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國抗日戰争終于取得了勝利,舉國上下不為之喜慶,然而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歡樂中,東北一座高牆住宅面前卻一反常态的站滿了軍隊。為首的軍隊長官一聲令下,其所屬部隊一齊湧入這座宅子,宅子的主人正是當年東北王張作霖的第一文人幕僚而後投靠日本人的國賊袁金铠。
三寸之舌攪動風雲
袁金铠,字潔珊,晚号傭廬,1870年出生于遼甯山嶽鋪的一個滿族家庭。他自幼聰穎好學,對儒家經典有着深厚的造詣。然而,科舉之路并不平坦,兩次省試的落榜讓他一度心灰意冷。竊以為這段時間的經曆對袁金铠的性格造成了重要影響,這讓他在後面的人生經曆中更加善于投機和取巧,以至于後來墜入懸崖。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袁金铠雖然在仕途上一時間不得意,但是正所謂書生意氣志趣相投,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王永江,二人志同道合,結為莫逆之交。這兩個人後來也成為東三省一代枭雄張作霖穩定局勢所倚仗的最重要的兩位文人。袁金铠在張作霖初創業階段獻謀獻計,而王永江則是張作霖真正坐穩東三省霸主椅子的重要功臣。
庚子年間,社會動蕩,袁金铠憑借其妻兄蘇會忱的推薦,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擔任北路保甲局總辦。他勤勉盡責,深受百姓愛戴。随後,他又晉升為團練團董,開始在地方上嶄露頭角。這一時期,他深刻體會到了地方治理的艱辛與複雜,也鍛煉了他的組織能力和政治智慧。
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袁金铠的仕途迎來了新的春天。他積極參與新政的實施,以卓越的才華和敏銳的洞察力赢得了趙爾巽的賞識。在趙爾巽的庇護下,他進入了督幕,參與政務,逐漸成為了東北政壇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趙爾巽任東三省總督期間,他更是擔任了谘議局副議長的要職,為東北的現代化程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城頭變幻大王旗
曆史的洪流總是充滿了變數。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的統治已然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時候。整個中國已經風雨飄零,清王朝的制度秩序已經失效,在這種情況下東三省如何獨善其身,而袁金铠個人命運何去何從都面臨着新的挑戰。
面對革命的浪潮,袁金铠迅速向趙爾巽提出了穩定東北局勢的政策,他認為在這個特殊的曆史時期,不能完全相信南方革命黨的話,要穩定東北局勢還是要看本地的武裝力量。在當時張作霖已經成為東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武裝力量,于是袁金铠積極建議趙爾巽電召張作霖率軍前往奉天保護。
趙爾巽是文人出身,哪裡見過這樣的架勢和局面。趙爾巽作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想要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尊嚴,但是鞭長莫及無能為力,能夠自保就已經是費盡心機了。想來想去,趙爾巽也隻能死馬當作活馬醫聽從袁金铠的建議讓張作霖來到奉天聽候調遣。
袁金铠的這一建議確定了趙爾巽繼續掌控東三省的局面,打擊了東北地區的革命黨勢力,更重要的是借着這個機會張作霖在東北軍政界界徹底起飛,東三省枭雄的氣魄已見端倪。
巧設妙計,排除異己
民國建立後,袁金铠繼續在政治舞台上發揮着重要作用。他一度跟随趙爾巽前往北京擔任清史館編纂,但并未能安心編書,而是積極為張作霖争取利益。在民國政壇上,他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影響力,成為了張作霖的重要智囊之一。
對于袁金铠來說,最為著名的還是他巧設妙計請張作霖的對手馮德麟自願上鈎,徹底失去競争能力。馮德麟是張作霖的拜把子四哥,更是當年在東北綠林行當裡面響當當的人物,後期也是除了張作霖之外最具有影響力的勢力。
馮德麟自恃資曆老,兵力雄厚處處跟張作霖作對,如何幫張作霖消除這個隐患稱為袁金铠反複思考的問題。恰逢此時關内的保皇黨張勳邀請張作霖入關共同複辟以圖大業。張作霖自知情勢不明朗,就在袁金铠的建議下讓馮德麟前去跟張勳交涉。
馮德麟自認為這是另起爐竈的絕好機會,結果在張勳複辟失敗之後他則被囚禁在北京。後來還是張作霖顧及當年的結拜兄弟情義,聯系段祺瑞放了馮德麟,但是從此之後馮德麟徹底退出了東北軍政領域。
奈何做賊
民國東北局勢雲波詭谲,張作霖就像是在刀尖上行走,一步不慎就是萬丈深淵。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埋好的照炸藥炸死,他的兒子張學良正式接過權柄,稱為新一代掌門人。
張學良上台重用青年派将領,對當年的老人則是不感興趣,袁金铠也逐漸走到了權力圈的外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面對日本的侵略和壓迫,袁金铠做出了一個讓人痛心的選擇——投靠日本,成為僞滿洲國的大臣。這一行為不僅讓他失去了民族氣節,也讓他在曆史上留下了可恥的一頁。他的晚節不保,更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曆史的笑柄。
袁金铠究其一生既有對清廷和地方治理的重要貢獻,也有在關鍵時刻喪失民族氣節的可恥行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應堅守民族氣節和道德底線,君本才人,奈何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