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内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援原創,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這場複雜而又微妙的外交角力中,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和中國外長王毅的交鋒如同一出精彩的國際政治舞台劇,展現了中歐關系在全球變局中的複雜動态。9月25日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站在聯合國大會的講台上,以犀利的言辭将中國推向風口浪尖。
她聲稱中國在俄烏沖突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甚至暗示沒有中國的幫助,俄羅斯不可能在烏克蘭戰場上堅持如此之久,這番言論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了國際輿論場。
弗雷德裡克森的指責不僅僅是對中國的外交挑戰,更是對中歐關系現狀的直接反映。她認為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幕後推手”角色,使得歐洲國家在處理對華關系時需要更加謹慎,她反複強調歐洲不能繼續對中國“天真”必須減少與這個東方大國的依賴。
這樣的言辭不僅試圖為歐洲敲響警鐘,更是在塑造一種危機感,仿佛中國已成為威脅歐洲安全與利益的潛在“敵人”。這些言論背後折射出的是歐洲在全球權力格局變化中,對自身安全感日益增強的焦慮和不安。
弗雷德裡克森的言辭顯然不是孤立的,近年來歐洲對華态度經曆了顯著的轉變,從過去的積極合作到如今的“去風險”政策,背後是深刻的地緣政治考量和利益博弈。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連任後,進一步推動對華關系的調整提出“去風險而不脫鈎”的政策。她試圖在不完全割裂與中國經貿關系的前提下降低歐盟對中國的依賴,這種政策表面上看似溫和實則隐含着深層的戒備與防範。
這一政策的提出背景複雜而多重,其中之一就是俄烏沖突使歐洲再次意識到自身戰略自主性的脆弱,俄羅斯作為歐洲能源供應的重要來源,其地緣政治博弈給歐洲經濟和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弗雷德裡克森将目前歐洲對中國的依賴類比于過去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認為如果不加以防範歐洲可能再次陷入被動局面。這種警惕不僅是對中國的,更是對歐洲自身戰略短視的一種反思。
另外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推波助瀾,也加劇了歐洲内部對華政策的分歧,美國不斷渲染“中俄威脅”論調,試圖将中國描繪成全球秩序的挑戰者并借此強化歐洲對華的警惕。美國希望借助俄烏沖突,進一步将歐洲綁在其全球戰略的戰車上。
弗雷德裡克森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壓力下的歐洲心态,一方面她意識到歐洲需要維護自身的戰略自主性,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在美歐同盟和對華關系之間尋找平衡。
在這樣的背景下弗雷德裡克森的言辭激烈,但卻也暴露了歐洲在面對複雜國際局勢時的無力感。她的強硬表态看似是一種主動出擊,實際上更多是一種被動防禦,她希望通過提高調門提醒歐洲不能再對中國“天真”,但這種呼籲的背後卻是歐洲在全球大棋局中愈發被動的處境。
然而事情的進展并沒有按照弗雷德裡克森的預期發展,她的強硬表态很快就遭遇了來自中國的靈活回應。9月26日僅僅在弗雷德裡克森發言後不到24小時,中國外長王毅便在紐約會見了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
這場會晤被認為是中方迅速反應的一個重要信号,王毅在會晤中展現了極高的外交智慧。他先是祝賀丹麥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并表示兩國可以在未來加強溝通協調,這一姿态顯示了中國的大度與開放為接下來的對話奠定了友好的基礎。
随後王毅祭出了一個意外的“法寶”,中方決定對丹麥實施免簽政策,這個決定不僅展示了中國對繼續深化中丹關系的誠意,也為丹麥的經濟發展和人文交流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
自疫情以來中丹之間的人員往來大幅減少,此次免簽政策無疑是對丹麥旅遊業和經濟複蘇的重大利好,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政策傳遞出中國願意繼續推進中丹合作關系的積極信号。
王毅的這兩步棋既展現了中國在外交上的智慧與靈活,也有效地化解了弗雷德裡克森強硬表态所帶來的緊張局勢,很快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的态度明顯軟化。
他在會晤中表示丹麥的發展離不開自由貿易,将繼續堅持自由貿易政策推動經濟全球化,并希望歐洲與中國能找到妥善處理貿易摩擦的辦法,這一表态與弗雷德裡克森此前的強硬言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某種意義上說拉斯穆森的表态是丹麥對中方友好姿态的積極回應,也是對中丹關系繼續深化的信任表露,中丹兩國在經貿合作上有着長期而穩定的關系。
2023年兩國貿易總額達到了137.1億美元,對于丹麥這樣一個小國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在目前全球經濟不确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丹的經貿合作無疑對丹麥經濟複蘇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中丹關系的曆史不難發現兩國關系的穩固并非偶然,早在1950年丹麥就成為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并于同年與中國建交。
在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問題上丹麥也給予了積極支援,正是這種在國際事務中的了解與支援,為兩國關系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盡管近年來歐洲對華态度有所變化,但中丹關系始終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
目前歐洲内部對華态度并非鐵闆一塊,西班牙和德國在對華政策上持相對溫和的态度,他們主張通過對話來解決分歧,而不是通過對抗來加劇緊張。
北約秘書長也明确表示制裁并非北約的職責範圍,這些不同的聲音表明歐洲對華政策的制定不僅受全球局勢的影響,也受到内部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制約。
資訊來源:
王毅在聯合國緻辭:推動普惠發展,彌合智能鴻溝 2024-09-26 13:54·北京日報用戶端
丹麥首相竟要求中國為俄烏沖突“負責”,還揚言“不再繼續對華天真” 2024-09-27 08:37·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