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國慶假期,本是大家外出遊玩的好時機,但對電動車主來說,這回簡直成了“綠色囧途”。尤其是充電站裡,那一幕幕堪比春運火車站的“充電大戰”,仿佛瞬間把電動汽車最後的遮羞布給撕開了——什麼“環保”“未來交通”,在充電1小時、排隊4小時的現實面前,立馬變成了諷刺。
話說,這些年電動汽車吹得挺厲害吧?宣傳語一個比一個熱血:“綠色出行,環保先鋒”,“未來出行方式”……但到了國慶的高速上,一切高大上的概念都不管用了。電動車主們面對充電站那長龍般的隊伍,隻能暗暗叫苦,連原本“随時随地充電”的便利性都沒了影。你以為你踩的是環保先鋒的風口,結果卻發現自己成了堵在路上的一隻“環保蝸牛”。
咱不妨看看小李的“囧途”經曆,這幾乎成了所有電動車主的共同寫照。興高采烈地出發,開了沒多久電量告急,懷着僥幸心理跑去高速服務區——結果一看,呵,充電站已經被電車包圍得水洩不通,排隊就得幾個小時。急得不行的小李想着“下高速吧”,結果這下更慘了,找個能充電的地方像是尋寶,裝置又老又慢,還不敢開空調,生怕更費電。最後等了将近兩小時才充滿電,那叫一個“苦中作樂”。
你說,這些電動車到底圖什麼呢?環保?省油錢?可現在看來,折騰的功夫比省下的油錢還多吧?尤其是服務區的從業人員小張說得好:“油車頂多加個油就能跑,但電車趴窩了,那可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這話一出,沒多少電動車主敢反駁。眼瞅着電量一點點消耗,那焦慮勁兒,恨不得手動發電。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電動車數量漲得飛快,充電樁卻跟不上節奏。到2023年底,國内電動車保有量幾百萬輛,結果充電設施,特别是高速上的設施,那叫一個寒酸。老舊的裝置、慢得要命的充電速度,有時候充着還突然“罷工”,這讓車主們好不容易熬到充電的時候,又得提心吊膽,真是想想就心累。
不少車主吐槽,國慶排隊還隻是小菜,真到了春運那才叫“災難級”。尤其是冬天,電動車電池性能本來就差,再加上冷天氣續航本來就掉得快,你不敢開空調,電量嗖嗖往下掉,甚至有人連電動汽車都不敢開了。你說,這“環保出行”的美好願景,是不是有點“遙不可及”?
有人可能會說,選擇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确實,電動汽車适合哪些場景,得有點數。你平時就市區跑跑,家裡還能裝個充電樁,這車省錢又友善;但如果是常跑長途,還指望靠電車自駕遊,那可能就得三思了。畢竟,現實很骨感,大家在國慶的“充電囧途”上已經領教過了。
再說了,别讓“續航焦慮”成了絆腳石吧。如今的電動汽車已經挺好,可距離“省心出行”還有不小的差距。綠化出行,誰不想?但你總得先讓車主們不再擔心哪天半路趴窩吧?電動車發展這條路上,不隻是技術問題,還得解決好充電難題。否則再環保、再智能,也擋不住車主在服務區排隊時的一聲長歎。
最後,小編想問:你國慶出行也經曆了類似的“充電囧途”嗎?對于電動汽車發展中的這些“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