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跑圈有一句“半馬不是馬”的說法?

我記得之前跑馬拉松的時候,有很多人都說過這麼一句話,說:“半馬不是馬”,指的是半程馬拉松它根本就不能算是馬拉松!

當時我聽到别人講這句話的時候,還挺生氣的,因為憑啥半程馬拉松就不是馬拉松啊?

能跑21公裡叫個半馬怎麼就不行了呢?感覺說半馬不是馬的這群人身上都帶着一股傲嬌,似乎覺得自己跑馬拉松有一種獨特的優越感一樣。

這樣的說法,對于很多的初級跑者或者首次參加半馬的人來說相當的不友好!

那從實際的馬拉松觀點來說:半馬真的不是馬拉松嗎?

為什麼跑圈有一句“半馬不是馬”的說法?

全馬的42.195公裡的由來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它故事的由來,這裡就不一一講述了,我們先來說說半馬的21.0975公裡是怎麼來的?

第一場半馬比賽是什麼時候舉辦的,根據曆史記載資料來看暫時沒有确切的時間記錄,但是按照國際田聯官網對于半馬的描述,最早是興起于上世紀50年代,因為賽事組織看到了人們對于體育風潮的需求,于是就打造了一種新賽事,那就是半馬。

是以說半馬應該就是全馬的一種衍生品,是為了滿足更多的大衆跑者滿足對于長距離比賽的需求。

準确的說,就是市場上大多數的跑者想通過比賽的形式挑戰長距離,但是全馬又過于太長很長完成,是以便有了半馬。

這個項目自從投入市場範圍以後,火爆程度和接納程度甚至一度超過全馬,以至于到今天的市場也是一樣,基本上半馬的參賽選手都要高于全馬選手。

為什麼跑圈有一句“半馬不是馬”的說法?

不過,雖然都叫“馬”,但卻天差地别!

首先半馬是并不具備全馬這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在内涵上來說是有所缺失的。

其次從跑步的難度上來說,全馬也不隻是兩個半馬那麼簡單,完全就是兩種不同的耐力距離,雖然很多朋友嘴上說自己更喜歡半馬,但更多時候也是自己根本跑不了全馬。

難度系數根本不是一個等級,這一點相信跑過半馬和全馬的跑者都能了解,越是半馬之後,那是越來越難,無論從平時的訓練上、還是比賽時的政策上來講,都是很大的差異。

我們經常講一場馬拉松的真正開始是從30公裡之後才開始的,那是因為過了30公裡之後,基本上身體内的糖原都會被消耗殆盡,這個時候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來支撐自己,不然很容易就會出現“撞牆”,也就是跑崩掉。

而這種感受對于一個跑者來說,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為什麼跑圈有一句“半馬不是馬”的說法?

從馬拉松的競技意義上來說,最後的這12公裡才是馬拉松的真正精華所在,也是甄别一個跑者優劣的地段,而這一點在半馬的賽道上是無法體會到的。

這也就象征了“馬拉松”這42.195公裡的真正含義,是一種更高規格的體育标準,而半馬就完全沒有這個高度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半馬也不具備這個标準。

是以,半馬還是有差距的,隻能說能跑半馬也非常厲害了,至少為跑全馬打下了長距離的基礎。

你覺得“半馬是馬拉松”嗎?

歡迎留言分享。

愛跑步,愛生活。歡迎關注小方說跑步,為您分享更多跑步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