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黃、秋收忙。眼下,蔡甸區中稻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借助現代化農業機械高效作業,確定糧食顆粒歸倉,一幅幅的豐收盛景在蔡甸田野間徐徐展開。
走進侏儒山街道鐵爐村,一簇簇成熟的稻穗鋪滿了稻田,農機手們駕駛着收割機在金黃的稻海中來回穿梭,一串串飽滿的稻穗被卷入割台,脫粒、清選,一氣呵成,現場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以前人工收割6畝地需要6人兩天完成,現在機械化收割僅需1小時。”農戶蘇先娥望着自家稻田裡忙碌的收割機,滿臉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機械化作業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降低了成本。收割後的稻谷迅速運往糧食烘幹中心,經過烘幹處理後,再由稭稈粉碎還田機将稭稈根茬粉碎還田,既實作了資源循環利用,又提升了土壤肥力。
武漢市騰飛機械化插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飛介紹:“收割機1個小時可以收割6畝地,每畝産量約1200斤稻谷。收割後的糧食會運到合作社進行烘幹、打包和集中收購。烘幹中心日烘幹量可達300噸。”
近年來,蔡甸區加大農業機具補貼力度,全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大大提高。種植方式由原來的一家一戶分散種植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方向轉變。種糧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紛紛利用大型農業機械投入到水稻等農作物收割中,降本增效。
蔡甸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大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有7家,提供全程自動化耕、種、防、收、烘等服務。今年,蔡甸區水稻種植面積15.34萬畝,水稻機械化收割率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