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一條隐形的界線,劃分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側江水千重,煙柳萬家;一側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這便是蜚聲遐迩的人口分布“胡煥庸線”。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左圖為浙江杭州孤山公園,右圖為甘肅張掖丹霞地貌。來源 :Unsplash

能源的分布亦遵循着這條神秘的分界線。在其以西的廣袤土地上,11個省區深藏着全國六分之五的能源資源,但其消費量不足三成;而在其以東的20個省區,能源資源量雖僅占六分之一,卻承載了超過七成的能源消費。

以東部經濟大省浙江為例,在這片面積僅占全國1%,能源自給率不足5%的土地上,每年用電量占全國超6.7%。電從何處來?

千裡外的四川江河、甯夏風光均是答案。其經由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靈州—紹興、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工程,輕松跨越“胡煥庸線”,浩蕩入浙。

截至7月底,三大“西電入浙”特高壓工程已累計送電量超6600億千瓦時,足以支撐2023年浙江省全社會用電量,相當于世界最大規模水電站8年的發電總量。

破缺電困局

時間軸撥回至20年前,浙江經濟發展一路高歌,全社會用電量每年以超10%的幅度增長。2003年夏季,全國大部分區域陷入急速發展和嚴重缺電的沖突掙紮,浙江形勢尤顯嚴峻:全省供電能力僅能滿足約三分之二的需求,這一困局延續3年之久。

最嚴重的時候,用電曲線呈浴盆形狀,本該是用電低谷的子夜成了用電高峰。隻因當地供電公司半夜從省外增購了電量,企業組織夜間生産,使正常的峰谷倒了個兒。彼時,一切能發電的東西都是搶手貨。

此後數年間,浙江投入數千億元資金,建設近2000萬千瓦的大型發電機組。不遺餘力建成以500千伏為主網架、220千伏為支撐,技術先進、經濟适用的省級電網。

進入“十二五”期間,浙江能源電力消費再創新高,人均用電水準超過1千瓦。一次能源極度匮乏,省際500千伏通道受電能力捉襟見肘,周邊省市電力富餘度仍顯不足。

跳出浙江、發展浙江。2013年,首條在浙江“落腳”的特高壓工程——淮南—浙北—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示範工程建成投産。随着特高壓直流時代的到來,浙江将目光投向了更遙遠的西部。2014年7月,趕在迎峰度夏最緊要關頭,大陸建設的第三條特高壓直流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落地浙江,帶來800萬千瓦電力。

作為全國輸電量最大、線路最長、電壓等級最高的直流輸電工程,該工程投運首年,累計輸送的清潔水電約占浙江電力供應總量的七分之一,可滿足浙江城鄉居民當年近80%的生活用電所需,一舉扭轉了浙江的缺電局面。

“西電入浙”的序幕就此拉開。靈紹、白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先後于2016年、2022年投運,浙江與世界第二、第四大水電站,西北煤電及風電基地瞬息相連,成為國家電網區域内特高壓落點最多的省份之一。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供電員工進行白鶴灘—浙江工程杭州段跨運河導線驗收。王振/攝

光景倏忽。10年間,“西電入浙”送電容量增至2400萬千瓦,年輸電量躍升至908億千瓦時,在全社會用電量占比14.7%。今夏,三大“西電入浙”直流工程最大輸送功率占浙江社會用電最高負荷約兩成,7月輸電量達13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創月度送電規模曆史新高。閃轉騰挪間,撐起浙江外來電的半壁江山,保障了浙江中長期和可持續的電能供應。

一筆多赢的交易

“西電入浙”并非一廂情願,放眼全局,可見東成西就的雙向選擇。

每年的6—9月是浙江最難熬的迎峰度夏期,而在正常的年份,這一時期恰是降水最為集中、西南水電最為豐沛的時節。

在四川的廣袤地域中,自西向東呈現出近7000米落差。在雨季,奔騰的江河順着地勢傾瀉而下,經由沿途渦輪機将巨大動能轉化為海量電能。“十三五”初期,四川年富餘電力約1000萬千瓦,富餘電量超150億千瓦時。

靈紹特高壓工程的送端——甯夏,也有同樣的“富電”煩惱。據報道,2017年的前7個月,浙江累計受入靈紹特高壓電量86.8億千瓦時,其中14.7億千瓦時屬于甯夏富餘的風光電能。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靈州一紹興±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李永軍/攝 來源:閃亮播報

一頭是富裕的電能,一頭是無處可覓的煤礦,雙方有着幾近完美的互補關系。其中,還有能源利用與成本效益之間的深刻考量。“西電入浙”十年來,西部各能源基地累計向浙江輸送電能超6600億千瓦時,相應地,浙江回饋近3000億元的用能資金。資源禀賦與經濟優勢的互通有無,正是西電東送戰略的巧妙布局所在。

超級工程的受益方遠不止于送受兩端。作為新基建重點投資建設的七大領域之一,特高壓輸電線路長、投資規模大,具有産業鍊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就三大“西電入浙”特高壓工程僅建設規模本身而言,投資總和超過700億元。

一子落,滿盤活。以新近投運的白浙特高壓為例,總投資約299億元,工程建設涉及全國近百家裝置制造、建築、安裝、科研機關,直接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裝置、原材料等近20個上下遊産業鍊近1000億元的産值,約為1萬餘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綠色絲路照進現實

如果說拉動經濟發展是特高壓的副産品,“雙碳”需求賦予了其新的發展使命。

2020年9月,大陸提出“雙碳”目标。西電東送作為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平台,其戰略重心由單純解決電力供需失衡問題,轉向推動清潔電力在更廣闊的地域内實作高效消納與充分利用。

十年前,浙江邁入西電東送時代已有此番考量。昔日的浙江,火電占比超過90%,燃煤機組高負荷運轉,節能減排壓力巨大。擺脫缺電困境和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是橫亘在浙江高品質發展面前的兩道難題。保供應和調結構并重,外來電的清潔綠色被視為和“低價、高效、可靠”同等重要的要素。

溪浙特高壓工程每年為浙江輸送的清潔水電相當于近3個金華蘭溪火電廠的發電總量,減排二氧化碳超過3400萬噸。2016年投運的靈紹特高壓工程創新性地實施了“風光火”打捆外送,累計入浙數十億千瓦時風光綠電。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内,由特高壓電網輸送的綠電使得浙江省清潔能源供應占比提高至30%。

“西電入浙”十年:互惠共赢 無問西東

▲溪洛渡水電站全景。來源:溪洛渡電廠(三峽小微)

西電東送基礎上形成的全國大聯網,加速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浙江深度參與。

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用電大戶”——56個亞運比賽場館,在綠電交易之下實作賽事用電綠電全覆寫。新疆哈密、甘肅嘉峪關、黃土高原等地的風光綠電,正是通過靈紹特高壓等西電東送大動脈,點亮首屆“碳中和”亞運會。

随着碳排放限制日益收緊,出口海外産品征收碳關稅提上日程,企業用電呈現保障容量和綠電電量雙重需求。購買西電東送通道引入的綠電,也成了浙江企業降碳減排的新選擇。截至目前,浙江綠電交易使用者數量已超1.6萬餘家,較2022年增長20倍。

今年4月初,位于杭州濱江區的彩虹充電站挂牌售賣綠電,成為浙江首批18個“綠色充電站”之一,其綠電源自甯夏光伏。“随着更多輸電通道落地,來自絲綢之路上的風光将驅動更多新能源汽車。”杭州市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産業協會秘書長盧炜說。

可預見的未來,外電入浙直送端還将新添省份。距離浙江2300千米的甘肅騰格裡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上百萬塊光伏闆逐光而列,一座座風機矗立山頭迎風轉動,第四條“西電入浙”特高壓大動脈送端坐落于此。作為全球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工程,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于今年7月29日開工,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向浙江送電超360億千瓦時,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電量,為今後“沙戈荒”風光大基地新能源大規模穩定外送提供示範。

愈發充盈的綠電,映照出“西電入浙”互惠共赢的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