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闫晶滢
9月25日,國聯證券董事長、總裁葛小波出席中國基金報主辦的2024中國機構投資者論壇,并圍繞财富管理轉型助力國際一流投行建設的話題發表演講。
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葛小波
葛小波指出,過去十年國際投行的發展過程中,财富管理轉型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從國内的情況來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其中,金融的人民性最重要的展現就是讓客戶财産保值增值,人民性的展現最終的落腳點需要通過财富管理業務實作。
關于近期證券行業的合并整合,葛小波認為,整合本身是證券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全球每年都有200家到300家并購的案例發生。有更多的并購,就有更多的特色化、精品化的投行出現。國内證券公司和國際一流投行之間還存在差距,财富管理轉型任重而道遠。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主題是财富管理轉型助力國際一流投行建設。可以看到,過去十年國際投行的發展過程中,财富管理的轉型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從國内的情況來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其中,金融的人民性最重要的展現就是讓我們的客戶财産保值增值,人民性的展現最終的落腳點需要通過财富管理業務實作。
今天的發言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經濟新常态條件下,财富管理的客戶需求變化;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海外經驗看财富管理的未來;三是建設一流投行,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欠缺之處;四是國内證券公司财富管理轉型帶來的思考。
經濟新常态帶來居民财富配置改變配置能力是财富管理基本需求
目前,大陸經濟進入新常态。這個新常态我了解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随着經濟體量增加、GDP增速放緩,對投資标的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造成長期影響。二是随着人口的下降,勞動力和技術怎樣形成均衡,這也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三是國債收益率的長期低位變化,可能會對整個估值體系産生較大影響,這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錨。
經濟新常态,必将帶來居民财富配置的改變。過去十年來,中國居民财産性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一直在提升,現在已經達到10%左右。如果考慮高淨值家庭和中産階級,這個比例可能更高。居民收入結構中财産性收入增速多數時間快于經營性收入增速,上升空間仍然巨大。
從淨值化轉型來看,十年前淨值化産品隻占市場全部産品的20%左右,現在已經遠遠超過50%。淨值化轉型最重要的是對客戶心态的影響。過去的産品,收益到期才能看出違約與否。現在市值的波動、淨值的波動,分分鐘會導緻客戶情緒的變化。對于這種變化,我們需要怎麼樣管理?這恰恰是财富管理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從公募基金的發展來看,三條發展的曲線可以清晰地看到,固收+在快速增長,海外的QDII在快速增長,而傳統的權益增長速度沒有這麼快。
資料來源:WIND資料庫,國聯證券
固收+更多展現資産配置的理念和低貝塔的特點,工具型産品代表低費率的狀态,海外品種代表了多元化的投資,這些品種的變化實際上折射出個人客戶對于配置的需求。客觀地說,配置能力在中國資本市場是非常稀缺的資源,零售客戶有很大的資産保值增值需求。
從海外經驗看财富管理未來資産管理未來空間很大
我們節選海外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美國的配置中,35%持有的是股票,如果加上養老金和共同基金,大體上有50%的配置是股票。日本的情況恰恰相反,有10%直接持有股票,養老金和公募基金加起來是20%,和中國的情況比較接近。
也就是說,即使資本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居民的配置也不百分之百是股票。美國自金融危機以來另類配置大幅度增加,多元化的配置對于改善投資的風險收益有巨大的好處。
就總體趨勢來看,美國資産管理的總規模已經超過銀行資産,我想這個趨勢在中國也會實作。從目前中國的情況看,資産管理隻占到銀行資産的60%左右,未來的空間很大。
過去十年,海外最亮眼的投資銀行發展“明星”應該是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收購了美邦,在财富管理領域實作強勁轉型,讓它和高盛之間産生了巨大的多元化。是以,資産管理和财富管理,即使是在發達國家市場仍然存有巨大的空間。
随着低利率時代的到來,大陸也必然面臨債券類資産配置降低、含權益産品如養老金、基金等方面配置增加的趨勢。低利率環境必然要求投行加強資産負債管理,大陸金融機構勢必需要加強資産負債能力和多元化投資能力。
整合是證券行業發展主旋律并購帶來更多精品化投行
今年年初,很多重要報告提出中國金融業的GDP占比在8%左右,高于西方發達國家。但我想,之是以金融行業在GDP中占比高,是由于金融行業的結構發展不均衡造成的。未來的趨勢應該是金融行業在GDP中的占比逐漸降低,證券行業在GDP的占比逐漸提升,這才能展現中國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
近期行業也發生一些整合,國聯證券也在做整合。整合本身是證券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知名投資銀行沒有一家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并購。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全球每年都有200家到300家并購的案例發生。
過去十幾年,美國從5000家投資銀行發展到現在隻有3000家。這3000家的特點值得我們關注:前十名證券公司的集中度比中國高,前十名銷售收入占比超過80%,而中國的集中度隻有60%;美國前十名展現了巨大的差異性,第九名和第十名已經是精品投行,和前面的摩根士丹利、高盛之間的業務模式已經完全不同;有更多的并購,就有更多的特色化、精品化的投行出現。
對于國内的證券公司而言,我們和一流投行之間的差距在哪?我總結有三大差距:一是服務零售客戶的财富管理能力不夠;二是交易的多元化和專業度不夠;三是國際業務的視野與能力還不夠。
國内券商财富管理轉型任重道遠從過去十年來講,摩根士丹利遠遠超過高盛,這裡面财富管理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的證券公司怎麼做财富管理?怎麼成為成功的财富管理機構?首先我覺得是人民性的理念。财富管理以客戶為中心,幫助客戶資産長期保值增值,是金融人民性的重要展現。怎麼以客戶為中心?這與資産管理有着完全不同的角度。作為資産管理而言,更多的是以政策為核心,政策之間不能進行漂移。有政策就有貝塔,有貝塔就有回撤,回撤就對客戶有影響。怎麼保護好客戶,是财富管理中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做财富管理轉型,我個人認為在轉型過程中,有幾點最重要:
一是理念方面,包括組織架構和考核。比如說,目前傳統的經紀業務還是占到零售業務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雖然掙到了傭金,但真正賺錢的零售客戶并不多。這就要求我們的考核和管理體系理念發生變化。二是資産配置的體系。對于證券公司而言,各家公司在資産配置上沒有本質差距。可能有技術上的能力和量化的特點,但理念和方法論差距并不大。财富管理的資産配置講究資産配置能力的傳輸,公司的資産配置能力能否變成理财經理的資産配置能力,進而變成客戶财産保值增值的結果,其實這是我們最需要發展的。
剛才各位上司也提到了長投、耐心資本。我們認為财富管理的資金是長期的錢,具備“長錢長投”的特點。但是現在沒有做到“長錢長投”,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回撤。回撤又和客戶自身兩大因素有關:一是有可能過高估計自身的風險承受度;二是自己對于預期收入判斷不準确,兩者疊加就會造成很差的結果。
資産配置的過程中,我覺得有三個理念比較重要:一是要有真正的配置理念,不是簡單地集中在權益上,否則回撤較大;二是做好真正的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基礎設施的布局;三是低貝塔産品、多元化投資的必要性。
對于任何一個新興市場而言,高波動是天然的屬性,“牛短熊長”也是天然屬性。真正落實到對于零售客戶的風險管理和配置,我認為僅僅在權益上配置是遠遠不夠的,要有相應的補充配置,比較重要的是固收。從全球的零售資産配置角度來講,固收都是占多數甚至絕大多數的。
投資者教育方面,重要的是投資者對自身的認知而不是對産品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最重要的是知道自身真正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哪兒,按照相應的承受能力進行配置。怕的是本身風險承受能力很低,但覺得可以承受很高風險,這是造成比較大虧損的重要根源。同時要建立正确的預期,很多人想無風險拿到10%的收益,這是做不到的。
另外,量化投資在在監管要求的範圍内,還是能在資本市場和配置方面發揮重要的功能,通過政策的多元化給投資者帶來投資回報補充。
最後,再次感謝中國基金報的邀請。過去十年中國基金報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希望未來能更多為基金行業、證券行業的發展發聲,為投資者提高認知帶來更多啟蒙,謝謝。
編輯:艦長
稽核: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