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手遊那點事 澤塔
過去幾個月間,育碧的發展一直不太順利。
近日,育碧突然宣布“刺客信條”系列新作《刺客信條:影》跳票,發售日期由原定的11月推遲到2025年2月14日。按照育碧的說法,公司之是以做出這個決定,目的是進一步優化遊戲,進而為玩家提供令人滿意的體驗。
“雖然遊戲的功能已經很完整,但基于《星球大戰:亡命之徒》發售帶來的經驗,我們決定投入更多時間來改進遊戲。”育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相信,這将幫助整個系列中規模最大的一部作品完全實作其雄心勃勃的願景,尤其是兌現讓玩家使用雙主角冒險的承諾。在遊戲中,直江和彌助帶來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玩法風格。”
“《刺客信條:影》還将脫離傳統的季票模式。2025年2月14日,所有玩家都将能夠在同一時間暢玩這款遊戲。另外,我們将向那些預購遊戲的玩家免費贈送首個擴充包。”
在宣布《刺客信條:影》跳票的同時,育碧首次公開承認,《星球大戰:亡命之徒》的商業表現未能達到預期。育碧在聲明中說:“為了響應玩家的回報,育碧的開發團隊現在已經全面動員起來,将會迅速實作一系列更新,以改進和完善玩家體驗,推動《星球大戰:亡命之徒》在聖誕季吸引大量玩家,成為一款長期表現強勁的遊戲。本作将于11月21日登陸Steam。”
一個更重要的變化是:從明年2月開始,育碧所有包含PC版本的新遊戲都将于發售當天在Steam商店開賣。
在本周三進行的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育碧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伊夫·吉列莫特承認,公司最近确實遇到了很多困難。
“我們第二季度的業績低于預期,這促使我們決定迅速而堅決地解決問題,未來會更加注重(采用)以玩家為中心、玩法優先的方法,并将堅定不移地緻力于實作公司自有品牌的長期價值。”吉列莫特說,“雖然我們需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看到公司轉型帶來的實際利益,但我們仍将堅持目前戰略,聚焦于兩個關鍵的核心領域——開放世界冒險(遊戲)和遊戲即服務原生體驗——目标是推動公司業績增長,創造強勁的現金流。”
“最後,我想談談近段時間外界對育碧的一些兩極分化的評論。我想重申,育碧是一家娛樂優先的公司,我們的目标是為盡可能廣泛的閱聽人創造遊戲,而非宣揚任何特定的價值觀。在未來,我們仍将緻力于為粉絲和玩家們創造人人都享受的遊戲。”
作為一家擁有《刺客信條》、《孤島驚魂》和《波斯王子》等明星IP的遊戲發行商,育碧究竟為何會深陷困境?在英文遊戲行業媒體GameIndustry.biz前段時間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作者Rob Fahey圍繞這個話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是手遊那點事對文章内容的編譯整理:
自1996年上市以來,育碧在發展曆程中曾多次與試圖收購公司,或者争奪公司控制權的外部力量進行鬥争。
育碧上市前是一家以代理其他公司遊戲為主要業務的歐洲分銷商,而在上市後的短短幾年間,一系列明智的決策讓育碧迅速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并且手握數個關鍵IP。這又使得一些規模更大的公司對通過收購育碧尋求增長産生了濃厚興趣。
2004年,EA收購了育碧近20%的股份——當時,育碧高管擔心這是EA發起惡意收購的前奏。2010年,EA最終賣掉所持育碧股份,然而幾年後,育碧就不得不面對一次更加嚴重的惡意收購:創辦育碧的吉列莫特家族卷入了一場持續三年的“商戰”,目的是阻止法國傳媒巨頭維旺迪獲得公司的控股權。
隻要觀察育碧的股價圖,你就能看到這些戰鬥給育碧留下的痕迹。如果隻回顧過去幾年,你會留意到育碧的股價表現非常糟糕,近一年間公司市值縮水了大約一半,并且自2020年以來,育碧每年的股價表現都很差勁。
幾年前,“宅經濟”曾推動遊戲公司估值飙升,但對育碧來說,這種助力的持續時間相當短暫。2021年初至今,育碧股價持續下滑:就在數周前,或許是因為公司新作《星球大戰:亡命之徒》的商業表現令人失望,育碧的股價再次暴跌。
不過有趣的是,如果将時間線拉長,你會發現育碧的股價曾長期虛高。
2020年前,育碧的估值一直非常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其創始團隊與維旺迪鬥争的“後遺症”:吉列莫特家族使出渾身解數來增加對育碧的持股和投票權,維旺迪也以越來越高的價格收購了更多股份,以使自身持股比例達到30%,進而觸發收購要約。
這種政策奏效了。2017年,當維旺迪接近達成目标時,育碧股價已飙升至2015年維旺迪收購其10%股份時的接近10倍……然而,維旺迪最終選擇放棄,将所持大量股份賣給騰訊後離桌了。這給育碧帶來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圍繞控股權的争鬥導緻公司股價被過度擡高,而在随後幾年裡,随着股價不可避免地回歸平均水準,育碧不得不經曆非常艱難的時期。
如今,育碧估值已經跌落至與2015年維旺迪首次入股時接近的水準,這意味着在過去十年間,育碧沒有取得任何有意義的進步。在此期間,育碧投資者沒有看到任何回報已經屬于最好的情況,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的投資已經蒸發了近90%。
你幾乎可以想象,當一位所謂的積極投資者兩周前突然出現,釋出公開信要求育碧接受私募股權公司的收購時,育碧CEO伊夫·吉列莫特(Yves Guillemot)可能會感到如釋重負。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那封公開信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也讓育碧高管來到了他們熟悉的“戰場”——敵對投資者威脅要收購公司,将吉列莫特家族趕走!在像這樣的Boss戰中,吉列莫特家族曾經成功地對抗實力強勁的對手,而如今的對手毫無名氣,持股比例更是不到1%。
對育碧管理層來說,與進行真正的内部檢討,思考為何公司在許多商業名額上遠遠落後于遊戲行業内的競争對手,以及在(遊戲)開發流程的管理上遇到了哪些問題相比,搞定小小的投資者顯然要容易得多。
事實上,那封公開信裡的大部分表達相當業餘,甚至漏洞百出,看上去更像是“樂子人”的惡搞作品,而沒有提及任何嚴肅的分析或投資政策。除了對育碧最重要的數個IP拼寫錯誤之外,作者對遊戲公司運作方式的了解也極其淺薄……簡而言之,公開信裡的内容并不值得大公司或其投資者認真對待。
然而,雖然那封公開信對育碧的疾病診斷或治療都沒有幫助,但作者至少說對了一件事:育碧病得很重,而且沒有任何好轉的迹象。
就商業成功而言,育碧無法與其他3A發行商相提并論,在公司利潤、員勞工均創造收益、産品平均收益等幾乎所有名額的比較中都處于落後位置。育碧擁有一大批知名且廣受歡迎的IP——《刺客信條》、《波斯王子》、《孤島驚魂》等——卻很難圍繞這些IP推出成功的遊戲作品。與此同時,育碧近年來嘗試開發新IP,但進展也不順利,《碧海黑帆》和《不羁聯盟》等項目似乎都未能達到商業目标。
從源頭上看,與其他3A發行商相比,育碧缺少能夠穩定吸金的暢銷遊戲,例如動視的《使命召喚》系列、EA的體育遊戲、Take-Two的《GTA Online》等。育碧也朝着這個方向制定了一些戰略決策,嘗試開發《不羁聯盟》之類的線上服務遊戲,但收效甚微。(作為一款對标《使命召喚》的射擊遊戲,《不羁聯盟》根本無法撼動後者的市場地位。)
還有觀點認為,育碧是一家過于臃腫的公司——其員勞工數遠遠高于競争對手。育碧雇傭太多員工,發行了太多遊戲,但與競争對手相比,育碧員工的人均創收、遊戲産品的平均收入仍然不高……這表明育碧高層存在問題,未能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設定資源,圍繞産品線制定明智的決策,而是随意地讓旗下工作室制作大量遊戲,指望其中的某一款能夠獲得成功。
這也是伊夫·吉列莫特和他身邊的其他育碧高管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
作為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伊夫·吉列莫特在育碧掌權已經超過30年。多年來,多年來,吉列莫特一直在拼盡全力保住自己在育碧的上司地位,并證明了自己是一位狡猾而足智多謀的董事會鬥士,“長袖善舞”地在 EA、維旺迪和騰訊等巨頭之間周旋,甚至偶爾會利用他們的力量互相對抗,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另一方面,從育碧的現狀來看,吉列莫特似乎并不擅長圍繞如何研發産品,如何配置設定資源來制定政策……當然,前述激進投資者提出的治療方案遠比育碧的疾病本身更加糟糕——如果某家私募股權公司收購育碧,解雇員工并剝離資産,那麼過不了幾年,育碧可能會徹底倒閉。
在遊戲行業,育碧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公司高層亟需一場真正的變革,其産品線也需要更加嚴格、高效的監督和管理。伊夫·吉列莫特終其一生都在用心經營育碧,然而,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有理由對他提出質疑,要求他證明自己仍然是帶領公司克服目前挑戰的合适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