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供應鍊管理可謂是重中之重。如果缺乏高效的供應鍊管理體系,企業運轉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原材料供應不穩定會影響生産進度;生産管理不善将導緻成本增加;庫存失衡會造成資金占用或缺貨風險;配送不及時會引發客戶不滿;以及資訊流通不暢會導緻決策失誤等等。
想要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就需要做好精細化的供應鍊管理,管控好企業生産的各個流程。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份《供應鍊控制塔分析解決方案》,這份方案通過內建業務計劃,可以幫助制造企業實作供應鍊的實時、端到端可視性,對企業供應鍊轉型更新很有建設意義:「連結」
一、什麼是供應鍊管理?
1. 供應鍊管理的内涵
什麼是供應鍊管理呢?供應鍊管理涵蓋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産品傳遞的全過程,包括供應管理、生産管理、庫存管理、配送管理和資訊管理等多個環節。
供應鍊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它将供應鍊看作單一實體、強調跨企業管理協調、以系統方法整合各方資源;供應鍊管理可以是一系列實施管理理念的活動,包含一體化行為、共享資訊、共擔風險和收益、合作等;供應鍊管理還是一系列管理流程,要求供應鍊内的企業克服各自功能障礙,采取流程化方法;供應鍊管理更是一種運作管理技術,能使企業活動範圍從最佳物流活動擴充到所有企業職能。
2. 供應鍊管理與庫存管理的關系
很多人會把庫存管理和供應鍊管理弄混,認為供應鍊管理其實就是管理庫存貨物。實際上,庫存管理是供應鍊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這當中的關鍵一環。
庫存過多會導緻不必要費用,而庫存管理能幫助企業戰略性執行活動,與供應鍊管理的其他環節緊密相連。供應管理確定原材料的穩定供應,為庫存管理提供基礎;生産管理合理安排生産活動,影響庫存的流入和流出;配送管理則根據庫存情況調整配送政策,確定産品及時送達客戶。資訊管理貫穿整個供應鍊,為庫存管理提供準确的資料支援,實作各環節的資訊共享和協同合作。
二、供應鍊管理下庫存管理的挑戰
1. 資訊化程度不足
資訊流在供應鍊庫存管理中至關重要,但說實話,目前許多企業的資訊傳遞系統存在不完善之處。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約有 60% 的企業在供應鍊管理中面臨資訊傳遞不及時的問題。例如,某電子産品制造企業由于資訊傳遞系統的滞後,供應商了解到的客戶需求資訊比實際需求晚了一周,就導緻了生産計劃無法及時調整,最終造成産品積壓,庫存成本大幅增加。
2. 外部環境不确定性
庫存管理受多種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響,包括訂貨提前期、運輸狀況、原材料品質等。很多企業缺乏對不确定性來源和影響程度的研究,造成庫存積壓或不足。比如說服裝企業可能由于未考慮需求波動而導緻庫存積壓,食品企業因供應商變故缺等等。是以,對于企業來說,了解不确定性來源和影響程度,進而采取調整庫存控制政策是至關重要的。
3. 績效考核機制缺乏
供應鍊庫存管理績效評價名額不完善,有的企業隻采用庫存周轉率或訂貨滿足率等單一名額,且各成員企業績效評價尺度不同。具體來說就是,兩家同樣隻有 90% 的訂貨滿足率的供應鍊,在如何迅速補給餘下的 10% 訂貨要求方面差别很大。這就表明現有的績效評價名額不能全面反映供應鍊庫存管理的實際情況。
三、供應鍊下庫存控制政策
1. 供應商擁有庫存(VOI)
VOI 即供應商的東西放在企業裡來使用,等企業使用後,再給供應商做結算。從供應鍊角度講,VOI 有明顯優點。對于下遊企業而言,可提高供應商的供貨及時率,基本能達到 100%。以某汽配企業為例,采用 VOI 模式後,供貨及時率從原來的 80% 提升至近乎 100%,極大地保障了生産的連續性。同時,還提高了存貨周轉率,減少了庫存資金占用。
然而,VOI 也存在諸多局限性。
首先,VOI 方式沒有限制下遊企業必須把計劃資訊共享給供應商,導緻雙方銷售、生産計劃資訊共享有限。這可能僅實作庫存成本從一個企業轉嫁到另一個企業,供應商可能通過提高單價的形式,最終讓下遊企業埋單。
其次,VOI 物料的管理職責落實難度大,物料丢失風險高,加大了供應商的庫存管理難度。例如,某制造企業在采用 VOI 模式後,由于管理職責不明确,出現了物料丢失的情況,給供應商帶來了較大損失。
再次,這種基于地位與契約不對等的庫存控制方式,一般會拉長供應商的應收賬款周期。
2. 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VMI 側重強調補貨模式的變革,一般以契約的形式規定企業間的資訊共享與計劃協同。與 VOI 不同,VMI 的形式更加豐富,不但供應鍊下遊企業可以為核心企業,而且供應鍊上遊企業也可以為核心企業,還可以引入第三方物流。
在實際運用中,VOI 與 VMI 有很多融合之處。因為二者的優勢可以結合起來,在計劃協同的同時,又可以采用使用後物權轉移。例如,某汽車制造企業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既采用了 VMI 的資訊共享與計劃協同模式,又結合了 VOI 的使用後結算方式,實作了庫存成本的降低和供應鍊效率的提升。
以制造企業為核心的 VMI 一般有三種實作形式。
(1)“供應商 —— 制造商” 模式。制造商選擇一些核心供應商,給其提供倉庫,或供應商租用倉庫,根據雙方合作程度與協定,供應商再決定是否派駐倉庫管理人員。制造商定期把銷售預測、銷售計劃、生産排産計劃等資訊滾動的提供給供應商,供應商按照制造商的生産安排自動向倉庫補貨,甚至直送制造商工廠中的房間工位。
(2)“供應商 —— 第三方物流 —— 制造商” 模式,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倉儲管理。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對多個供應商和多個制造商提供服務,以發揮規模優勢、服務優勢。此種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就像網絡中的集線器,是以也稱為 VMI-HUB 模式。
(3)核心企業(一般為制造商)—— 分銷商(或零售商)模式,通過與分銷商或零售商的合作,實作庫存的有效管理。
VMI 作為一種先進的庫存管理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可以降低交易雙方的庫存管理成本,增加企業盈利性,更能适應快速變化的市場情況。對于整條供應鍊而言,VMI 模式主要優勢在于:實作資訊共享,提高庫存管理決策資料的準确性;減少供應鍊層級,加快庫存管理資料的處理速度;牢固供應鍊上下遊企業的戰略合作關系;降低整體物流、溝通等交易成本。
四、供應鍊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1. 數字化轉型
随着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供應鍊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在物流運輸車輛上安裝傳感器,實作對車輛的實時監控和路線優化,
2. 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供應鍊的可持續發展備受關注。企業越來越注重采用環保材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以電子産品企業為例,電子産品企業可以使用可回收材料制作産品包裝,降低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3. 智能化和自動化
智能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為供應鍊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機器人在供應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能夠高效完成重複性工作,降低人力成本。自動化倉儲系統可以實作對貨物的自動分類、存儲和檢索,大大提高了倉儲效率和準确性。
4. 網絡化和協同化
目前,供應鍊的網絡化和協同化趨勢日益明顯。企業之間、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資訊共享和協作變得更加重要。通過建立供應鍊網絡平台,實作資訊互聯互通,各方可以及時了解供應鍊的動态,加強協同合作。
總而言之,庫存管理是供應鍊管理中的關鍵一環,合理的庫存管理能夠確定供應鍊的順暢運作,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而做好供應鍊管理的整體布局,通過資料驅動,能更好地實作庫存的優化配置和精準管理。總之,企業應充分認識到供應鍊庫存管理的挑戰,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不斷優化庫存管理,提高供應鍊效率和競争力。
最後,為了幫大家更好地解決供應鍊庫存管理難題,送上一份《制造業資料建設白皮書》。這本書深度剖析了制造業企業在數字化程序中的業務痛點問題,并精心給出了應對政策。如果你的企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或者想要在供應鍊庫存管理方面尋求突破,這份資料能給你答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