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導讀

雷射自問世以來,給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雷射制造技術具有許多優勢,例如高品質、環保、高選擇性以及能夠執行各種加工操作,包括增材制造和焊接。是以,雷射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在雷射制造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近紅外雷射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然而,在處理銅和鋁等高反射金屬時會出現挑戰,因為它們的反射率可高達 95%。值得注意的是,銅和其他高反射金屬的吸收率受不同雷射波長的影響很大。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回顧和分析了相關文獻,總結了使用綠藍雷射制造高反射金屬的現狀和挑戰。此外,考慮到單雷射的局限性,我們還總結了紅外-藍雷射混合在制造業中的現狀,并為高反射金屬的制造提供了指導性見解。

主要圖表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 雷射束與材料之間的吸收、反射、透射、折射和散射的實體互相作用示意圖。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2. Cu的光吸收率。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3. 基于陶瓷 Nd:YAG 的綠色雷射器示意圖。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4. 實驗裝置。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5. 示意圖說明了每種技術的原理和加工特點,包括優點和局限性。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6.純銅的應用部件。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7. 使用 DOE 優化參數集制造的銅樣品的顯微照片。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8. 純 Cu 晶格結構的幾何形狀。(a) 晶胞和晶格結構的計算機輔助設計。(b) 用綠色雷射束通過 L-PBF 制造的純 Cu 晶格結構的光學照片。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9. 純 Cu 晶格結構的力學性能。(a、b)Oct 和 Cub 結構在各種應變速率下的标稱壓縮應力-應變曲線。壓縮變形下 Oct 和 Cub 結構的 (c) 2% 偏移屈服應力、(d) 20% 流動應力和 (e) 吸收能量的比較。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10. BJ-AM工藝步驟示意圖。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1. 使用 1 kW 功率、1 g/min 送粉速率和 0.1 m/min 熔覆速度對銅基體上的銅沉積物進行高速成像的幀。(a)參考圖表示感興趣的區域。(b)過程的進展:随着雷射束向前移動,熔池發生移動(白色圓圈表示感興趣的區域),(c)粉末顆粒融入熔池(白色圓圈标記粉末顆粒的位置)。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2. 使用 1 kW 雷射功率、0.5 m/min 熔覆速度和 1.3 g/min 粉末進料速率對鋁上的銅沉積進行高速成像的幀。(a) 表示感興趣區域的參考圖;(b) 粉末顆粒摻入熔池的幀序列和 (c) 粉末顆粒到達氧化物表皮的幀序列(白色圓圈标記粉末顆粒的位置)。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3. 藍色雷射系統:(a) 光路示意圖,(b) 雷射二極管簇示意圖,(c) 藍色雷射裝置照片,(d) 藍色雷射穿過水的照片。LD:雷射二極管。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4. 藍色雷射和近紅外雷射焊接的表面。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5. CuSn6 的縱向截面。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6. 恒定雷射功率 147.7 W 時 CuSn6 和 Cu-ETP 的焊接深度取決于進給速率(CuSn6 和 Cu-ETP 的垂直刻度相同)。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7. CuSn6 接頭結構(a)對接接頭 0.15 毫米;(b)搭接接頭 0.15 毫米;(c)對接接頭 0.3 毫米。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18. (a) 機器人藍色雷射焊接裝置 (b) 雷射焊接頭。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19. 樣本的外觀。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0。藍色二極管雷射系統的發展。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1. 使用藍色二極管雷射器進行增材制造的實驗裝置。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2. 使用藍色雷射對雷射塗層進行 X 射線觀察。(a) 雷射能量密度:1221 kJ/cm2 (b) 雷射能量密度:732 kJ/cm2 (c) 雷射能量密度:523 kJ/cm2 (d) 雷射能量密度:407 kJ/cm2。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3. 60 W(a)、80 W(b)、100 W(c)、120 W(d)、140 W(e)功率下銅基合金上銅層的表面圖像。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4. 20 W(a)、30 W(b)、40 W(c)、50 W(d)條件下 304 型銅層的表面圖像。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25. (a) 高速錄影機拍攝的結果與雷射照射軌迹疊加,(b) 純銅棒形成示意圖。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6. (a) 使用藍色雷射建構的 10 × 10 × 10 毫米 Cu 立方體示例 (b) 使用藍色雷射建構的 20 × 20 × 20 毫米 Cu 立方體示例。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7. 銅樣品在 0、0.1、0.2 和 0.3 秒時的熔化和凝固動力學,使用 (a) 1 kW 單模光纖雷射器和 200 W 藍色二極管雷射器的混合雷射器和 (b) 1 kW 單模光纖雷射器。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8. 銅樣品在 (a) 1 kW 單模光纖雷射器和 200 W 藍色二極管雷射器的混合雷射器和 (b) 1 kW 單模光纖雷射器照射後的效果。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29. 紅外雷射焊接的數值結果:(a)t = 0.5 s 時 y = 0 mm 橫截面的溫度(K)和流體流場;(b)吸收的紅外雷射功率和效率;(c)紅外雷射效率比較。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30. AlSi7Mg 基體上雷射熔覆 CuCrZr 合金的頂面形貌:紅外雷射(a-c)、藍光雷射(d-f)和紅外-藍光混合雷射(gn),其中第一個功率代表紅外雷射功率,第二個功率代表藍光雷射功率。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31. 不同雷射源下熔覆軌道的形成機理:紅外雷射(a 和 b)、藍光雷射(c 和 d)、高功率紅外 + 藍光雷射(e 和 f)以及低功率紅外雷射 + 藍光(g 和 h)。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 32. 紅外雷射、藍光雷射和紅外-藍光混合雷射輻照下 AlSi7Mg 基體上純銅包覆的形成機理。

聯盟機關上工大:藍綠雷射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及發展綜述!

圖33. AlSi7Mg基體上雷射熔覆純銅合金的頂面和橫截面形貌:紅外雷射(a-c)、藍光雷射(d-f)和混合雷射(g-i)。

主要結論

綜上所述,綠光和藍光雷射器都可以作為首選,為制造銅等高反射金屬材料提供了新的選擇,拓展了銅等高反射金屬的應用領域。随着雷射波長的減小,銅等高反金屬的吸收率明顯提高,提高了雷射的使用率和加工效率,使銅的直接焊接成為可能。藍綠雷射可以高效、有效地焊接銅等高反金屬,在保證高品質和重複性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焊接過程中的飛濺,為獲得高品質的焊縫奠定基礎。藍綠雷射還能提供穩定的熱傳導焊接和深熔焊接,保證焊接熔深的一緻性。此外,這些雷射器的熱影響區更小,有助于減少變形,非常适合薄闆焊接和微焊接。将熱變形的影響降到最低對于銅等材料的增材制造應用至關重要。但由于最大功率的限制和較高的成本,這些雷射器在工業應用中并不普遍。随着技術的進步,它們的最大功率已經大大提高,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為了解決單一雷射器應用的局限性,研究人員提出了雷射組合制造的概念。通過發揮不同雷射器的優勢,可以提高器件制造水準。例如,采用同軸配置的高功率紅外-藍光混合雷射器有望解決合金中的高金屬電阻問題,并且可以擴充到對裂紋敏感的合金,如TiAl、NiTi和高熵合金,用于增材制造。未來的技術進步将帶來更多的雷射組合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對于綠光雷射,随着雷射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它将在焊接和增材制造中變得更加精确和高效。更高的功率也将有助于提高加工速度和生産效率。綠光雷射在不同類型材料上表現出獨特的優勢,進而導緻雷射焊接和增材制造中材料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随着工業對高效精密制造的需求不斷增長,綠光雷射技術有望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對于藍光雷射,趨勢是混合雷射技術,它可以與紅外雷射相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擴大其應用範圍。

主要資訊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lue and green laser 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A review

https://doi.org/10.1016/j.optlastec.2023.110202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交流學習之用,最終解釋權歸本公衆号(雷射制造研究)所有。

長三角G60雷射聯盟陳長軍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