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和11月,紅七軍曾二次經過大苗山,向各民族人民傳播馬列主義,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政策和主張,還為群衆修建橋梁、留下禦寒衣物......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國小生們在三防鎮紅軍亭前合唱同一首歌(資料圖)
1937年6月,中共融縣支部在融樂鎮北帝樓(今融水中學校内)正式成立,融縣(今融水、融安縣)革命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建立了黨的系列組織和建立了系列革命武裝隊伍,守護着苗鄉大地......
多年後,這些苗鄉人民耳熟能詳的紅色故事,被分别镌刻在融水曾經開展革命的遺址紅牆上,在幾代講解員的解說中,口口相傳。
▲三防鎮紅七軍紀念館的牆上記錄了紅七軍兩次過三防的故事(資料圖)
“小時候聽紅七軍的故事,心裡都是敬畏和感動,他們的精神激勵了三防人,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化底蘊,現在我更要講好這個故事。”三防鎮紅七軍紀念館講解員韋巧文從小耳濡目染,最大的希望是能有更多人加入講解隊伍,把紅七軍在三防的故事講好、記好、宣傳好。
▲三防鎮紅七軍紀念館(資料圖)
2021年,三防鎮三防社群入選中組部、财政部“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試點村莊”,獲400萬元獎補,紅七軍三防會議舊址和鄧小平、張雲逸居住舊址等6個項目已建設完成。随着基礎設施硬體更新,進一步加深了三防鎮紅色底蘊,更點燃了融水鄉村振興的紅色夢想。
▲三防鎮
“我們将黨的紅色教育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打響革命老區品牌,使三防鎮成為紅七軍過苗山曆程中最具紀念意義的紅色打卡點,讓革命老區群衆更好地學習和傳承革命精神,全面推動三防紅色文化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如何将紅色資源和旅遊相結合,三防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韋遠策早有計劃。
▲國小生們在聽紅色故事(資料圖)
除了三防鎮,紅七軍的革命星火還帶“活”了四榮鄉榮地村的紅色資源。每逢國慶節等重大節日,榮地村的紅七軍過苗山陳列館便迎來參觀高峰。80後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潘以福和90後駐村工作隊員廖旭千是館中的講解員,在他們心裡,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先輩們來時的路。
▲榮地村紅七軍過苗山陳列館
潘以福說:“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更深刻地了解紅七軍當年是為了革命獻身、英勇就義的事迹,讓這些革命精神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廖旭千也說:“我希望大家能夠跟着我的講解去了解紅七軍與我們大苗山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記住革命精神和鬥争精神。”
▲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講解員帶領下參觀紅七軍過苗山陳列館(資料圖)
正因為對紅色精神執着的傳承,2015年開始,融水申請到專項資金,并在粵桂資金的幫扶下,加大力度挖掘保護紅色遺址,先後修葺建設了鯉魚岩抗戰紀念館、三防鎮紅七軍紀念館、榮地村紅七軍過苗山陳列館等,還将紅色資源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探索紅色教育精品旅遊路線,并成功建立1個廣西紅色旅遊重點村和4個市級黨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約10萬人次到融水開展紅色旅遊研學,讓融水紅色資源徹底“活”了起來。
▲榮地村紅七軍過苗山陳列館
歲月長河緩緩流淌,紅色故事傳承之路,也正在一代代發揚光大。
融水鎮新國村的鯉魚岩抗戰紀念館名氣也很大,館中93歲的講解員曹議作為親曆者,講解更是豐富感人。“我們有敢于和敵人鬥争的革命故事,我想把故事一直講下去,更希望把我們鯉魚岩先輩們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鯉魚岩抗戰紀念館
▲曹議在給孩子們講解(受訪者提供)
曹議的故事,激蕩起紅色故事志願講解員葉子雯和女兒石予烨的心靈波濤。
▲葉子雯帶孩子到紀念館參觀學習,三代講解員同框。(受訪者提供)
“從曹老身上我看到了一名講解員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也希望能接過這個接力棒,當好傳聲筒,用心用情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能夠代代相傳。”談及曹議和鯉魚岩抗戰紀念館的建設,35歲的葉子雯腦海中浮現的,是不管嚴寒酷暑,襯衣濕了又濕,依然堅持講解的老人身影。
▲紅色故事志願講解員葉子雯在講解(受訪者提供)“我想像曹爺爺和媽媽一樣,用眼睛發現家鄉之美,用我們紅領巾講解員獨特的視角和語言來講好我們的紅色文化精神。”今年10歲的石予晔受母親影響,經常到紀念館參觀學習,并成為了一名紅領巾講解員,不僅在融水講故事,還将故事傳出了融水。
▲石予烨在做講解(受訪者提供)
在幾代講解員的講解中,融水革命老區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動人心魄的紅色曆史生動地浮現眼前,深深觸動了多次到革命遺址參觀學習的縣人武部軍事科參謀覃許祥的心。“過去聽,我希望能和先輩們一起沖鋒陷陣。如今常聽常看,每次都能擷取不同的能量,讓我能更好地帶好新兵,同時,更希望能守護好現在的生活。”
▲縣人武部到鯉魚岩抗戰紀念館參觀學習(受訪者提供)
紅色,是融水的底色。紅色精神,涵養了融水人的初心。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廣西壯族自治區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後,融水開始組織教育訓練專業紅色故事講解員。如今,融水正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把紅色鄉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三防鎮紅軍亭
“紅色資源是我們最重要的精神養料。下一步,融水将繼續挖掘保護利用好紅色家底,着力打造紅色+文旅研學模式,進一步激活紅色文化基因,助推鄉村振興。”縣文體廣旅局副局長劉永瓊表示。
圖文記者丨黃杏俏 趙潇骁 黃誠 通訊員:韋學劍
值班校對丨梁俊遠
責任編輯丨梁立明
責任稽核丨何 成
責任監制丨龔祥友
出品機關丨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風情苗鄉》微信公衆号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