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餘杭釋出開設《奮鬥有我 建設新中心》專欄,聚焦餘杭高素質幹部隊伍、高水準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素養勞動者隊伍,講述他們在餘杭大顯身手、奮發進取、各盡其才的故事。今天,小餘兒帶大家認識一位“移動老兵”,看他如何做泛家庭場景智慧化的“探路者”。
大家留意過建築工地嗎?在餘杭,“智慧工地”正逐漸鋪開:
入口閘機能核驗勞工身份并判斷他是否按規定着裝,渣土車、塔吊、升降機等施工裝置統一接入物聯網平台,通過平台一目了然……
位于餘杭的宇泛智能用10年時間,将這樣的“智能建造”模式做到了行業領先。
在公司聯合創始人鄭東的帶領下,近兩年,公司拿下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業。2023年,他還獲評“杭州數字工匠”“餘杭工匠”。
理科學霸投身智能事業
上學時,鄭東就是學霸。
2012年,他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攻讀電子通信專業碩士學位。“我當年考研數學149分,但英語差點沒過線。”鄭東笑着說。
宇泛智能成立于2014年3月,那時離鄭東碩士畢業還有一年。
“當時,同是杭電08級的校友趙弘毅找到了我。聊完我們就決定一起試試看。”鄭東還記得,創業之初他們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希望通過技術把人從“3D工作”(Dangerous危險的、Dirty肮髒的、Dull乏味的)中解放出來。
宇泛智能選擇從機器人起家,但是實際開展研發後發現這條賽道研發成本高,且當時市場不成熟,無法支撐公司存活。
2015年10月,公司調整方向,選擇人像識别算法領域為突破口走向市場。
2016年,他們做出了業界首批嵌入式動态人臉識别智能終端并實作量産。
2017年,團隊釋出業界首批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開放中台。
目前,宇泛智能已研制出400多款端邊智能硬體、近百種AI算法和數十個跨場景智能化SaaS服務,公司的業務從最初的考勤門禁逐漸拓展到更多細分場景。
創業10年,鄭東帶領研發團隊拿下51項國家授權發明,其中,他作為第一發明人的有28項。
用“數字匠心”突破創新
這些年,鄭東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鍵盤清脆的敲擊聲響到淩晨,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他看過無數次日出。鄭東打趣道,很多業内朋友對他的評價就是一個字——“卷”。
2022年起,鄭東又一頭紮進更前沿的科技創新中。目前,他主持參與了4項國家和省市級課題,主持1項國家課題。
他還牽頭組建了宇泛智能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的聯合實驗室,同時擔任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兩所高校的企業碩士生導師。
一邊是創業,一邊是做學問,他的内心更喜歡深耕技術。“希望我在時代的浪潮下不斷突破創新,幹一行,精一行。”鄭東說,今年他再次回到浙江大學,攻讀人工智能大模型專業方向博士。
創業十年再回頭,鄭東說,他與團隊守住了讓技術賦能智慧生活的初心。
● 奮進新時代 共建新中心︱兩代茶人,不一樣的“新茶經”!● 杭州西站單日到發旅客首次突破10萬!創曆史新高!● 美翻了!餘杭這幾個打卡點,現在去剛剛好!
供稿 | 區融媒體中心 區總工會
記者 | 王媛媛
編輯 | 周穎
一審 | 吳燕
二審 | 房超
終審 | 方宇明