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管窮富,在3方面“大方”的家長,更易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國慶節,小區舉辦活動,中間有個自由上台表演節目的環節。

大人們老成持重,不願當“顯眼包”,倒是孩子們争先恐後。

站在我旁邊的有對母子,男孩大概七八歲的樣子,看起來躍躍欲試。

他眼神裡閃着光,豔羨的盯着前方十米處的舞台。

等到上一個小朋友唱完歌下台後,小男孩就拽着媽媽的胳膊說:“我也想上去唱歌”。

語氣中帶着一些希冀向往,又有幾分緊張忸怩。

按常理,這種事,家長一般都會支援鼓勵。

但男孩的媽媽卻實實在在的潑了一盆涼水:

你趕緊消停點吧,平常讓你在家裡唱,都張不開嘴,這時候擠什麼熱鬧?

聽見這話,男孩眼眶忽得就紅了,閃着淚花,帶着哭腔小聲嘟囔道:“在家裡,那是我不想唱”。

不過男孩媽媽直接忽視了孩子的訴求,反倒有些不滿的呵斥道:“把你的眼淚忍住,别給我丢人”。

從業人員察覺到了動靜,十配置設定合的把話筒遞到了小男孩面前。

隻是與剛才相比,此時的小男孩眼裡仿佛失去了光,唯唯諾諾。

不管窮富,在3方面“大方”的家長,更易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孩子媽媽有些氣急,又出言說道:“剛才你想唱,現在阿姨把話筒給你拿來了,你又不唱了,真是沒出息”。

小男孩低着頭,既沒有出聲,也沒有接話筒,隻是豆大的淚珠,一個勁的往下掉。

畫面定格了一分鐘,場面尴尬。

等到從業人員無功而返後,男孩媽媽便開啟了指責批評模式,就好像是她自己剛剛出了一個天大的醜一樣。

隻是,她或許始終都不會明白,兒子的前後變化,全是拜她所賜。

她可能也沒想過,自己無處不在的高壓、強勢,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心靈創傷,留下多少的怯懦、敏感與脆弱。

短短的十分鐘,她用三言兩語,親手扼殺了自己兒子的勇敢、自信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想起弗洛伊德說過的一句話:

決定人一生幸福的,是童年時期是否自卑。

越是自信積極的孩子,越能在一片瑣屑的生活裡,走出康莊大道。

越是自卑脆弱的孩子,越會帶着滿身疲憊、一身傷痕,過得郁郁寡歡。

然而,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自卑,大多都是因為不當的家庭教育,才使得他們走入了成長的逼仄與昏暗之中。

那麼如何做,才能養出一個自信陽光、又有出息的孩子呢?

其實,無論家庭是窮還是富,真正聰明的家長,一定會在3個方面表現的“大方”一些。

不管窮富,在3方面“大方”的家長,更易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①不吝啬于誇獎

網上有一段視訊,曾引起過無數網友的熱議。

視訊中,14歲的女孩,為自己和媽媽做了豐盛的飯菜。

原以為得到的是誇獎,可結果回到家的媽媽不但不感動,反而生氣的質問說:

我要表揚你嗎?你跟我做那麼多菜,怎麼吃啊我們倆……

媽媽一頓狠辣輸出,毫不在意剛剛還目光灼熱期待,此時卻眼角噙淚委屈的女兒。

那個畫面,隔着螢幕,都令人無比窒息。

我們不得不承認,成年人的思維更加理性成熟。

但如若為了守住這份“理性”,就得以傷害孩子為代價的話,那這筆買賣實在愚蠢的可怕。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積極權威期待。

說的是,如果你想讓一個人變壞,就打壓和否定他,如果你想讓一個人變好,那麼就要鼓勵、誇贊和肯定他,慢慢地,他就會朝着你期待的方向發展。

這跟“标簽效應”有異曲同工之處。

是以,那些不吝啬誇獎的家長,往往能讓孩子的成長得到很好的滋潤,進而才會開出自信之花、成功之果。

不管窮富,在3方面“大方”的家長,更易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②不習慣于比較

網上有一項關于“孩子最受不了父母的十件事”的問卷調查。

結果排名第一的就是:最恨父母拿我跟别人比較。

不少家長可能覺得,有“比較”才會有“競争”,這種一種催化孩子内部驅動力的教育方式。

可事實上呢?

“比較”的核心邏輯,其實是一種不認可,也是家長在面對差距時,把情緒投射在孩子身上的無能怒吼和宣洩。

就像李玫瑾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說的那樣:

比較,是一種病态現象,這類父母帶出來的孩子,往往會出問題。

一方面,一聲聲比較,其實就是一次次的打擊與否定,輕則傷害孩子自尊,重則會讓他們變得自卑、焦慮,甚至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

另一方面,父母覺得“比較”是在促使孩子進步,可聽在孩子耳裡,卻是父母在表達對自己的不滿,久而久之,親子關系失衡,進而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多種影響與傷害。

是以,與其想通過“比較”來刺激孩子,還不如多點認可和肯定,讓他們靜待花開。

就像那些聰明的家長一樣,永遠不比較,不對照,隻要按時施肥澆水,靜待花開就好。

請記得,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優秀的種子,隻是花期不同罷了。

不管窮富,在3方面“大方”的家長,更易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③在信任方面,要大方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家長習慣于把以下幾個句式挂在嘴邊:

他不懂、他不會、他不行……

殊不知,越喜歡說這些話,越會剝奪孩子成長的空間,越會給他們的未來設限。

而家長之是以會有這樣的表達,其背後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掌控感。

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父母在孩子這裡,希望得到絕對的掌控權。

而對孩子不斷的打壓、否定,可以有利于這種“掌控感”的高度呈現。

第二,全能自戀感。

UM心理主筆妙黛說過一句話:

很多父母在生理年紀上,已經老大不小,但在心理年紀上,卻像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因為受到全能自戀感的支配,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全能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父母眼裡,哪怕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在他們看來也是啥事都不會做的“小孩子”的原因。

可問題是,當我們對孩子缺乏信任,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要為他們大包大攬。

如此一來,不但會使得家長自己勞心傷神,而且更重要的是會擠壓孩子的成長空間,給他們的發展和學習設定阻礙。

不管窮富,在3方面“大方”的家長,更易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而聰明睿智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有着充分的信任。

這種信任,讓孩子自己可以去接觸更多的事物,接受更多的考驗,進而無論是自理能力、心态還是抗挫力,都有着非常好的發展。

而這些都會在孩子未來的成長路上,爆發出極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