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深夜,就在中國人民歡度國慶的時候,伊朗突然發射了180-200枚飛彈轟炸以色列,成功率高達90%,鐵穹攔截系統竟毫無反應。
連超高音速飛彈的轟炸成功率都這麼高,要想攔截洲際彈道飛彈得有多難?
飛彈轟炸
伊朗飛彈轟炸事件出現後,一開始外界是衆說紛纭,對于飛彈發射總數和成功率說法各不相同,尤其是以色列官方稱自己的攔截非常成功。
但事實上,從大量的實地拍攝畫面來看,當晚空中的飛彈可謂是如同流星雨一般連續不斷,足足有180-200枚之多。
到底有沒有攔截成功呢?以色列一開始說非常成功,90%都被攔截了,最多隻有18枚飛彈打到地面上。
但從錄像來看,僅僅是一個内瓦提姆空軍基地就能把這18枚的配額消化掉了,飛彈落在地面的場景是清晰可見。
按照鐵穹攔截系統過去攔截火箭彈的畫面來看,如果真的把飛彈攔截成功了,那麼畫面效果是鐵穹系統的飛彈提前預知到來襲的飛彈,于是從地面發射飛彈在空中攔截目标。
顯然,視訊中的鐵穹是毫無作用,飛彈全部打到了地面,是以伊朗的說法是可信的,此次轟炸成功率高達90%。
面對以色列的死要面子的行為,外界很多人戲稱他們創造了最新的“地面攔截系統”。
英國BBC也是做了一次軍事掃盲,稱鐵穹系統也就能夠攔截一點近程火箭彈,對付一點民兵和恐怖組織襲擊。
而伊朗這一次動用的是他們國内自主研發的法塔赫-110飛彈,這可是真正的飛彈了,射程可達300公裡,據說最新款達到了700公裡,速度則是高超音速,一般認為是5馬赫。
BBC表示,要攔截這樣的飛彈必須采用大衛彈弓,而要攔截彈道飛彈就需要更好的系統了。
而恰好,以色列也有大衛彈弓系統,這就尴尬了,為什麼大衛彈弓也沒攔截成功呢?
大衛彈弓屬于中程飛彈攔截系統,2009年以色列從美國國防公司購買到了該系統。
2012年,以色列完成了一次試驗,成功擊落了一枚來襲靶彈。
盡管多年來完成了5次試驗,以色列也稱該系統非常成功地增強了其防禦性,但從伊朗轟炸的表現來看,所謂的大衛彈弓也完全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水準。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各個高調宣揚其武力的國家似乎都在吹牛,飛彈攔截系統也被過分高估了。
中國東風試射
僅僅是中程飛彈就一下子測試出了飛彈攔截系統的實戰水準,那麼如果動用洲際飛彈還有誰能夠攔截下來呢?
在國慶以前的9月25日,因美方在菲律賓和日本等地布設攻擊性飛彈耀武揚威,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大陸解放軍火箭軍很快進行了一次洲際飛彈試射。
在試射之前,大陸提前通知了其他四個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尤其是大洋彼岸的美國,畢竟咱們的飛彈就要落在太平洋上。
更為關鍵的是,大陸的這次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精準地擊中了預定目标。
要知道,現在擁有洲際飛彈的國家中,就連美國和法國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俄羅斯之前三年連續試射的三次都失敗了,可以說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對于大陸提前通知試射的行動,美國五角大樓表示,中國的做法很好,很尊重我的身份。
日本就有些不滿了,覺得自己離得這麼近都沒有得到通知,這也太不給面子了。
其實,大陸之是以隻通知常任理事國,一是因為五個國家的地位相當,二來是因為美國、俄羅斯和歐洲都有發射火箭的能力,甚至擁有自己的洲際飛彈,在這方面大家是一個圈子的。
至于日本嘛,連成功發射火箭都做不到,根本連上桌的資格都沒有,這讓它很是破防。
大陸東風31的精準命中目标則更加是顯示了一個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五常看家底的功夫,似乎隻有大陸真正掌握了全部技術,而其他四位也就是吹得厲害,實戰方面還是差了一點。
也正是以,東風31發射以後,周圍瞬間就安靜下來了。
洲際飛彈何以達到20倍音速?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武器之一,洲際飛彈不僅自身殺傷力大、打擊目标快,而且能夠搭載核彈頭,是各大國最忌憚也最信賴的武器。
之是以具有如此超然的地位,就在于洲際飛彈能夠達到20倍音速以上的速度,以現有的技術來說,雖然已經有理論能夠攔截,但卻從來沒有任何真正具備實戰能力的攔截系統。
為什麼洲際飛彈能夠具有如此赫赫威名呢?這其實都得從它的原理說起。
我們在上文中說了,洲際飛彈的其中一項技術就是火箭發射技術,這就是它與其他飛彈不同的地方。
多數正常飛彈都是以固液态燃料或者發動機為唯一動力,對目标進行打擊,但洲際飛彈卻是依靠地球重力進行打擊。
正常飛彈往往是在地球大氣層内對目标實施弧形打擊,而洲際飛彈在地面發射的時候其實是一枚小型火箭,它會以自身燃料筆直地發射到太空方向,大約3-5分鐘到達距離地面150-400公裡的地方。
抵達地球表面後,洲際飛彈的速度已經突破了7公裡每秒,基本上接近第一宇宙速度,開始圍繞着地球勻速飛行,這就進入到了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時,洲際飛彈的第一燃料使用完後脫落,開始使用第二燃料加速沖向太空,抵達大氣層外沿後,會繞着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做亞軌道飛行。
第二階段非常消耗時間,一般需要運作将近半個小時才會完成。
當這個準備階段完成後,洲際飛彈露出核彈頭,同時為了規避對手的偵測,對洲際飛彈實施攔截,是以洲際飛彈會在這一刻釋放一些金屬氣球幹擾攔截系統。
這些東西釋放完畢後,就可以開始朝向地面目标進行打擊了。
在第三階段中,洲際飛彈依靠本身具有的第一宇宙速度,在下墜時靠着地球的重力又不斷加速,基本上抵達距地面100公裡的高空時,就可以達到4公裡每秒的速度,約為11倍音速。
到達地面時,飛彈速度則已經達到了20倍音速,俄羅斯和美國的洲際飛彈則可以達到26倍,從下墜到打擊目标消耗的時間不足一分鐘。
如何攔截洲際飛彈?
是以,在如此巨大的動力和不可思議的速度面前,被打擊目标極難反應,現有的攔截系統也很難發揮作用,甚至就連檢測都非常困難。
雖說現在的太空紅外檢測儀和超級計算機,在理論上有能力檢測和計算洲際飛彈的速度和軌道,但實戰攔截還是很困難。
畢竟,東風31一次最多可以攜帶9枚分導式核彈頭,而大陸又不止一台飛彈發射車嗎,隻要一枚擊中目标,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更何況,洲際飛彈還可以改裝成末端機動彈,即在彈頭上加裝多個可以控制飛行姿勢的小飛翼,讓彈頭可以改變軌迹。
還一種水漂彈,可以利用升力進行滑翔實施機動突防,有時候還會攜帶上尾噴動力,靠着突然改變的動力和速度突破飛彈攔截系統。
目前軍工專家們隻有2套理論上的洲際飛彈攔截系統,其一是使用高能雷射攔截。
雷射武器有着發射快,使用靈活的特點,能夠在幾秒鐘内調整方向。
而且針對洲際飛彈的多彈頭攻擊,它也可以做到兩到三秒鐘,攻擊一個彈頭的程度。
但雷射武器目前的發展太過虛幻,根本還沒有實際的研發和試驗。
據說有一種微波束武器,能靠破壞飛彈的電子元件對其進行破壞,但這就更加遙遠了。
軍工專家目前唯一可以實際操作的,也是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核爆産生的沖擊波,進行範圍攻擊與攔截。
總體來說,這方法和飛彈攔截系統的原理差不多,都是飛彈對轟,隻不過洲際飛彈攔截系統需要動用核彈。
目前來看,人們不僅僅是高估了各國的飛彈攔截系統,也高估了很多國家的洲際飛彈。
作為一種要穿梭于大氣層和太空,以20倍音速運作的飛彈,它存在相當多的技術難點。
首先就是材料的問題,按理說各國都有發射火箭的技術,發射原理相同的洲際飛彈應該很得心應手才對。
但火箭允許達到700噸的重量,而洲際飛彈卻要削減1-4倍的重量,這就對材料有着更高的要求。
比如說,洲際飛彈的發動機燃燒室内的溫度就高達幾千攝氏度,飛行時還要在幾十個大氣壓下進行工作。
當然這種發動機所産出的功率也是巨大的,有多大呢?幾百萬千瓦,都足夠一個城市的用電量了。
光憑這一點,就能體會出來洲際飛彈的發動機制造材料和工藝,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掌握的。
與此同時,這麼複雜的環境又對制導裝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洲際飛彈發射升空之後,完全憑借制導技術鎖定目标,在整個長達35分鐘的運作過程中,要確定制導裝置在飛彈爆炸前都要完全承受外部的苛刻條件。
現如今的世界大國中,有很多就是制導技術不夠導緻武器完全失效的,如印度。
而一些國家制導技術差一點,可能導緻飛彈的精度變差,不能打擊預定目标。
是以說,即使擁有了火箭發射技術,也才僅僅是邁入了洲際飛彈的第一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