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又炸開鍋了。這回的劇本是以色列對黎巴嫩的地毯式轟炸,看起來場面夠大、震撼力夠強,目标直指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勢力。别覺得這場戲以色列是随便開場的,他們可早就蓄謀已久了。看似突然的襲擊,其實背後有着深厚的“準備工夫”,甚至已經超過了2006年那場讓人談之色變的黎以戰争。
短短幾天時間,以色列的操作堪稱“狠辣”:先用精準刺殺搞定阿基勒,再用地毯式轟炸把黎巴嫩的居民樓變成了廢墟,結果不言而喻,平民死傷慘重。那些在黎巴嫩逃難的無辜百姓,正被這場戰争推上了生死的十字路口。關鍵是,以色列的炮彈可沒打算停,軍方發言人話說得很直白:我們要實作所有戰争目标。意思是,這隻是個開始,後面還會有更多的炸彈砸下來。
有人說,以色列的下一個動作很可能是地面戰争。這想法看起來有點天真。以色列精明得很,地面戰是成本最高的玩法,派兵入黎巴嫩不光損耗巨大,還可能真要在那片中東的“墳場”裡栽個跟頭。他們更可能選擇繼續玩空中打擊、刺殺、定點清除這一套組合拳,把對手耗得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這種打法雖然看起來沒那麼“爽快”,但效率極高,而且不太費自己什麼本錢。
現在的局面已經超出了普通沖突的範疇,可以說中東的全面戰争早已開場,隻是打法更加“現代化”:空襲、飛彈、無人機,再加上網絡戰和輿論戰。以色列在高空玩得風生水起,真主黨在地面上挨打。你要說這場戰争是不是不對等,那确實是不對等。以色列有強大的後盾,美國的飛彈數量多得簡直數不過來,哪怕其他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捉襟見肘,可這不影響他們源源不斷地給以色列輸送彈藥。
這場戰争背後更大的看點還在美國的态度。表面上,他們裝模作樣地勸以色列保持“克制”,搞點國際社會的“姿态”;但實際上,他們一邊給以色列遞彈藥,一邊派航母增兵中東,做好了在關鍵時刻給以色列兜底的準備。至于伊朗,雖然一直被看作是以色列的頭号對手,但目前看起來伊朗好像有點“軟了”。伊朗總統在紐約的聯合國會議上還公開表示“無意與以色列開戰”。這話乍聽有點意外,明明局勢越來越緊張,怎麼伊朗的調門反而降了?
或許這背後有更複雜的博弈。伊朗并不傻,雖然在中東的地緣政治裡,他們一直是“反美反以”的核心力量,但他們也明白,正面頂着來打,赢的可能性不大。這不,伊朗現在還想重新拉回伊核協定,試圖通過外交手段緩解局勢。但以色列會給伊朗這個機會嗎?恐怕懸。畢竟現在以色列的目标已經明确:逐個擊破“抵抗之弧”,哈馬斯挨了揍,真主黨現在也是承壓狀态,而伊朗無疑是他們最終的“大Boss”。
但在這場大博弈裡,真主黨恐怕得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政策。如果還繼續像現在這樣,等着以色列來空襲、再發幾百枚火箭彈報複,這種消耗戰的結局顯而易見——他們遲早會被拖垮。以色列經濟再怎麼被火箭彈打擊,人均GDP依然遠超黎巴嫩,打掉一半,它還是能挺住。真主黨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恐怕得學學哈馬斯“阿克薩洪水”的打法:直接進攻以色列本土,打破以色列的心理優勢。畢竟以色列的戰略縱深幾乎為零,地盤小到開坦克都能幾個小時跑個遍。
說到這,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那不就成了“侵略者”嗎?怎麼能主動攻擊别人的領土?但現實是殘酷的。黎巴嫩已經被炸得無數人死傷,婦女兒童更是無辜犧牲,在這種情況下,還講什麼“道義”呢?正如我們在曆史中學到的,戰争中的道義往往是由勝利者來定義的,而失敗者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
有人說,伊朗是不是在打持久戰?這種想法聽起來有點理想化。打持久戰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懂得怎麼打,二是有堅定的意志,三是有像偉人那樣的戰略家。伊朗也許懂得怎麼打,但意志和上司力恐怕沒法跟中國當年相比。這也是為什麼,盡管伊朗喊了很多年反美反以,但始終沒能在中東戰場上真正站穩腳跟。
到底,中東這場大戲的走向依然不明朗。以色列看起來志在必得,而真主黨和伊朗等反以勢力則面臨重重挑戰。眼下的局面對黎巴嫩非常不利,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調整政策,恐怕很難從這場戰火中全身而退。而以色列,也不會輕易罷手,他們已經放出話來,不達成目标絕不收兵。
那麼最後小編想問:你覺得在這場看似不對等的戰争中,黎巴嫩和真主黨還有翻盤的機會嗎?伊朗又是否能在這場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