來看,“全球通”管道托管量為2.45萬億元,“債券通”管道托管量為8089億元,“全球通”管道托管占比為75.21%。
再從交易情況來看,境外機構交投活躍度保持較高水準。一方面,央行上海總部資料顯示,7月份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現券交易量約為1.59萬億元,日均交易量約為723億元。另一方面,8月,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交易結算總量為1.93萬億元。其中,“全球通”管道現券交易結算量為4559億元,回購交易結算量為7447億元,共計1.20萬億元;“債券通”管道現券交易結算量為7248億元。
另從參與主體來看,境内債市一直在吸引着更多海外機構參與其中。8月份,新增6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8月末,共有1145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580家通過直接投資管道入市,827家通過“債券通”管道入市,262家同時通過兩個管道入市。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新華财經表示,“境外投資者根據其資産配置政策、交易政策的不同,投資大類資産類型存在差異,但海外資金持續流入境内市場,無論投資股票、債券或其他境内人民币資産,都充分反映出其對人民币币值穩定的充足信心,以及對大陸經濟基本面和金融環境保持穩定的樂觀預期。”
“大陸境内債券以其相對獨立性帶來的分散風險功能,正在不斷吸引着海外投資者,預計外資機構在相當一段時間内将保持對人民币債券的增持态勢。”明明預測稱。
渣打全球首席政策師羅伯遜(Eric Robertsen)也表示,“市場對長期資産的需求依然堅定,如果後續長債發行帶來一定的債券價格回調空間,國際投資者仍會逢低買入。”
制度型開放收效迅速 外資呼籲更多創新投資品與風險對沖工具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開放在金融高水準開放程序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目前,大陸債券市場高品質開放存在新機遇,制度型開放政策加速推出,債市監管機制與法律體系日趨完善,人民币國際化與債券市場開放将實作互相增益。
從開放管道來看,債券通“北向通”已經開通七年有餘,由于申請流程便利、對沖工具不斷完善,債券通已成為國際投資者近年來布局中國債市的便捷管道,與另一個管道銀行間市場直接入市管道(CIBM Direct)一起成為債市開放的重要橋梁。
從政策支援來看,今年5月“互換通”推出了多項優化措施,包括新增以國際貨币市場(IMM)結算日為支付周期的标準化利率互換合約、延長費用優惠期限等。這些措施更好地調動了境外機構參與“互換通”的積極性,進而滿足境内外投資者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也進一步降低投資者參與成本。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紮實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其中包括“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國内債券市場業務範圍”,進一步便利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支援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按規定參與境内債券承銷;研究穩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等。中國人民銀行則在2024年工作會議上提出,“深化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提升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便利度。”
目前,大陸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故事“未完待續”。據多家市場機構與研究學者回報,海外投資者期待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和參與大陸境内債券市場。尤其是在境内債券“牛市”基礎條件不改的背景下,也在監管部門着力推動高收益債券、ESG相關債券等信用債領域建設的支援下,未來更加多樣化的投資産品與風險對沖手段将進一步提升外資交投熱情。
景順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嘉誠對新華财經指出,“我們期待監管部門繼續推動政策改革和創新,為外資提供更加便利和多元化的投資機會,包括推動綠色債券、金融企業創新型債券等産品盡快納入投資範圍等。同時,也希望監管加強對債券投資人利益的保護,完善資訊披露制度和債券違約處置的相關法律制度,提高國内信用評級品質,大力推進會計準則與國際标準接軌,以此增強信用債券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當然,為境外投資者提供基礎的流動性管理工具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回購僅允許境外央行等三類機構參與。如果政策能對境外商業機構逐漸放開回購業務,滿足其流動性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需求,将進一步提振境内債市對外資的吸引力。”黃嘉誠補充道。
對于進一步從供給端提升境内債券市場吸引力,安本中國固定收益主管吳子宇對新華财經分享稱,“中國境内債券市場尚有很多潛力可挖,諸如人民币信用債券和ESG債券等投資機會,均符合許多境外投資者的迫切需求。未來,建議鼓勵境内負債端長久期資金增加對可持續項目挂鈎債券的發行支援,以此建構符合國際标準的開放式純債ESG基金,進而更多地吸引海外資金不斷流入。”
本文來源:新華财經
作者:王菁
微信編輯:王千
《風險預警·金融版》簡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區域企業發展大局,需要對金融風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應對,防範于未然。由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出品的《風險預警·金融版》在政府權威部門指導下,依托先進的大資料輿情監測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金融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别的風險輿情進行總結梳理和分析研判,為金融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行業協會、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權威、專業、實用、及時、有效的金融風險輿情監測、研判、預警與應對建議。1.8萬/年,每周一期,每周五釋出。
最新報告:
【2024年9月第3期】總第144期:降薪、減員、裁撤,券商何去何從?
【2024年9月第2期】總第143期:支付行業的“罪與罰”
【2024年9月第1期】總第142期:信用風險暴露,轉債上演“過山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