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才懂得,真正的好父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我們總以為:“父愛如山。”

如山一樣高大的父親,能夠托舉兒女一把,兒女就能上天攬月了。

想法很美,現實卻很殘忍,太多的父親,是農民、農民工、工廠保安、貨車司機、修鞋匠......甚至還有算命先生。

多少父親,養活一家人就夠嗆了,要送兒女讀書,都得絞盡腦汁,東拼西湊。

小時候,怨恨自己,為什麼投胎到沒用的父親家?而不是王侯将相的家裡?

人到中年,自己也做了父母,慢慢懂得: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父親,給予兒女的愛,更加可貴。

人到中年才懂得,真正的好父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01

父親生活在社會底層,苦怕了,逼着兒女多讀書。

父親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任性的,不喜歡讀書,或者家境貧困,沒有更多讀書的機會。

讀書不多,導緻父親找工作處處碰壁,比同齡人更難賺到錢。

一直靠低端的工作,苦苦支撐家庭的開銷,這讓父親很焦慮。正因為如此,父親再也不希望兒女走自己的老路,在底層混日子。

父親能夠想到的是,“讀書改變命運”。逼着兒女讀書,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創造讀書的條件,就成為了父親最堅定的選擇。

作家“尹海月”寫過一個叫李晴的女孩,陽泉縣人。

李晴的父親,靠一輛翻鬥貨車,去礦山拉煤,賺取生活費。

後來煤礦關閉了,父親用貨車給村裡人拉水,送貨等。

父親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錢。是以他無論如何,都要送李晴讀書,當李晴要學繪畫的時候,父親一咬牙也同意了。學習繪畫的開支很大,對于一個農村普通家庭 來說,無疑是奢侈的。

李晴第一次聯考,沒上大學,親戚都勸,别折騰了。父親卻堅持讓其複讀。

第二次聯考,李晴上了中央美院。

父親欣慰地說:“她優秀,我們幹活兒也有勁。”

是的,當我們看到一位父親,苦而不言的時候,他正在咬牙堅持托舉兒女,非得讓兒女遠離社會底層。

父親什麼都舍不得扔,什麼都舍不得買,什麼都舍不得吃,唯一喜歡的,就是“吃苦”。這樣的形象,逼得兒女隻能好好讀書。要不然,兒女一輩子都會愧疚。

父親沒文化,但是父親以兒女有文化而驕傲;父親在村裡,但是父親以兒女在遠方而自豪。

人到中年才懂得,真正的好父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02

父親生活在社會底層,能顧家,陪伴兒女更多。

有這樣一種觀點:“優秀的人交給了國家。”

若父親特别優秀,那麼他多半是顧不上家的。一頭紮進工作圈,出差一次,好多天都不回家。

也有一些父親,一年到頭也沒有幾天在家,要麼在遠方工作,要麼應酬不斷,要麼在機關湊合睡覺。

一部分父親,為了穩住一份像樣的工作,每天都喝得東倒西歪,才回家。壓根就顧不上家人的感受。

那些在底層的父親,他們的時間相對寬裕一些,工作很累,但也時間上相對自由。

比方說,在街角修鞋的父親,一大早就要出攤;冬天在寒風裡冷得發抖。可是他也算是“自由職業”,一旦兒女需要,還是随時可以收攤的。

還比方說,開宵夜攤的父親,夜裡要忙到十一二點,甚至更晚。但是他總能擠出時間,踩着三輪,去接送讀書的兒女。也能在攤位邊,放一張小桌子,讓兒女讀書寫字。

父親總是在身旁,會給兒女帶來很多的安全感,也會言傳身教。

有句話說得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

也就是說,父母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很多的暗示,是感情和觀念形成的重要載體。這樣的暗示,往往是孩子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一個任勞任怨的父親,在兒女的心裡,一定的高大的。總有那麼幾次行為,讓兒女感動。進而家庭充滿了陽光。

人到中年才懂得,真正的好父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03

父親生活在社會底層,靠不住,逼着兒女靠自己。

看過一位父親,長時間在廣東打工。

兒子在老家參加聯考,父親沒有來送考,很是遺憾。

兒子考上大學了,父親特意請假幾天,到大學的門口,和兒子會面。

父親把錢交到兒子的手裡,那一刻,一定是兒子最好的成人禮。

都是血汗錢啊,每一分都不容易;并且錢就那麼多,已經揭露了父親的老底。

多少家庭,在兒女上大學的那一刻,已經負債累累了。往後的路,隻能兒女自己去走。這就給了兒女一股無形的壓力——無依無靠。

也許很多人想起自己的父親靠不住,就心酸了。

但是後來,自己真正獨立了,會感謝沒有用的父親。

正如叔本華說的:“隻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為,惟有它們才是我們反複領悟的東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褪下的衣衫。”

簡單一點,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相對同齡人,無依無靠的你,一定成熟更早,未來的路,也會走得更加笃定。

人到中年才懂得,真正的好父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04

文學家本·瓊森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于兒子,卻反而會淹沒他:他們彼此站得太近,陰影扼殺了成長。”

太多的人,渴望自己可以拼爹,不費一點力氣,就能夠有自己的公司,買房買車一點都不愁。卻不知道,自己一步一步變成了原生家庭的“影子”,或者說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無法拼爹的人,常常對父親失望,卻常常咬牙堅持,感受父親如蝼蟻一樣的生活,終究變得強大。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就像一塊墊腳石,托舉你這位高人。

父親越沒本事,父愛越會拼盡全力,别知道太晚。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