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慶長假的到來,不少人選擇出行旅遊,或者去商場休閑購物,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是要小心,在這個歡樂的時刻,一些不法商家卻可能暗中布下“價格刺客”,等待着那些稍有不慎的人。
9月28日,一位顧客在南京德基廣場的麼鳳士多德基店内買了一顆話梅,竟然要支付71.6元。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款話梅,售價是每50克358元,一斤3580元。
一兩358元,一斤3580元!這樣的話梅,無疑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期,說是“天價”毫不過分。當然了,這個商場,德基廣場,位于南京市玄武區中山路18号,坐落在号稱“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東北角,是一個定位“高端”商業的綜合購物中心。而“麼鳳士多”又是源自香港的一家蜜餞零食店,其定位也是高端的,尤其是其“清香話梅王”,号稱“話梅界的愛馬仕”。在麼鳳士多的官方網站上,這款話梅王37.5g裝的售價是201元港币,換算下來,50克要268元港币。在内地的電商平台上,這款話梅售價也不菲。進入高端商場後,再加上高昂的場地租金和人力成本,50克賣到358元人民币,隻要明碼标價,願打願挨,似乎也不算過分。畢竟,有些奢侈品牌的一個曲别針,都可以賣出1500元。
也正是考慮到商家的定價自由,南京市玄武區市監局就表示,商家有定價自由,明碼标價就沒問題。但若消費者和媒體所反映字型大小問題屬實,會要求整改。
從網傳視訊畫面來看,這款話梅的價簽上,确實标明了每50克358元,“每50g”的字型雖然稍小,但也沒到不容易看清的地步。
不過,隻要“明碼标價”,就一定沒問題嗎?也未必。關鍵還要看這個标價是否充分起到對消費者提醒的作用。
在判斷商家的“明碼标價”是否足以滿足消費者知情權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消費者的思維慣性。
消費者在購物時,根據商品品牌、售賣管道等不同,對商品的價格是有一個心理預期的。對于衆所周知的奢侈品牌,大家雖然會覺得貴,但是不會認為離譜。比如說1500元的奢侈品牌曲别針,因為大家都了解,這就是奢侈品牌的溢價。人們會預期,五星級酒店的餐廳裡,飯菜會很貴,但如果是街頭小餐館,人們通常會假定,這裡的價格會比較實惠。
說回話梅。很少有人會想到,作為日常零食的話梅,可以賣到那麼貴。“麼鳳”這個高檔品牌,也沒有被所有人都認知。是以,這位顧客發現這家話梅的價格高達3580元/斤,一顆就要70多元時,直呼“遭遇刺客”,也就情有可原了。
當商品的定價方式可能與公衆的思維慣性不一緻的時候,就需要商家對消費者進行更強的提醒。然而,在現實中,不少商家不僅不會提醒顧客,反而刻意利用消費者的思維慣性,意圖誘導消費者認知,利用消費者的錯誤判斷,謀取利益。
比如幾年前的“雪糕刺客”風波。一款新出的雪糕品牌“鐘薛高”,定位高端,比普通雪糕價格高出好幾倍。
當然,開發一個定位高端的品牌,售價高,也沒什麼問題。就像“哈根達斯”冰激淩,一般都是在專賣店賣,就算放在其他店裡賣,也會布置專櫃,營造獨一無二的高端形象。是以它賣得貴,消費者也可以接受。
但是定位高端的“鐘薛高”,從線上走到線下,一口氣鋪了很多零售店。但在這些便利店裡,鐘薛高也是和3塊、5塊的平價雪糕放在同一個雪糕櫃裡一起賣。不認識鐘薛高的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成了買高價雪糕的冤種。去便利店買過雪糕的人都知道,一個大冰櫃的邊上,密密麻麻貼着十幾種雪糕的價簽。你說明碼标價吧,确實是有明碼标價,但是,有多少消費者會一個一個去找自己手裡的雪糕到底賣多少錢呢?大多數消費者都在心裡預設了雪糕的價格都差不多,隻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而忽略品牌的不同。當消費者拿起鐘薛高走到收銀台準備結賬時,即便發現了高價,也可能因為不願浪費時間或擔心尴尬而無奈選擇接受。這“雪糕刺客”就成功刺到消費者了。
麼鳳的天價話梅恐怕也有這個嫌疑。在麼鳳士多店裡,并不是所有的蜜餞零食都天價。也有一些相對來說價格還可以接受的産品。比如三十幾元港币接近半斤的楊梅、奶油梅等等。如果天價的“話梅王”跟這些相對平價的話梅擺放在一起,那消費者很可能會根據思維慣性而認為這“話梅王”的價格也不會貴得太離譜,貴個三五倍也就差不多了,不至于貴出三五十倍。是以,這款旗艦高端話梅王出現在店裡,有必要對消費者進行特别的提醒,讓消費者意識到,這不是一款普通的話梅。
除了把天價商品和平價商品混在一起,不厚道的商家還會利用不同計量機關标價的方法,試圖迷惑消費者。
比如說,去菜市場買蔬菜水果,大家預設的标價都是每斤多少錢,隻有少數比較貴、用得又比較少的菜,比如香菜、香椿等,會按兩計價。但是,有些商家會在計量機關上玩花樣,将商品的重量機關從“斤”換成“兩”或“克”,或者其他超出一般消費者認知的計量機關,來迷惑消費者,讓人在不經意間花了冤枉錢。在麼鳳話梅事件中,天價的話梅王是用每50克為機關來标價的,那同一家店裡,是不是所有的稱重商品都是按50克來标價的呢?如果其他商品用更大的機關比如“斤”來标價,而這款話梅王以“50克”也就是兩為機關标價,消費者如果不仔細辨認,隻看後面的價格,可能會認為這款話梅王的價格機關也是斤,給消費者帶來“雖然貴一點,但是還可以接受”的印象。
這種套路是用不常用的較小計量機關來标價,給消費者造成虛假實惠感。我就曾上過一次當。有一次路過一家鹵肉店,發現這家店鹵豬腳用大大的字标着“40元”,我想當然以為是40元/斤,覺得價格實惠,就買了兩斤。回家後仔細看标簽,才發現自己上了當,原來40元是250克,也就是半斤,一斤實際上是80元,比别家都貴。“250g”并不是鹵肉店常用的價格标注機關,而且字型偏小,給我造成了誤解。
此類事件當以“青島天價大蝦事件”最為出名。2015年10月4日,有遊客在青島一家餐廳用餐時,看到菜單上标價大蝦38元,跟老闆确認是一份38元,才放心點了一份,但結賬時老闆卻按每隻蝦38元的價格收費。這正是利用計量機關來耍花招。顧客到餐廳吃飯,一般都會認為報價都是按整盤菜來報的,誰知道這位店家竟然不走尋常路,對大蝦按隻定價。按隻定價也不是不行,但是對這種超出正常的定價方式,必須要特别提醒。這位店家不僅沒有提醒,反而刻意模糊,顯然就是想利用這種資訊的模糊來宰客。
盡管後來青島市有關部門對涉事燒烤店進行了處罰,并退還了遊客部分費用,但這一事件,還是讓“青島大蝦”成為宰客的代名詞,也嚴重損害了青島的形象。
此類涉嫌“宰客”現象常見于熱門景點。一方面,人們的注意力傾向于集中在最顯眼的資訊上。當商家使用較大的字型展示價格而用較小的字型标注機關時,消費者自然會被大字型的價格吸引,忽略了實際機關成本。另一方面,節假日遊客時間緊,買東西希望越快越好,更容易上當。
這種種套路,都有“明碼标價”,但卻仍然對消費者造成了誤導。是以,“明碼标價”并非商家的護身符。除了明碼标價,商家還需要確定消費者真正了解了價簽的标注。尤其是對一些高價的特殊商品來說,對消費者進行更強的提醒,充分滿足消費者知情權,應該是商家的義務。
長期采用誤導性定價政策的商家最終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即使是一次性的負面體驗,也可能導緻品牌聲譽受損,影響長遠發展。我對于那家賣40元/250g鹵豬腳的鹵肉店,從此就敬而遠之。
而此類“價格刺客”的争議案例,也在不斷增加社會成本。監管部門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查處這些違規行為,增加了行政管理的成本。由于資訊不對稱,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往往處于劣勢地位,即便成功投訴,也可能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是以,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對屢教不改的商家進行嚴厲處罰,形成有效震懾。這也是為了營造一個更為良性的消費環境,倡導商家産品和服務回歸簡潔與透明。畢竟,當年38元一隻的青島大蝦事件發生後,不少網友稱“再也不去青島了”。該事件嚴重損害了青島的城市形象與旅遊聲譽。
一次看似不經意的“價格刺客”偶遇,就會給消費者、商家品牌、地方管理公信力帶來難以愈合的傷疤。願國慶佳節期間,各地銘記此類事件帶來的教訓,共同努力建構一個更加和諧、公正、透明的旅遊市場環境,讓“價格刺客”争議少一些,每位遊客都能享受到愉快而安心的旅行體驗。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畢舸
責編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