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後代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提出殷切希望。
9月25日至26日,省委書記王甯在普洱市甯洱哈尼族彜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調研,與各族幹部群衆共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後代的重要回信精神,推動重要回信精神落地生根、見行見效。
作為此次調研行程中的一站,墨江縣聯珠鎮碧溪村曼海村民小組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村寨。在這裡,哈尼族、漢族、彜族、基諾族、拉祜族、傣族六個民族世代共居、和睦相處,繪就了鄉村幸福生活最鮮亮的底色。
王甯在墨江縣聯珠鎮曼海村調研。雷桐蘇 攝
從淨起來到美起來
同心合力是最偉大的力量,民族團結是最牢固的基石。時間回到2023年初。“鄉村振興美麗村莊建設項目”的消息剛一傳來,墨江縣聯珠鎮碧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其崗便立即進村入戶,到曼海村開會動員。
通過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曼海村不斷扮靓村莊“顔值”。普洱市委宣傳部 供圖
“以前因為大部分人意識跟不上,村莊人居環境差,村民生活品質不高。這個項目就是一個改變的機會。”據胡其崗回憶,經過與群衆面對面交流、點對點答疑,62戶村民全部簽字同意項目建設。
鄉村“顔值”要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是突破口。“我們先後開展了道路改擴建、廁所改造、污水管網提升等工程,進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胡其崗表示,基礎設施短闆得以補齊後,确定曼海村的發展引擎成為當務之急。
村民的竹編手工藝品。普洱市委宣傳部 供圖
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鄉村文化旅遊資源,曼海村開始了培育發展新産業、新業态的過程——村内閑置土地資源被盤活,曾經廢棄的煙房、廣場變為民宿、研學中心、竹編非遺展示中心、田園會客中心等場所;村民紛紛加入“改造大軍”,不少農戶發展起了庭院經濟,打造一窗一景、一戶一景、一步一景。
從活起來到熱起來
胡其崗介紹,曼海村鄉村振興美麗村莊建設項目以“墨江縣非物質文化體驗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村”為定位,以“美麗村莊+創業部落+非遺研學中心”為發展思路。從項目啟動之初,曼海村就引入了專業團隊開展規劃設計、建設實施、營運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通過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實作社會化服務、産業化經營;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轉政策,通過土地的兼并及入股,形成新型業态發展。
“我們制定了一戶一方案,全面提升人居環境的同時,有效盤活村内資産,推動農文旅高品質融合發展。”胡其崗告訴記者,今年2月,“曼海村晚”還登上了央視新聞,向全國展示了一幅宜居宜業的鄉村新畫卷。“今年2月至今,曼海村接待遊客數量預計超10萬人,村集體經濟收益13萬餘元。”
曼海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所迸發出的澎湃活力镌刻着全村人共同奮鬥的印記。在墨江曼雲裡商業營運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鄉村CEO”熊楷及團隊的助力下,通過系統有效的教育訓練,很多曼海村村民都成了非遺研學講師、民宿老闆、商店店主等經營主體。村民李成梅就是其中之一。
早年間,李成梅時常要騎機車往返于碧溪古鎮和曼海村之間,在碧溪古鎮附近支起小攤賣炸洋芋等小食補貼家用。随着曼海村的發展,李成梅在家門口就實作了就業。
“豆花小院”的特色小吃。普洱市委宣傳部 供圖
通過村集體流轉農戶閑置宅院,李成梅在曼海村經營起了一家名為“豆花小院”的小店。經過李成梅的苦心經營,“豆花小院”已經成了曼海村的網紅打卡點。不少遊客到了曼海村,都要到這裡嘗一嘗茶水豆花、花生涼粉等特色小吃。
就在剛剛過去的暑假,曼海村迎來了衆多高校研學團隊和各地遊客。大家在曼海村鄉村非遺體驗中心體驗竹編、紮染、刺繡、陶藝等非遺體驗項目,在美麗鄉村庭院中觀景品茶享受惬意的鄉村慢時光。這些農文旅“融”出的好“豐”景,成了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遊客在曼海村鄉村非遺體驗中心體驗陶藝制作。普洱市委宣傳部 供圖
曼海村通過引入“鄉村CEO”,連結鄉村與市場,開發農文旅融合新産品,鄉村旅遊日益紅火。王甯對此充分肯定,強調一個個各具特色的村寨是雲南最富集的文旅資源,要把鄉村旅遊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引培一批鄉村振興人才,以先進理念、模式、業态整合鄉村資源,結成鄉村振興利益共同體,把廣大農村日用而不覺的資源變成資産資本,變成群衆、村集體的收益。
部分内容綜合自普洱釋出
撰文:李熙臨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